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细胞培养方法和核酸杂交试验从1988年1月份上海市各区搜集及同年3月份启东产地采集的毛蚶混合浓缩标本中均分离到甲肝病毒(HAV)和检测到 HAV RNA,表明启东产地的毛蚶确污染有 HAV。根据研究中核酸杂交试验的敏感性估算每只毛蚶约污染有2~8 TCID_(50)的 HAV。进一步证实了1988年春季上海地区的甲肝大流行与摄食不洁毛蚶有关。  相似文献   

2.
煮沸对毛蚶中甲型肝炎病毒的灭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因其生活水域污染而传播肠道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寻求一种安全食用毛蚶的方法,我们研究了通常最易做到的煮沸方法对人工污染于毛蚶体内的甲型肝炎病毒(HAV)的灭活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毛蚶:分别购自集贸市场,每只重约40克,刷净外壳泥沙后置于无菌容器内。2.病毒:HAV毒株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室提供,经传代已适应2BS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IF)滴定病毒浓度为1.8×105TCID50/ml,贮存于-40℃。3.细胞培养: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株购自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用日本Eagle'sMEM作细胞培养液。生长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甲型肝炎病毒吕8株(HAV吕8)培养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其灭活后残余活毒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通过一步生长曲线确定HAV吕8株的生长增殖高峰;将活病毒样品作2倍系列稀释后接种于细胞,研究不同接种量的最早检出时间;以统计学方法计算细胞培养方法检测HAV的灵敏性及可靠性;以病毒在细胞上的感染性为指标,经3次传代检测其有无感染性,以确证灭活疫苗残余活毒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HAV吕8株细胞培养增殖高峰约为d20 ̄24;细胞培养方法检测甲肝病毒的灵敏性可达1.79CCID50、可靠检出甲肝病毒的最低量为10.23CCID50;凡达到ELISA的检出灵敏度的HAV接种样品,当培养增殖到d12时,均能被检出;当HAV含量达到512Eu/0.1ml时,不论是活病毒还是已灭活病毒,其吸附在细胞上的残余病毒量均能达到ELISA的检测灵敏度。[结论]将甲肝灭活疫苗样品接种细胞进行残余活毒检测,经3次传代,每次培养20d以上,该检测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检测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海捕毛蚶中分离到甲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免疫荧光(IF)试验、酶联免疫试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病毒感染滴度测定及中和试验等方法,直接从海捕毛蚶中检测和分离到三株甲肝病毒(HAV),并在人二倍体(2BS)细胞上稳定传代,感染滴度在4.0~5.0TCID50/ml之间。初步结果证实,海捕毛蚶受污染并携带甲肝病毒,可成为甲肝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检测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 通过对试验细胞的选择 ,对作为干扰物的牛血清浓度的选择 ,用戊二醛和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 (PV-I)作为试验材料 ,探讨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 采用悬液法测定消毒剂对病毒灭活效果。  [结果 ] 发现选用Vero细胞比RD细胞更耐受消毒剂对细胞的毒性 ;不同浓度的牛血清作为有机物干扰戊二醛对PV -I的消毒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 ] 细胞的维持时间和干扰物浓度的选择与试验的可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水痘病毒(VZV)在感染甲肝病毒(HAV)的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细胞)中的形态发生过程.方法将已感染甲肝病毒21 d后的2BS细胞感染水痘病毒(实验组),分别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用超薄切片和负染的方法制备电镜样品;同时以单独感染HAV、VZV的2BS细胞做对照,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2BS细胞中可见甲肝病毒和不同形态的水痘病毒.结论VZV可以再度感染已被HAV感染的2BS细胞并有完整的子代病毒产生;VZV在已感染HAV的2BS细胞中的增殖受到甲肝病毒干扰,增殖数量少于VZV单独感染2BS细胞中的子代病毒量,并且复制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甲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广东省 10年来甲型肝炎 (甲肝 )疫苗推广应用情况和人群抗甲肝病毒IgG抗体 (抗 HAV IgG)阳性率 ,在全省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 12个县的 2 4个村 36 90人作为样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抗 HAV IgG ,进行甲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甲肝疫苗接种率为 2 2 74 % ,随着年龄的增长 ,接种率降低 ;1~ 5岁接种率为 5 0 16 % ,6~ 9岁为 4 4 6 4 % ,10~ 15岁为 2 3 79%。各年龄组的城市居民接种率都比乡村居民高。 2 0 0 2年全省抗 HAV IgG阳性率为 70 84 % (2 6 14 /36 90 ) ,标化率为 79 11%。农村抗 HAV IgG阳性率(72 4 5 % )高于城市 (6 5 93% ) ;女性 (74 4 0 % )高于男性 (6 7 4 7% )。 1~ 14岁有甲肝疫苗接种史者抗 HAV IgG阳性率 (6 9 38% )高于同年龄组无甲肝疫苗接种史者 (4 7 4 6 % )。无甲肝疫苗接种史者年龄越小 ,抗 HAV IgG阳性率越低。 2 0岁以后 ,无论是否接种甲肝疫苗 ,人群抗 HAV IgG阳性率均 >90 %。目前广东省属于甲肝中流行区 ,预防和控制甲肝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免疫策略是 :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 ;加速实施对较大年龄儿童的扩大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8.
