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利用现代化的视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来观察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患者给于滋补肝肾、利水渗湿、软坚散结为主要组方的中药治疗2个月,对照组25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患者用维生素治疗2个月,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进行图形P—VEP的检查,观察P—VEP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VEP的振幅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视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型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 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Medline 等数据库中 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关文献,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并进行关联规则和 聚类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后,共纳入处方106 首,中药165 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有茯苓、枸杞子、当 归、川芎、白术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清热药及止血药为主;药性多用温,药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使用 频次较高的为肝经、肾经和脾经;常用药对组合为“茯苓-白术”,核心组合为“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车前 子”。并最终根据组方规律演化得到5 个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处方,其功效有健脾利水渗湿、补脾益 肾、填精明目、行气补血活血、凉血化瘀止血、消痞散结止血等。结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药复方 中以补虚药多见,与“健脾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的基本治则相一致。“茯苓-白术”,“菟丝子-熟地黄-枸杞 子-车前子”等配伍在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最常用。在治疗上以健脾益气、益肾填精明目、补血活血、凉血 化瘀止血、消痞散结止血等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5例报告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262500)张英杰,刘元梅主题词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治疗,手法,加味阳和汤/治疗应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数医家主张手术治疗。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手法综合...  相似文献   

4.
刘一平 《新中医》2006,38(6):54-5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和局部封闭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采用中药内服和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48倒,采用单纯中药内服。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张口受限程度、疼痛程度及病损情况等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主要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对照组为85.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和局部封闭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夜明方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夜明方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用中药夜明方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46例(92只眼),对治疗前后的视力、视敏度、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92只眼中有76只眼(82.6%)的视功能得到改善;闪光视网膜电图为熄灭型的6只眼中治疗后有44只眼出现微型b波;64只眼中有54只眼的视敏度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夜明方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在减缓病情发  相似文献   

6.
中药为主治疗肝豆状核变性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为主治疗肝豆状核变性45例刘铁新,林莲梅,邬振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肝豆状核变性(Welson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引起的疾病,我院自1978~1992共收治45例,应用以中药为主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变性麻痹型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对照组加用甲钴胺口服,治疗组加用针灸和中药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6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变性麻痹型足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东方肝豆散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喑痱)的疗效。方法:运用自拟中药东方肝豆散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结果:总有效率91.4%。讨论:东方肝豆散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杞菊地黄口服液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20例(34只眼),并与西药维生素E组20例(38只眼)对照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发现中药组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二组对比也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补益肝肾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助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中药在防治老年性痴呆病上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5年来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订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帕金森病的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研究采用按病程分层后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名年龄在35~80岁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先据改良Hoehn-Yahr分级为早期(Ⅰ~Ⅱ级),中期(Ⅲ级),晚期(Ⅳ~Ⅴ级),分层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口服美多巴片;治疗组采用口服美多巴片+针灸治疗+中药口服治疗+中药熨疗。各组由神经内科医师分别在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UPDRS评分,分别记录精神、行为和情绪(UPDRS-I)、日常生活活动(UPDRS-Ⅱ)、运动功能检查(UPDRS-Ⅲ)、运动并发症(UPDRS-Ⅳ)、生活满意度(LSIB)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PDQ)。结果:该研究建立了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方案。经过该方案治疗,在1个疗程结束时,除UPDRS-Ⅱ评分外,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治疗组UPDRS-I、UPDRS-Ⅱ、UPDRS-Ⅲ、UPDRS-Ⅳ、LSIB和PDQ评定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该研究综合了目前对帕金森病中西医研究最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制订出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综合治疗方案。②为帕金森病的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循证依据。③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帕金森病致残率,促进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使其身心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及早回归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施慧芬 《中医药研究》2009,(10):1165-1167
目的观察止颤汤对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帕金森睡眠障碍患者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止颤汤治疗,2周后逐渐将原西药按个体需量减量,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予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PDSS、ESS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药止颤汤对帕金森患者的睡眠障碍及白天嗜睡状况有改善作用,再加用心理疏导治疗,对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状况亦有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及其药理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采用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病例,对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材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过去的10年中,医院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使用较多的中药分别为银杏叶、党参、枸杞、丹参、川芎、白术、熟地黄、石菖蒲等。结论:用来治疗帕金森病的几味中药均有活血止痛、提高记忆力的效果,毒副作用小,患者适应性好,中药治疗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西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帕金森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美多巴和吡贝地尔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生存质量评价在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论述生存质量(QOL)的定义,分析中医药的临床优势与评价体系的相对不足,针对帕金森病中医药疗效评价现状,提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生存质量量表用于帕金森病的中医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近20年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原著80篇,61篇符合标准,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当代中医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论:应针对本病特点,制定出中医学的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着重于严格按照医学科研方法设计,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为最终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疗效,评价临床中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帕金森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美多巴,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中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帕金森疾病的评定量表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3个月的治疗,情况均有所好转。治疗组中的总有效率为90.7%(39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1%(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对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明显的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日的通过文献分析,总结近年来有关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研究概况,探寻其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98~2011年《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有关帕金森病中NiiE~和方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统计主要证型和常用药物。结果①帕金森病中医证型10个,其中肝。肾亏虚(18.1%)、气血不足(15.4%)、气血瘀滞(14.3%)、。肾精不足(13.5%)、阴虚动风(11.6%)等5种证型最为常见,占总频次的72.9%。②归纳出15个病因病机要素,实证以痰、瘀、风为主,虚证以肾虚及气血两虚为主。③处方39首,常用方剂有大定风珠、导痰汤、天麻钩藤饮、大补阴丸、人参养荣汤等。④用药110种,按功能归为15类,补益药为第1位,活血药、安神药次之,此3类使用频次共占60.5%,再次为开窍药、化痰药等。结论帕金森病以心、肝、脾、肾四脏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临证可从肝、从肾、从风、从痰、从瘀论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辅酶Q10治疗帕金森病( 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1组19例予常规治疗+辅酶Q10(450 mg/d);治疗2组21例予常规治疗+辅酶Q10(1200 mg/d)。于4、12、24、36周进行疗效评估。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运动评分( UPDRS-Ⅲ)及帕金森病的病情评估量表( Webster )评分。结果在36周后治疗2组患者UPDRS-Ⅲ评分及Web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2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观察4、12、24、36周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1200 mg/d)能有效改善PD病患者运动功能,延缓PD患者病情进展,且用药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近二十余年来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运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4.2.2对相关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患者1704例,其中试验组(中药或中药+左旋多巴制剂)877例,对照组(单用左旋多巴制剂)827例。Jadad评分显示2项研究得分大于3分,属高质量文献,其余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两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减分率比较的合并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25(1.1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示统计结果稳定可靠。(2)UPDRS评分的变化:试验组的UPDRS总分、Ⅱ、Ⅲ相对于基线评分的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的合并WMD(95%CI)分别为-1.59(-2.59,旬.59),-1.08(-1.53,-0.63),-1.15(.1.69,-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分显示左右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可能性较大。(3)不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胃肠道反应、便秘、失眠、精神症状、开关现象、低血压、剂末现象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流涎、头晕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与单纯用西药相比,中药能够减轻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的整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中药配合西药可能优于单用西药,但因研究样本数量及质量的局限性,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