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造影检查在不同腰椎管狭窄症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法选择中的作用,明确椎管造影检查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行腰椎管造影检查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比较椎管造影较其他影象学检查(CT,MRI)在定位诊断方面的优势。结果:7例患者可通过腰椎管造影检查解释临床症状与CT和MRI检查结果不相符情况;11例患者在CT和(或)MRI检查定位不明确时通过腰椎管造影检查能够明确定位;20例患者可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确定责任节段。4例患者仍需行间盘、神经根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全部患者经手术证实诊断正确并可解释症状及体征。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诊断中,临床症状、体征与CT、MRI等检查结果不相符或CT、MRI无法准确定位时椎管造影检查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定位,并在多节段腰椎狭窄确定责任节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分析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5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术前JOA评分14.3分,术后JOA评分27.2分,改善率平均83.4%.结论: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远期改善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微创手术治疗不典型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不典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进行定位诊断的效果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其中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43.5岁。JOA评分9~16分,平均12.2分。其中单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而对侧下肢出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3例;多节段突出而神经定位体征不能明确责任间盘的患者5例;单节段间盘影像学表现明显,但下肢神经症状体征不典型,不能明确为椎间盘突出所致的患者3例。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进行“责任椎”诊断,根据封闭结果决定手术与否及手术节段。结果:10例患者经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后,能够明确责任椎间盘,之后对责任椎进行针微创手术治疗(术式为椎间盘镜或椎间孔镜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后1周JOA评分18~25分,平均24分,改善率70.2%。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平均26.8分,改善率达87%。1例患者经神经根封闭术后,没有出现一过性症状改善,故仍不能明确责任椎间盘,考虑为脊柱关节炎性疼痛。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能有效地甄别不典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间盘,也避免了因责任节段不明确而不得已扩大手术减压范围,是一种值得深入探索和推广的辅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状节段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40例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并椎管狭窄症、术前JOA评分10~15分,平均约11.6分患者,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取减压产生骨粒进行椎体间植骨。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松脱现象。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JOA评定结果:优24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0%。结论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7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确定减压节段及选择融合节段,对其进行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术前、术后应用Japanese Orthopeadic Association (JOA)功能评分法及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主观评估,Lenkl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27例患者共减压46节段,平均减压1.7节段;共融合38节段,平均融合1.4节段.术后随访12 ~48个月,平均27个月.临床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3.89±3.12分增加到24.15±3.56分(P<0.05),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97±1.83分改善至术后3.11±0.89分(P<0.05),腿痛VAS评分由术前8.99±2.27分改善至术后1.49±0.38分(P<0.05).植骨融合情况为Lenkl分级:A级18例,B级9例,同时融合部位邻近节段也未发现退变加速征象. 结论 根据术前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检查结果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中期疗效。方法:筛选3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分为2组,A组10例行单纯后路椎管减压;B组25例行全椎管彻底减压和神经根松解,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结果:全组随访3-36月,平均16月;全组术前JOA评分,平均(11.6±2.05)分,术后随防JOA评分,平均(24.73±2.3)分,手术前后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探讨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6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286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8个月~3年,平均2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2.4%,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7%,仅3例发生术后内固定物松脱折断,给予患者取出内固定,2例患者发现临近节段退变,给予患者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其余病例未发生再次椎管狭窄、医源性滑脱、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物松脱折断、植骨不融合等现象.结论 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适当,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2000年初-2006年底收治的50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行单纯摘除术,腰椎管狭窄症150例,行单纯椎管扩大术,腰椎退变性滑脱,不稳定,侧弯118例,行椎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前后腰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 随访卜7年,平均4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1、2%,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4%,仅1例术后本节段间盘复发,无医源性滑脱,无相邻节段退变,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治疗适当,会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板开窗潜行扩大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多节段椎板开窗潜行扩大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其中L3~4、L4~5节段22例,L4~5、L5~S1节段38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扫描片,运用CT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手术前后椎管内切圆面积,同时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下腰痛评分(JOA)。结果:手术前后L3~4节段椎管内切圆面积比较[(68.205±21.854)mm2 vs(174.991±32.325)mm2],手术前后L4~5节段椎管内切圆面积比较[(71.160±19.794)mm2 vs(201.831±22.504)mm2],手术前后L5~S1节段椎管内切圆面积比较[(75.436±20.992)mm2 vs(208.233±17.750)mm2],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8.62±5.73)分vs(21.64±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椎板开窗潜行扩大术能有效解除患者腰椎病变部位对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充分改善了神经根、马尾神经的血液循环及功能。