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住的48例小儿反复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儿中有基础疾病者37例(77.1%),呼吸道吸入8例(16.7%),其他不明原因3例(6.3%)。通过对反复肺炎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及胸片的基础上行多项检查确认。结论小儿反复肺炎多存在基础疾病,按肺解剖学分布对肺炎进行分类有助于寻找病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X线检查时易被漏诊,应警惕此患儿肺炎的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且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3d无效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30例,加用阿奇霉素8~10mg/(kg·d),静脉滴注,连用3d,青霉素组30例,加用青霉素20~30mg/(kg·d),静脉滴注,连用3d。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χ2=6.48,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较好的疗效,说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存在升高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7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止咳平喘、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经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率为58.3%,总有效率为80.6%。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喘症状及湿性啰音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疗效显著,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5.
潘志伟  范联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77-337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和致病原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诊断的272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资料,并按发病年龄分为4组,第一组为生后7~28d的新生儿10例(3.7%),第二组为29d~12个月龄婴儿152例(55.9%),第三组为〈3岁幼儿88例(32.4%),第四组为〈6岁儿童22例(8.0%),比较4组临床特点及呼吸道病原的差异。结果:第一组80%的患儿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啰音体征不明显?鱿植⒎⒅⒈壤簿?组之首。第二组患儿发热发生率最高,达65.8%。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气促、喘憋、合并症发生率也较其他各组偏高。第三组患儿喘憋发生率最高,为36.4%,第四组,患儿咳嗽和咳嗽持续时间大于14天的发生率居各组首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39.71%,各组致病菌阳性率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为63.24%,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23.53%。结论:儿童支气管肺炎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致病原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诊治应根据发病年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患儿,男,8岁,以反复喘息、咳嗽为首发症状,后逐渐出现大量咳脓痰.既往有重症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乙型流感病史.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早期无特异性,后期提示支气管扩张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提示化脓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排除其他病因后,确诊为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咳、痰、喘好转.经长期规律随访,坚持体位引流、呼吸训练、抗炎(糖皮质激素吸入、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等治疗,急性发作次数逐渐减少,最终达到影像学上的治愈,肺功能正常,预后良好.结论:儿童支气管扩张症早期诊断困难,对于反复喘息、咳嗽患儿,应考虑支气管扩张症,动态监测肺部HRCT、肺功能、纤支镜等,并积极寻找潜在病因.儿童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早诊断、早治疗,有可能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7.
王湘宁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22-2023
目的研究乳糖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旨在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该中心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之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84.09%,3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糖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且较传统治疗方式效果更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维生素A水平缺乏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肺炎和手足口病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2 200例儿童纳入研究,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组、支气管肺炎(BP)组、手足口病(HFMD)组及对照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观察比较4组儿童的形态学以及检测血清维生素A(VA)的浓度水平变化。结果:4组儿童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血清VA水平为(0.27±0.12)mg/L,女童为(0.26±0.12)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三组病例组中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总检出率分别为40.00%、39.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患儿VAD及SVAD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VAD、SVAD及MV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与儿童感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和手足口病患儿中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胸片改变为节段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时的年龄、发热天数、外周血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MP-IgG)变化情况。方法:我院收治的219例MPP患儿根据胸片改变情况分为节段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检测两组患儿WBC、CRP及MPIGG滴度指标。结果:219例MPP患儿中,节段性肺炎组65例(29.6%),平均年龄(93.83±53.11)月,支气管肺炎组154例(70.4%),平均年龄(55.06±38.60)月(P<0.05);节段性肺炎组入组时平均发热天数(3.03±2.63)d,支气管肺炎组(2.01±2.00)d(P<0.05);节段性肺炎组血清MP-IgG≥640的例数多于支气管肺炎组(P<0.05);节段性肺炎组血清CRP值高于支气管肺炎组(P<0.05)。结论:MP感染后肺部炎症表现为节段性肺炎的患儿年龄偏大、发热天数较长、血CRP水平和MPIGG滴度更高,提示患儿全身炎症反应强烈,年长儿童MP感染后易发生严重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0.
李慧 《中国实用医药》2014,(10):172-173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氨溴索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6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盐酸氨溴索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对于改善患儿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方面疗效显著,可提高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本院共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予α-糜蛋白酶治疗。结果:本组患儿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60例(75%),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20例(25%)。治疗组痊愈20例(50.0%),显著进步10例(25.0%),进步8例(20.0%),无效2例(5.0%),有效率为95.0%,显效率为75.0%;对照组痊愈15例(37.5%),显著进步13例(32.5%),进步6例(15.0%),无效6例(15.0%),有效率为85.0%,显效率为7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结论:盐酸氨溴索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涂冰 《医药世界》2010,12(2):134-13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辽宁省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2008-10/2009-10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8例,同期正常儿32例,均采用2ml外周静脉血,用金标快速检测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24.1%,明显高于正常儿3.1%,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部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发病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96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患儿合并肺不张,34例患儿获得随访,均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和肺功能监测,31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结果:1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的发病率为10.17%(98/964);234例随访患者中,胸部CT提示急性期病变部位中以右上叶居多,其发生率为44.12%(15/34);334例随访患儿中,肺部异常表现23例(67.65%),以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比较常见;4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时间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等;尽早发现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以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症,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多,主要表现发热(或不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哕音等症状。本研究对4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肺力咳合剂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诊断和收治的3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控制感染、治疗支气管痉挛、喘息和吸氧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20例患儿中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18例患儿中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以及发热消失均较对照组消失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呋辛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莲必治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莲必治注射液10 mg·kg 1+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qd,7~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平喘时间、咳嗽消失及肺部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莲必治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8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0例,据患儿病情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用糜蛋白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小儿临床症状咳嗽、痰鸣、喘息及肺部体征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后咳嗽、痰鸣、喘息及肺部体征消失者,治疗组128例(91.43%),对照组96例(6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0d后上述症状体征消失者,治疗组135例(96.43%),对照组123例(87.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特布他林雾化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小剂量山莨菪碱辅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实用儿科学》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51例,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50例、川芎嗪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头孢替安100mg/d治疗,川芎嗪组加用川芎嗪40mg/d,山莨菪碱组加用山莨菪碱0.2mg·Kg-1·d-1治疗,观察3组临床效果。结果川芎嗪组总有效率为88.24%,山莨菪碱组总有效率为8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和小剂量山莨菪碱辅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儿反复肺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肺炎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2月至2003年12月76例反复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反复肺炎患儿中68例(89.5%)存在引起反复肺炎的病因,其中先天性或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28例(36.8%),先天性心脏病23例(30.3%),支气管异物12例(15.8%),哮喘6例(7.9%),免疫缺陷病4例(5.3%),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例(3.9%)。反复肺炎患儿的病因存在着各种基础疾病,并通过其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胸片表现特点可确诊。结论儿童反复肺炎病因多存在基础疾病,最常见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支气管异物、哮喘、免疫缺陷病和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胸片可以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