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简捷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及优点。方法 于1988年6月~2005年5月将476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一组进行筒捷泪囊鼻腔吻合术。随访3个月~3年,观察对比两组的效果及优点。结果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238眼,完全治愈229眼,有效9眼,手术平均用时92min;简捷泪囊鼻腔吻合术238眼,完全治愈231眼,有效7眼,手术平均用时45min;两组均无失败病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6.2%与97.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简捷泪囊鼻腔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相同,但手术简单,操作容易,省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74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泪囊黏膜及鼻腔黏膜单瓣吻合的改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结果治愈69眼,占93.2%;好转4眼,占5.4%;总有效率98.6%。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操作简便,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容易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激光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患者行泪道激光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89例(189眼)门诊行泪道激光成形术患者。其中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鼻泪道阻塞者31例为A组,158例未经手术治疗的鼻泪管阻塞患者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8.2±4.3月。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为20例(64.52%),B组手术成功率为125例(79.11%)。A组与B组按α=0.05的标准检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患者行泪道激光成形术临床效果良好,建议将泪道激光成形术作为鼻泪管阻塞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囊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泪囊鼻腔缝合术中应用水囊作支撑物的效果。方法 463例586眼慢性泪囊炎住院患者,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水囊作支撑物,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达100%,无因水囊支撑引起并发症者。结论 以水囊为支撑物,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术后可反复注水,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鼻腔造口术、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43例(143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3组。A组(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B组(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c组(泪囊鼻腔造口术)47例。术后检查泪道通畅及吻合口情况。结果术后随诊1月~5年,其中术后1月、1年、5年泪道堵塞发生率,A组:6.25%(3/48)、14.58%(7/48)、22.92%(11/48);B组:0(0/48)、2.08%(1/48)、16.67%(8/48);C组:12.77%(6/47)、17.02%(8/47)、27.66%(13/47)。(P〈0.01)。结论B组术中吻合口位置较低,骨窗相对较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愈率高,术后发生再阻塞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狭小泪囊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运用改进式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28眼)狭小泪囊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采用改进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5年,治愈20例(26眼),治愈率92.86%,好转2例(2眼)占7.14%。结论改进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狭小泪囊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狭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64眼)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分析总结,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56眼(87.5%)好转8眼(12.5%)总成功率1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良好,创伤小、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  相似文献   

8.
泪囊鼻腔吻合口远期阻塞的鼻内窥镜下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鼻内窥镜下修复泪囊鼻腔吻合术后远期吻合口阻塞的效果。方法 对38例44眼行鼻内窥镜下吻合口瘢痕组织切除,吻合口留置支撑物2~3周,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3年,平均1.6年。治愈40眼,占91%;好转2眼,无效2眼,各占4.5%。结论 鼻内窥镜下修复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远期阻塞,手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不扩大面部切口瘢痕,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改良的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泪囊鼻腔吻合术108例(108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54例。A组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B组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2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年,A组治愈42例(77.78%)、好转7例(12.96%)、无效5例(9.26%),B组治愈51例(94.44%)、好转2例(3.70%)、无效1例(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省时、简便,成功率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较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传统经皮泪囊鼻腔吻合术与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吻合术二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泪囊炎23例(25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1例12眼,行传统经皮泪囊鼻腔吻合术;B组12例13眼行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 A组治愈11眼(91.67%).B组治愈13眼(100%).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方法青光眼120例142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A组)60例7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增加可拆除的调节缝线及术中应用5-FU;对照组(B组)60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6.76%(5眼),B组为35.29%(24眼)。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以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为多见。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膨胀海绵与透明质酸钠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研究。对2016-01-01/2018-12-31我院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A组153例184眼术中应用膨胀海绵与透明质酸钠,B组138例160眼术中应用泪道支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6mo的泪道通畅和流泪改善情况,A组总有效率为90.2%(166眼),B组为82.5%(132眼),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重度并发症者6眼(3.3%),B组重度并发症者20眼(12.5%),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膨胀海绵与透明质酸钠较应用泪道支架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分析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6例(5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组),随机对照组53例(53眼)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患者术后泪道通畅情况,鼻内窥镜下测量骨孔面积、观察骨孔内肉芽增生情况。结果:随访12mo,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79.2%,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能提高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成功率,保持吻合口通畅,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泪囊鼻腔吻合后吻合口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12例(15眼)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闭锁进行射频治疗。随诊1~1.5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闭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患者68例6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B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所有患者均随访1a.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B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6%、面部瘢痕发生率为0,B组分别为47%、100%,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2%,B组为59%,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安全性高,损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平  欧阳君  何静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28-182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置管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慢性泪囊炎置管术后复发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在施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置于吻合口骨窗处(治疗组)31例; 单纯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照组)31例。随访3~12mo。

结果:术后6mo时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97%,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4%、94%。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Z=14.66,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瘢痕粘连及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引流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84例(86眼)慢性及复发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引流支架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治愈70眼(81.40%),好转10眼(11.63%),无效6眼(6.98%),总有效率为93.02%(80/86).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引流支架植入术应用于治疗慢性泪囊炎治愈率高,面部无瘢痕,术中放置合适的扩张管支撑可有效防止造孔口闭锁和扩张泪道作用,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李灵  岳辉  黄晶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71-172
目的:分析比较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将80例80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两组。A 组(鼻泪管支架植入术)40例; B 组(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40例。术后对其疗效进行追踪观察,检查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术后随诊1a。术后6mo; 1a,A组有效率分别为90%,85%; B组有效率分别为97.5%,100%。术后6mo,A,B组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A,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较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03/2019-03我院慢性泪囊炎患者160例166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常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组80例82眼,改良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组80例84眼,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分别为,常规手术组:75.6%、17.1%、92.7%和73.8%,改良式手术组:90.5%、5.9%、96.4%和92.5%,两组患者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