氯对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性及核酸多态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氯灭活甲型肝炎病毒 (HAV)的机制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RNA的随机引物扩增指纹图谱技术分别检测在氯灭活HAV前后病毒抗原以及核酸多态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加氯 10mg L或 2 0mg L接触 30min)先于破坏病毒的抗原性 (加氯 10mg L或 2 0mg L接触 6 0min) ,当病毒感染性被灭活时 ,往往可以看到病毒核酸多态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氯灭活HAV可能是通过破坏核酸局部片段所致。  相似文献   

9.
空气消毒剂对流感病毒消毒效果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 探讨“空气消毒气雾剂”对流感病毒的消毒效果。 [方法 ] 用试管法和模拟现场喷雾试验检测“空气消毒气雾剂”对流感病毒的消毒效果。 [结果 ] 试管法对A/汉防 /3 5 9/95 (H3N2 )毒株感染力的灭活指数 >10 0 0 0 0 ,病毒灭活率 >99.999% ,模拟现场喷雾试验对鸡胚的感染力降低 76.9% ,χ2 =10 .42 ,P <0 .0 0 5。 [结论 ] 在实验室内“空气消毒气雾剂”对流感病毒的消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月上海市甲肝爆发流行,自1月19日开始,发病人数逐日猛增,日发病人数在1万例以上的有16天。1个多月内共发生甲肝28万余例,为世界肝炎流行史上所少见(1953年印度新德里水型爆发流行,3个多月3万多例),被称为“黄色龙卷风”。经流行病学调查,80%以上病例有食用毛蚶史,对毛蚶进行病毒学检查,证实带有甲肝病毒。食用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而引起甲肝流行,早在19T8年(宁波)、1983年(上海)均有报道,可惜未能引起重视,亦未采取预防措施。此外,食用蚶类(毛蚶、泥蚶)、牡蛎、蛏子和其它小海产品引起菌痢、伤寒、副霍乱、嗜盐菌食物中毒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光催化去除连续流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效果。方法设定4种不同流速水流25,65,110,190ml/min。采用4种方式进行处理通O3(经臭氧发生器后产生的气体,流量为0.6L/min);紫外光(uv)照射;UV照射同时通O3;UV同时通空气。在有光催化剂纳米(TiO2)和无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光解实验,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去除率。结果TiO2能够促进DBP迅速光解,流速在190ml/min时,DBP去除率也可达到88.8%。通空气对UV光降解效果不大。甚至降低去除率。紫外光和臭氧共同处理对DBP的降解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应用光催化在连续流水中可有效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3.
