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表现,评价CT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CT检查15例,MRI检查14例。结果本组18例中,I型8例,Ⅲ型10例。主动脉夹层位于主动脉轮廓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显示层状密度瘤体,早期强化和显影,MRI显示主动脉夹层壁厚薄不均和信号不均质,均有破裂口。结论CT及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常规自旋回波(SE)序列与心电门控MBI电影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病例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自旋回波(SE)序列和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结果:22例常规SE序列和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对夹层隔膜的显示均为100%,但对隔膜撕裂口的显示,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显示较好,为86、3%(19/22),而常规SE序列显示不满意。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其优越性,能敏感地显示夹层隔膜、辨别真腔假腔,并能利用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很好地显示隔膜撕裂口,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三维血管造影(3D DCE MRA)及增强后梯度回波(CE—FF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均进行上述两种序列检查。结果84例病例中,3D DCE MRA及CE—FFE两种序列图像的表现为:内膜片和真假腔的显示分别为82及82例,内膜破口分别显示79、76例,主动脉分支受累分别显示85及80条,血栓形成分别显示58及60例。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3D DCE MRA及CE—FFE技术能给临床提供主动脉夹层的全面信息:夹层范围、内膜破口、分支受累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SE序列结合电影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主动脉夹层17例.所有病例均行MR SET1WI扫描,其中10例加作电影MRI,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7例中,Ⅰ型8例,Ⅱ型5例,Ⅲ型3例。SE序列和电影MRI均清楚地显示了主动脉双腔、内膜片。SE序列中5例显示主动脉破口,电影MRI检查10例中,6例显示了主动脉破口。结论 在常规SE序列基础上,结合电影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较好方法,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由丽  张硕  叶圣权  廖威  杨力 《武警医学》2003,14(9):525-52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并与磁共振影像(MRI)进行比较.方法对21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照手术结果,评价超声心动图(CDE)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并发症的准确性,并同磁共振影像(MRI)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E、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分别为95.2%、90.5%.CDE对诊断主动脉瓣损害,显示心腔扩大、心功能降低、心包腔积液等心脏整体情况优于MRI.MRI对内膜破口及主动脉分支受累的诊断优于CDE.结论CDE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与MRI相似,联合应用TTE、TEE、MRI检查有利于全面估计疾病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的各种特征性MRI并阐述MRI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T-50A型超导磁共振扫描机,使用体部矩形线圈,加心电门控进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左前斜位SE序列T1加权像扫描。对32例患者进行MRI分析。结果:32例按DeBakey分型方法1型,8例;Ⅱ型,4例;Ⅲ型,20例。32例均清晰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及部分合并症显示。结论:MRI以其无创伤性、无射线损伤、多平面任意角度成像,各种不同扫描序列,以及特殊的血管信号变化特点,在诊断无论是急性或慢性主动脉夹层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成像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AD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在心电门控下行自旋回波(SE)序列和MRI电影(cine MRI)扫描。结果:30例夹层的起始部位、病变范围、真假腔血流情况、内膜片均显示清晰。20例破口显示清晰,17例示主动脉扩张,7例有附壁血栓形成。结论:MRI作为无创伤性检查,能准确识别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瓣、真假两腔、病变范围且能较满意的显示管腔扩张及附壁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主动脉夹层在低场强MRI自旋回波(SE)序列和梯度回波(GRE)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6例均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夹层起始部位、内膜片、真假腔,6例假腔内显示血栓。结论 低场强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能对主动脉夹层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MRI对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附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及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主动脉瘤 ,其中真性动脉瘤2 0例 ,主动脉夹层 2 6例 ,假性动脉瘤 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MRISE常规序列 ,9例采用FFE序列电影成像。结果 本组病例均直观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 ,可直接测量主动脉瘤瘤体大小。 2 6例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特有的双腔征 ,18例显示内膜片 ,7例显示内膜撕裂口。 9例患者 (真性动脉瘤 1例 ,主动脉夹层 8例 )共 2 0支分支血管受累。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主动脉瘤和瘤体内结构 ,是诊断主动脉病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较详细阐述了主动脉夹层的MRI检查方法、MRI(包括电影MRI)表现、诊断准确性和检查优缺点以及MRI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的评价,并与其它影象学方法进行比较。MRI不需造影剂即能显示内膜片和真假腔,诊断准确性高,且无创伤性,能多方位成象。有作者认为仅MRI或结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或CT即能为临床处理提供足够的资料,大多数病例可避免创伤性的主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1.