CT椎管内切圆面积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多节段椎板开窗潜行扩大术的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选择、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外合并椎弓峡部裂的真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个体化方案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0例,女性52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0.3岁。根据入院完善检查后患者的身体状态及耐受手术的能力,骨质条件,脊柱退变程度,狭窄部位、原因及类型,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开放手术,包括单侧椎板开窗减压(包括必要时的潜行中央区及对侧减压)26例,扩大中央开窗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43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23例。其中单节段椎管狭窄53例,双节段狭窄24,三节段及以上15例。根据术前、术后腰椎改良JOA评分系统(29分)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结果:92例患者获得4~4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无死亡病例,无瘫痪病例,短期症状加重但均在2~6周不等时间内明显恢复3例,术后发生脑血管并发症1例,感染2例,脑脊液漏4例。按上述手术方式顺序,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8.4%、81.3%、80.6%,手术效果优24例,良59例,可9例,优良率90.2%。结论: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责任节段及致病因素,有针对性地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否进行间盘切除及是否辅以内固定或行融合手术,须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胡松峰  凌义龙  方国华  夏炳江  边俊  谢峰 《浙江医学》2017,39(7):570-571,574
目的观察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制骨刀椎管潜行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Coflex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50例作为对照(传统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6~58个月,平均44个月。Coflex组患者与传统PLIF组相比,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采用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在功能方面并不逊色于传统减压融合手术,且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2.
张松生  陈斌  林永新 《广东医学》2000,21(10):845-846
目的 探讨有关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的选择问题。方法 将130例腰椎管狭窄症分为马尾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对合并脊椎滑脱稳定性的病例减压后加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固定和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9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a1个月,优良率92.6%。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以退变性狭窄最为常见,手术应以临床症状为主,结合影像学和术中所见三者结合确定手术范围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3.
腰椎管狭窄症系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 ,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临床表现为 :慢性腰痛史 ,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发育、创伤、其它骨病、退变性 ,医源性椎管狭窄有关。其中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以往对严重的腰椎狭窄症多采取对病变段做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 ,该方法虽然可以对狭窄椎管进行充分、彻底地减压 ,但是它对脊柱后方稳定性结构破坏较大 ,由此可导致脊柱失稳及晚期严重退行性变等一系列并发症[1] 。对严重腰椎管狭窄症行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术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2月手术治疗4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5岁。结果:45例获2~5年随访,平均2年8个月,术后优良率为85.6%。结论: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后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仔细分析确定责任节段和责任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使用特制限深椎板骨刀后路切开椎管减压。43例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仅行椎管扩大椎板关闭成形手术;38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加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73例,随访时间6月至6年,平均2年7月。回植关闭的椎板棘突愈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87.7%。结论:该手术操作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波  李泳 《中外医疗》2010,29(14):26-2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收治1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仅行椎管扩大椎板关闭成形手术;76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加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146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2年7个月。回植关闭的椎板棘突愈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87.7%。结论该手术操作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457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手术.结果:经过术后8个月~72个月的随访,此457例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为94.6%.结论:采用椎管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疗效显著、手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CD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采用椎管减压、CD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23例。结果:2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经上述手术治疗后,无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诊21例,优良率95.2%(20例)。结论:彻底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马尾的压迫,同时行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强,融合率高,有效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潜式减压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效果,优占67.9%,良占17.9%,尚可占10.7%,差占3.6%,优良率为85.7%。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潜式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较好,但要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潜行腰椎管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多节段开窗潜行减压病例.结果:经术后随访5月~6年,平均3年6月,优:142例(66.7%),良:59例(27.7%),可:11例(5.2%),差:2例(0.9%),优良率为:94.4%.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行节段性开窗潜行腰椎管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即可起到椎管彻底减压的目的,又尽可能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