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对80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术前、透析中及术后观察护理。经过精心的护理,8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全部手术成功且内瘘使用良好。可见,对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精心的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查丽  姬广翠 《现代保健》2010,(32):118-1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以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质量。方法对36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9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护理,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寿命,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方法,从而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48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资料,有效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45例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其使用寿命均>5年,其中使用寿命>10年的有2例;剩下的患者分别为1例内瘘狭窄、1例内瘘堵塞,1例内瘘失功.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对动静脉内瘘予以精心护理具有显著的成效,能够有效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效果,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技巧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8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加强造瘘术前、后、透析间期的使用及护理,使患者内瘘得以保持充足的血流量,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透析的正常进行。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正确使用及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避免或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楼娜飞 《现代保健》2011,(3):138-13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透析时间1~4年,每周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50 ml,归类总结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临床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对比统计得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血流量不足、假性动脉瘤、感染、血栓、瘘管疼痛及非受用部位内瘘狭窄,其中出血及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早发现、早预防、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总结使用和保护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结论:做好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和透析前后的护理,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萍  姜雪  曲悦  崔国峰 《职业与健康》2008,24(10):1019-1019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为〉150ml/min^[1],才能保证透析效果。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必需条件,是维挣I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动静脉内瘘既能保证血流量充分,而且易于穿刺,因此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们经过1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徐小艳  肖琳  周颖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327-3328
目的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方法通过对78例长期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穿刺的方法及拔针后处理,预防内瘘阻塞及患者自我保健。结果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科学的护理和患者自我保健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映玲 《现代医院》2007,7(7):83-8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有效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护理措施后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中17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200ml/min,重新造瘘16例,改为持久性颈内静脉置管5例。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等。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速度;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有效延长血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措施.总结近十年来内瘘保护改良措施的实施经验.方法:对我科目前透析患者动静脉的护理措施进行整理总结和观察分析.结果: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通过有目的新的护理方法,强化对内瘘的护理措施,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才能最大程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12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慢性并发症的原因,找出相应护理对策,从而预防或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市工人医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慢性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相对应护理对策并观察2018年月4-11月改进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结果 2018年4-11月共有5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慢性并发症7例次,与前8个月相比,并发症发生次数明显下降,护理措施有效。结论通过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做出相对应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长期慢性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情况,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3例进行研究,讨论慢性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过程及体会。结果:43例患者中38例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其余5例患者出现了动静脉内瘘血栓或切口感染。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良好的术后护理,以及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护理宣教都会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保障了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田红岩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15-45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内容。方法对本组35例患者行术前、术后、穿刺、透析等临床护理。结果 85.71%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良好。结论加强对内漏的护理能有效提升血透治疗效果,且能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寿命.方法:对46例血透者进行内瘘的保护与宣教.结果:46例患者中有44例得到保护未发生并发症及内瘘闭塞.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瘘通畅与否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时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透析时间1-3年,每周透析2-4次,血流量为150-250ml,研究总结患者血透引起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结果:研究得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有血流量不足、出血、血栓、感染、假性动脉瘤、非受用部位内瘘狭窄和瘘管疼痛,出血和血流量不足是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结论:及时有效的发现、预防并治疗护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还能增加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12月在该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围绕降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自发自愿原则组建品管圈小组,遵循品管圈活动的程序,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发生率从13.56%降至5.0%(χ2=21.68,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等平均提升1.54分.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诊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血流量及静脉压变化、扩张次数、球囊压力,分析临床疗效、预后效果以及超声检查参数对比。结果:治疗1周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血流量均明显增加,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结果均判定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2.44%,随访12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9.76%。治疗后,超声检查参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各项参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超声扫查确认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位置后,通过物理扩张方式改善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且安全性高,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需采取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戴春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455-2456
目的 探讨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以及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52例动静脉内瘘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以及护理的有效方法.结果 5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49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且内瘘的使用性良好,40例患者的生存期在5年以上.结论 给予动静脉内瘘患者有效的穿刺治疗以及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方法五年时间对80例血透患者分别采用棉纸棒法和棉球加压止血法2种止血法进行8225例次内瘘穿剌点止血方法,并对2种止血方法引起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棉球加压压迫法比棉纸棒法引起的内瘘并发症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棉球压迫止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止血法。  相似文献   

20.
<正>动静脉内瘘是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的重要途径,可以将动脉与静脉连接起来,使血液在高压下流入静脉,从而增加静脉的血流量和血管壁厚度。良好的动静脉内瘘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稳定高质量的血液透析,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将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全面介绍,让您了解这一重要医疗手段。动静脉内瘘的种类与功能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通常用于慢性肾脏病晚期、需要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