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小学生进行初级救护培训的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莉芬  章金媛 《护理研究》2007,21(18):1606-1607
"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是中国红十字会的职平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渴求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1].在生活中,由于接触和发现病人的最初目击者往往是家属、同事、出事地点的群众等,而普通民众大多对急救不甚了解或根本不懂,现场急救工作无法开展,因此,加快普及公民急救知识,提高急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欣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0):18-19
烧伤的急救过程包括院前的现场急救、伤员转运和来院后的急诊救护。妥当和正确的早期处理可以减轻伤情,降低并发症,是到院后后续治疗的基础,与烧伤治疗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院前的现场救护多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普及急救知识和进行必要的急救技术的培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温州市公众现场急救知信行的现状,探讨提高全民现场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市8个区县(包括城区、郊区和郊县)的8个居委会、5个乡镇常住人口共9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人口学资料、现场急救知信行情况的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受调查者的现场急救知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受调查者的现场急救态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受调查者的现场急救行为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信、行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公众现场急救知识水平低下,亟待提高;急救态度积极但行为一般。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社会公众施救行为,提高全民现场救护能力,除了使公众建立积极的态度外,还应特别重视场急救知识的普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及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市民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探讨急救常识普及活动对市民正确进行现场急救的指导意义。方法在医院门、急诊广场,组织85名市民参加现场急救常识普及活动。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对受训者讲授基础急救知识,演示急救技能,与受训者进行互动式训练,并检验训练效果。结果85名市民均认为参加急救常识及技能普及活动是必要的;通过培训,1次操作通过率为10.59%(9名),2次操作通过率为76.47%(65名),3次操作通过率为12.94%(11名)。结论市民有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能够使更多的市民进行正确的现场救护。  相似文献   

5.
探索军地合作培训“红十字”救护员急救技能的方法,普及推广现场、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技术,使受训者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776名学兵分8批进行了21学时的培训,采用“三步训练法”即精讲理论、分组练习、综合训练,有740人通过考核,获得了红十字会颁发的《卫生救护培训合格证》证书。  相似文献   

6.
刘洁英 《家庭护士》2009,7(2):155-156
[目的]探讨将救护新概念知识运用到社区急救培训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时学员培训前进行评估,制订培训计划,进行理论授课、操作训练考核.重点做好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模拟急救现场考核将现场评估、拨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学员以小组形式进行.[结果]学员亲身感受到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增强,操作技能掌握较快,受到学员的好评.[结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规范教学、强化质量在急救培训中尤为重要;模拟现场教学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更有利于学员救护技能操作熟练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护〉的课程,培养武警部队护理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护能力.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设2007级234名学员为对照组、2008级224名学员为实验组,两组学员均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实验组增加现场应急救护技能训练,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现场应急救护理论知识合格率91.07%,技能知识合格率95.1% 对照组应急救护理论知识合格率45.73%,技能知识合格率35.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护〉的学科设置是培训武警部队护理学员进行现场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既有理论又有技能的考核是提高学员救护水平的有效方法,在基层部队和军队院校可以建立相应课程,以达到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索军地合作培训"红十字"救护员急救技能的方法 ,普及推广现场、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技术,使受训者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776名学兵分8批进行了21学时的培训,采用"三步训练法"即精讲理论、分组练习、综合训练,有740人通过考核,获得了红十字会颁发的<卫生救护培训合格证>证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公众应急救护能力的现状及对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情况,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应急救护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主设计问卷——《石家庄公众急救知识技能掌握及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86%的公众了解基础应急救护知识,26.94%的公众了解专业急救知识,28.54%的公众了解心肺复苏的方法。84.25%的公众渴望了解急救常识、学会自救互救的技能。结论石家庄市公众对于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比较低,对于急救技能的培训需求比较大,应尽快推进石家庄市公众应急救护培训。  相似文献   

10.
现场急救,是院前急救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急症抢救的效果。为了缩短抢救半径(包括距离和时间),我国已经加强了城市救护中心(站)的建设,有的城市还开展了空中救护,成效明显。要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增强全民急救意识、普及现场急救知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一个关键,五个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Most primary headaches are classified into a few categories, such as migraine or 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 an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hese headaches are common. On the other hand, other primary headaches are very rare. In this section entitled "Other primary headaches", eight headaches, including primary stabbing headache, primary cough headache, primary exertional headache, primary headache associated with sexual activity, hypnic headache, primary thunderclap headache, hemicrania continua, and new daily-persistent headache, are describe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primary headaches are common in symptomatic headaches, such a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r arterial dissection. Therefore, careful evaluations including neuroimaging are necessary to exclude organ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16.
Two cases of primary peritonitis are reported. One, which we believe to be the first case reported in an elderly female, raised our index of suspicion and thus enabled the second case to be diagnosed by fine-needle paracentesis and treated without operation. Both cases outline the inadequacy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cover with a cephalosporin and metronidazole. The case reports are followed by a general discussion outlining the incidence, a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peritonitis.  相似文献   

17.
18.
19.
S Mansfield 《The Practitioner》1991,235(1502):425-6, 4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