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10年确诊为溃结的住院患者290例,回顾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分型及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29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9:1.00,好发年龄为30~59岁.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镜下以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或伴糜烂溃疡形成为主要表现.活检病理可见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结论 结肠镜和活检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方法对确诊为UC的长垣及其周边封丘、滑县等地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UC患者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黏液或黏液脓血便发生率最高87.2%。病情以轻、中度多见(85.6%)。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为主。结肠镜下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治疗药物为5-氨基水杨酸联合益生菌及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锡类散灌肠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河南省长垣地区UC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轻、中度病情居多,并发症多为结肠息肉,肠外表现少。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多见。5-氨基水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锡类散局部灌肠效果好。确诊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肠镜检查对病变部位、范围,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付丹  陈霞  付冰 《现代临床医学》2005,31(5):338-339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62例确诊溃疡性结肠炎(UC)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62例UC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结肠镜检示病变呈连续性、弥散性分布,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占45.4%,左半结肠占46.8%.治疗上根据病情轻重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或)激素治疗,缓解率高.结论:UC近年发病例数明显增加,临床表现较典型,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个别危重症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近8年经内镜检查、临床表现及病理活检诊断为UC的病例共86例,对其临床包括性别、年龄、症状等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该组UC占同期结肠镜总例数的2.59%。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95.40%);内镜下表现以糜烂和浅溃疡最多见(95.35%),直肠、乙状结肠UC多见(50.00%),全结肠UC非典型增生多见(33.33%)。结论:本组结果显示UC有如下特点:①发病率较高,占同期内镜检查数的2.59%。②局限于左半结肠者多见。③多数病变呈连续性分布,少数为区域性分布或节段性分布。④结肠镜诊断准确率高,但仍应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⑤部位广泛的结肠UC癌变风险大。  相似文献   

5.
邵沛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89-19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ous colonitis UC)是一种发病机理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病变,以黏膜充血、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结肠其他部分或整个结肠。病变严重者,或可出现10cm以内的返流性回肠炎(backward ileitis)。临床症状以黏液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本病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选取2005 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治疗UC患者87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87例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肠镜检查病变呈连续、浅表、弥漫性分布,血管模糊伴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病变范围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多见.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SASP/5-ASA)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为主,保留灌肠,辅以饮食、心理治疗.治愈63例.结论 结肠镜检及组织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UC并发症发生率低,氨基水杨酸盐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72例临床资料。结果 72例UC中,男女之比为1.48∶1,平均发病年龄(40.24±11.56)岁,高峰发病年龄30~39岁。临床表现以腹泻(80.56%)、黏液脓血便(72.22%)和腹痛(65.28%)为主,肠道外表现及并发症少见,无结肠癌变患者。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62.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在不同病情的UC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治疗以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对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有意义,内科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确诊的UC住院患者76例。结果76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26例黏膜呈多发性浅溃疡,30例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20例附有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形成。病理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隐窝脓肿、浅表溃疡及杯状细胞减少,固有膜内淋巴、浆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UC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白国民  邵军  王爱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32-283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侵及直肠结肠黏膜层,常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的弥漫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好.笔者采用三七阿胶栓直肠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与中药汤剂灌肠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95-03~1997-12,我院采用中西药物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0例,女2例;年龄22~38 y。病史6 mo~6 a。主要症状:均有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粪便,部分病例有低热,乏力或消瘦。均做过3次以上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无特异性病原体发现。纤维肠镜检查结果:除1例溃疡性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末端外,余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肠粘膜示充血、水肿,可见散在斑条状溃疡、黄苔、糜烂,触之出血,严重者见肠管弥漫性糜烂,剥脱样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呈管状改变。活检行病理检查证实为溃疡性结肠炎。均曾在外院经过多次治疗,但病症轻重交替多年未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方法分别观察记录100例UC患者内镜下表现、病理表现,通过中医四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运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UC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征象,以大肠湿热证最多,阴虚肠燥证最少,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UC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中急慢性炎性细胞均为100.00%,隐窝炎/隐窝脓肿、隐窝结构轻度改变、糜烂、溃疡、糜烂/溃疡愈合等表现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所占的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窝结构重度改变中,脾胃气虚证者所占的比较明显高于其他组间(P<0.05),肉芽组织增生组中,阴虚肠燥证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像、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统计我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16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组病理组织检查未发现癌变者,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治疗以内科用药治疗为主,2例并发穿孔转手术治疗,男性患者居多。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以肠外表现相对较多,通过掌握临床特点,治疗主要以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为主,强调患者定期复查肠镜,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发生穿孔、肠梗阻、癌变时需用紧急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相似文献   

13.
冀文丽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82-78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42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侵犯直肠9例(20%),直肠乙状结肠14例(31.11%),右半结肠2例(4.44%),左半结肠8例(17.78%),全结肠12例(26.67%)。轻型16例(35.56%),中型22例(48.89%),重型7例(15.55%)。结论:本组患者以轻中型为主,内科疗效较好,少部分中重型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程长者要注意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UC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的效果。方法统计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52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治疗方案及其临床发病特点。结果治疗用药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或/及SASP/5-ASA治疗为主,病理组织检查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52例中未发现癌变者,1例并发穿孔转手术治疗,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病变主要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左半结肠,本组患者病程相对较短,来院就诊主要以腹泻、黏液血便、腹痛为主,肠外表现相对较多,治疗主要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为主,要强调患者定期复查肠镜。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住院重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85: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大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乙状结肠者最多.近期治愈23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 U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结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UC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7月26日结肠镜:进镜距肛缘80 cm管腔狭窄,终止检查.直肠、乙状结肠弥漫性充血水肿,附着脓性分泌物.降结肠、脾区、横结肠近脾曲处散在斑片状充血,横结肠(距肛缘80cm)粘膜充血水肿明显,附有脓性分泌物,管腔狭窄,镜身不易通过.病理结果:(降结肠)黏膜急慢性炎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灶性隐窝脓肿形成.  相似文献   

17.
甲硝唑、西米替丁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理改变为结肠粘膜呈弥漫性炎症改变,可见水肿、充血或灶性充血、肠腺隐窝底部大量中性粒细胞,形成小的隐窝脓肿,后脓肿融合破溃,粘膜即出现广泛的浅小不规则  相似文献   

18.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以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其主要症状。UC首发部位在直肠,其中单发于直肠者占1/3左右,以直肠、乙状结肠发病为多,亦可累及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住院的轻、中度UC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116例临床资料,分析病变部位、内镜下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结肠镜下表现主要是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内镜和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论 UC是一个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多数患者经过内科综合治疗能进入缓解期,在治疗规范性和服药依从性需进一步加强,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2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肠镜检查及活检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溃疡性肠炎的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及部分活检资料。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以青、中年为主,男略多于女。病变侵犯直、结肠,呈连续性。固有膜内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结构异常和隐窝脓肿形式。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联合活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