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和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分析微创于术治疗6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恢复良好6例,有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22例,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31例,死亡3例。结论 超早期及早期微创开颅术清除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病例的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出血部位、血肿量、GCS评分等选择不同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162例进行治疗,并分析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2例脑出血中,死亡36例,存活126例。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相比,微创组生活完全自理率最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率最低。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做好穿刺引流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正确的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完全恢复生活自理4例(13.33%),部分生活自理8例(26.67%),重度致残、完全需要帮助12例(40%),死亡6例(20%)。结论对实行微创穿刺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清除术34例和保守治疗33例,2组均给予降颅压及脑细胞保护剂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微创组较保守组病死率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复查CT示血肿全部或大部(80%以上)清除,病人预后按GOS分级,恢复良好22例,占33.9%,中残21例,占25.6%,重残5例,占8.5%,死亡10例,占16.4%。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1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94例行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104例行小骨窗显微手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组术后ADL评价,生存率90.4%,死亡9例,有效率81.9%;小骨窗显微手术组ADL评价,生存率86.5%,死亡14例,有效率76.9%,2组生存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术前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与预后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式选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高血压脑出血66例,根据其入院时出血部位、血肿量、大脑中线移位情况、GCS计分等选择不同术式进行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13例,存活53例。微创术治疗组死亡率最低,与常规骨瓣开颅术、锁孔术组相比相差显著(P<0.05)。结论正确选择术式以及熟练操作技巧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超早期微创手术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9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超早期组(106例)和早期组(133例)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术后死亡12例,GOS恢复良好19例,中残61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0例。早期组术后死亡16例,按GOS恢复良好12例,中残58例,占约49.57%,重残43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如条件许可,应尽早实施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早期(<24h)微创血肿清除的疗效、治疗时机及再出血风险.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58例,保守治疗组5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微创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P<0.01)(2)2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4.11%,治疗时间窗愈早,再出血发生率愈高,但2组之间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早期微创清除术治疗30~50 ml范围内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保守治疗,而且不会明显增加再出血风险,治疗时机以发病12~24 h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疗效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我院1997-06~2004-05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56例。结果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10例,护理依赖12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18例,死亡率32.14%。结论超早期手术,尽快恢复脑脊液循环是治疗的关键,及早解除脑受压、微创手术方法、预防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局麻下安装ASA601S型立体定向仪,CT扫描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为中心靶点测量坐标,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全麻下环钻开颅,颅骨钻孔直径3 cm,导针穿刺放置导管引导,沿非功能区皮层径路到达血肿腔,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电凝出血点。结果按28例脑实质内出血血肿清除50%者3例,50%~70%者12例,70%~90%者13例;5例伴有出血破入脑室内者,清除均在90%以上;术后7 d死亡2例,未发现术后再出血。随访6月显著好转和好转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结论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血肿清除率较高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NAMIE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SWCEH)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LBF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NAMIEH组38例、SWCEH组45例与LBFEH组51例。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组患者术前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及NIHSS评分均依次明显降低,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依次明显升高,且组内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IEH组、SWCEH组再出血、血肿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LBFEH组,NAMIEH组再出血发生率(10.53%)、血肿残留发生率(5.26%)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均明显低于SWCEH组(P<0.05)。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的可能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形状、破入脑室、术前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NIHSS评分、术前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NAMI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SWCEH及LBFEH,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等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2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应用内镜手术治疗的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6例,大部清除18例。无死亡、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脑内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92例高血压脑出血,经CT定位,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进行抽吸,液化和引流。结果92例患者中治愈37例,好转43例,死亡1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142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体积及术中脑压情况,76例采用单纯彻底清除血肿,66例采用单纯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压减术,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患者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丘脑出血、脑室内出血死亡率高、本组发病6h内手术无死亡率。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效果好,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术中的脑压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6.
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镜下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复查CT,血肿清除〉90%23例,清除70%~89%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GOS5分4例,4分9例,3分11例,2分1例。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具有微侵袭优点,是基底核区脑出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长方体定位排空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附2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方体定位排空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长方体定位置软管血肿排空术救治20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经验,根据出血部位、临床神经功能分级及身体状况等分组统计结果并予以分析。结果术中血肿引流超过90%23例,术后24h内引流超过95%37例,2~3d引流超过85%130例,4d~1周引流超过80%16例。对143例病人于拔管前行CT血管造影重建,均未见穿刺路径重要血管损伤。术后1个月,GOS5~4分108例(52.43%),病死率0.97%(2例);术后6个月,180例获随访,其中GOS评分5~4分113例(62.78%)。结论长方体定位排空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简便快捷、费用低廉、可床边救治等优点,适用于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清除幕上脑实质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2-2017-01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实质内出血且手术清除血肿的6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4例在常规直切口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组30例在内镜下完成。结果对比2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可见治疗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所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手术血肿清除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患者ADL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幕上血肿的治疗效果,不低于显微镜下微创清除血肿,治疗效果同样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9-01~2002-0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钻孔徒手穿刺血肿腔进行抽吸,均一次性清除血肿量达60%~90%。结果 48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9例(有效率72.9%),重残5例(10.5%),死亡8例(16.6%)。结论 手术时机适当,早期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CT导引外科治疗应用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介绍高血压脑内血肿并破人脑室系统微侵袭手术新方法的应用。方法:首先CT扫描定出X、Y、Z坐标,确定血肿靶点在颅腔内位置。钻颅置入F14导管抽吸排空血肿和引流,并与开颅方法进行比较。结果:93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4d 15例,5d 53例,7d 20例,10d 5例,其中6例死亡(占6.5%)。结论:应用本研究证实CT导引行单管排空血肿及脑室内积血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