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比较紫外线灯照射和独立单元空气净化系统两种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探讨无层流装置手术间的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 方法用平板自然沉降法于手术室空气开始消毒前及消毒后不同时段采样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效果. 结果在保证接台手术合理时间间隔的前提下,两种方法均能使术前空气中自然菌的消除率达到80%;利用紫外线消毒,在人员进入手术室后空气中菌落数明显上升;空气净化可以在人在条件下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持续消毒杀菌,使手术全过程空气中平均菌落数达到国家标准. 结论独立单元空气净化系统可以缩短手术间隔时间,并且是解决接台手术人在条件下持续空气消毒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检测贝类中甲型肝炎病毒RT-PCR方法,能够有效防止甲肝病毒的传播和对口岸进口贝类产品的监控。方法通过对病毒富集的3种方法(大体系PEG8000、小体系PEG6000和小体系PEG8000富集法)、提取RNA的2种方法(Trizol法和试剂盒法)以及RT-PCR检测的2种方法(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比较,确立一种快速检测贝类中甲肝病毒的RT-PCR方法。结果经比较,采用小体系肠道样本检测比采用全贝检测的富集效果更佳,并比较了小体系PEG8000与PEG6000和大体系PEG8000对病毒富集的效果,回收率分别为13.3%、7.5%、10.0%;对HAV总RNA的2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均获得了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的总RNA,以此为模板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反转录和PCR反应,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从人工污染的阳性样本中扩增得到一段长度为192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应用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对大连地区85份贝类及产品进行HAV检测,结果未显阳性,说明样本中不含HAV。整体用时仅为5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HAV的RT-PCR方法灵敏特异、操作时间短,该方法可对贝类及其产品进行确实有效的HA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典型村镇水厂应用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运行状况、消毒效果和消毒剂副产物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国西南某地10座典型村镇水厂,采集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微生物指标、ClO_2和Cl_2余量、CHCl_3、CCl_4、ClO_3~-和ClO_2~-4种消毒副产物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出厂水ClO_2余量浓度范围为0.13~0.7 mg/L,Cl_2为0.07~0.74 mg/L,ClO_2余量指标全部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出厂水ClO_3~-和ClO_2~-浓度范围分别为0.07~3.2和0.05~1.48 mg/L,超标率分别为60%和10%;调查的10台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中ClO_2/Cl_2指标合格的比例为70%,2台设备达到ClO_2转化率指标合格标准;不同品牌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ClO_2转化率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用于饮用水消毒时应优先关注的消毒副产物为ClO_3~-;ClO_2转化率低可能是消毒副产物ClO_3~-超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流行株基因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2016年甲型肝炎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经核酸提取、逆转录、套式PCR、序列测定,进行HAV基因分型、主要中和抗原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中HAV基因型和亚型代表株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或同源性。结果获得和田地区43株2016年IA基因亚型HAV流行株和2株减毒活疫苗株序列。43株流行株在VP1-2A区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差异分别为0.0%-2.9%、0.0%-1.9%,在VP3-VP1-2A区分别为0.0%-2.2%、0.0%-0.7%;与2株减毒活疫苗株的氨基酸序列差异为0.5%-0.9%。HAV流行株的主要中和抗原位点未发现氨基酸变异,处于负向选择压力;与GenBank中中国新疆、中国四川或日本HAV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论2016年和田地区HAV流行株为基因IA亚型且分为不同基因簇;HAV流行株和减毒活疫苗株的主要中和抗原位点氨基酸序列保守。  相似文献   

17.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the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n hospital water colonized by Legionella pneumophila serogroup 3, by inserting a lamp system on a hot water pipe supplying a small area. Cultures were performed for four months from 5 L samples of water,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ultraviolet treatment at the lamp unit and from two distal points. Irradiation was effective immediately after disinfection (<10 cfu/L), even when the incoming water was highly contaminated. One distal point showed little or no contamination (<10–20 cfu/L), while the other showed little to moderate contamination (<103 cfu/L). We conclude that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is useful to protect the water system in small area;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sidual activity,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other methods of disinfection. Maintenance of the water system is also necessary in order to reduce biofilm formation and Legionella recoloniz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处理剂投加量对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影响,探讨最佳投加剂量.方法:采用烧杯试验,研究不同工艺、不同投加量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藻毒素.结果:混凝沉淀工艺对微囊藻毒素去除率最低为4.3%,最高为29.7%;氧化处理工艺对微囊藻毒素去除率最低为13.0%,最高为92.0%,随着氧化剂投加剂量的增加,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大幅度提高,臭氧、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2.0%、87.0%、78.3%,91.7%的水样经处理后微囊藻毒素浓度达到GB5749规定;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微囊藻毒素去除率最低为4.0%,最高为40.0%,随着投加量增加,藻毒素去除率提高.水处理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聚合氯化铝(液体)3.0 mg/L,聚合氯化铝(固体)1.0 mg/L,聚合硫酸铁10.0 mg/L,聚丙烯酰胺0.1 mg/L,高锰酸钾1.0 mg/L,二氧化氯6.0 mg/L,臭氧5.6 mg/L,粉末活性炭4.0 mg/L.结论:单纯增加混凝(絮凝)剂的投加量不能提高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增加臭氧(O3)、二氧化氯(ClO2)、高锰酸钾(KMnO4)等氧化剂和粉末活性炭等吸附剂的投加量,可提高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应用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分别对医院门诊采血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对消毒前、消毒后及工作后1、2、3、4 h进行空气采样,评价3种消毒方法的效果。结果静止状态下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紫外线灯和三氧消毒机两种消毒方法在人员进入后空气中细菌平均菌落数快速升高,工作2 h后空气菌落数不符合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在人员进入后可持续进行消毒,工作1、2、3、4 h后空气平均菌落数经监测均符合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不同消毒方法间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0,P0.001),不同采样时间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95,P0.001)。结论工作状态下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均能达到Ⅲ类环境卫生标准,适于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