MRI和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对比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 I)和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影像特征,评价2种技术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18例AD的MR I和螺旋CT表现。结果2种先进检查技术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不同程度地显示AD的范围及其分型、真假腔、内膜片和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的扩张和狭窄及其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对疑有AD者应行MR I或螺旋CT检查,MR I与CT对病变范围及分型、真假腔及主动脉的狭窄和扩张的显示相似;而内膜片、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整体及分支受累的显示MR I明显优于螺旋CT;对内膜及主动脉壁钙化、急危重者的检查螺旋CT优于MR I。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SPECT在诊断及鉴别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方面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分别选择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或VD诊断标准的患者各17例和12例,进行SPECT检查,兼作CT(或MRI),并作神经心理测定及其它相关量表评分。将AD、VD和SPECT结果,以及SPECT和CT(或MRI)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D的SPECT以颞、顶叶低灌注为典型表现,VD以局灶性低灌注为主。在右颞下回和右枕叶,AD组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显著低于VD组(P<0.05,P<0.01),而在左顶叶显著高于VD组(P<0.05)。两组左半球的放射性计数比值普遍低于右半球,但VD的左右不对称性明显重于AD,以左顶叶最为突出(P<0.01)。MRI结果与SPECT有较多的一致性。各量表评分除Hachinski缺血指数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SPECT在诊断和鉴别AD与VD方面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老年人阿尔海默氏病和多发性梗塞痴呆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例阿尔海默氏病及6例多发性梗塞痴呆患者进行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使用放射性药物为^99m锝-六甲基丙叉二胺肟(^99mTc—HMPAO),SPECT结果与MRI、CT相比较。结果:阿尔海默氏病表现为大脑皮质血流灌注的广泛减低,以颞,顶叶较为明显.个别病例一侧大脑皮质灌注减低较对侧明显者伴有同侧基底节或对侧小脑的低灌注,可能与“神经机能联系不能”有关。多发性梗塞痴呆患者,呈不规则、局灶性大脑皮质灌注减低;伴有基底节或小脑的低灌注,与阿尔海默氏病的脑SPECT图像有明显区别。结论: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阿尔海默氏病与多发性梗塞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痴呆的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 (MRl)对阿尔茨海默氏病 (A1zheimerDisease ,AD)和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阿尔茨海默氏病、15例血管性痴呆及 9例混合性痴呆进行磁共振成象。结果 :阿尔茨海默氏病表现为海马萎缩 (p <0 .0 5 )、钩间距增宽 (p <0 .0 5 ) ;血管性痴呆可分为多梗死性痴呆 (MultipleInfarctDementia ,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Binswanger’sDementia ,BD)两种类型 ,海马体积、钩间距变化不明显。结论 :MRI对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自旋回波(SE)序列和梯度回波(GRE)电影序列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36例AD的SE序列和GRE电影序列所见,并采用双盲法对两种序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E序列和GRE电影序列对A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同,分别为97.2%、100%、SE序列和GRE电影序列均有1例假阴性诊断。SE序列和GRE电影序鲁对内膜片及内膜破口洛有其相对的优点,GRE电影序列对假腔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Medial temporal lobe atrophy (MTA) is an early sig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The current method of choice for measuring MTA is volumetric measurement based on 3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but this complicated method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clinically. PURPOS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impl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linear measurements of the brain could be of value in AD workup. MATERIAL AND METHODS: Fifty-nine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and 248 AD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They were evaluated using a comprehensive clinical workup. A series of linear CT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brain CT. RESULTS: In discriminant analysis, the temporal horn ratio and the suprasellar cistern ratio were the atroph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most significantly to the diagnoses. Combined with other clinical factors (apolipoprotein E4 genotype), a correct AD classification of 90.2% was achieved. CONCLUSION: CT linear measurements could be of value in the workup of AD patients, considering the inexpensiveness and availability of CT as well as the simplicity of linear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和探讨脑室内肿瘤的CT和MR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 32例 ,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表现。结果 :脑室肿瘤与发病年龄和发病部位关系密切并且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 ,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帮助很大。MR可以三维成像 ,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 :脑室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其CT和MR表现 ,结合年龄特征和发病部位 ,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非创性影像诊断及相关问题。材料与方法;报告200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7例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摄有X线平片及CT扫描,2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对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MRI和CT显示优于传统X线检查。但MRI在鉴别诊断方面又比CT稍胜一筹。结论:MRI虽然敏感性高,但检查费用昂贵,故对本症的诊断,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19.
CT、MRI在儿童软组织血管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CT和MRI在儿童软组织血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征实的57例儿童软组织血管瘤的CT和/或MRI影像。结果:肿块分界较清伴中等度或明显强化,约40%见不规则钙化或圆形静脉石影。在MRI上以T2W和STIR显示病灶更清晰。结论:血管癌的CT、MRI及其强化方式有助于本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疗效,了解有无复发等。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评价CT和MRI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甲状腺癌:38例进行CT扫描,28例作MRI检查,其中16例兼作CT和MRI检查。结果:肿瘤内出血6例(12%)、相邻结构受侵11例(22%)、颈部淋巴结转移15例(30%)、甲状腺内囊变26例(52%)和钙化24例(48%),对甲状腺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CT对甲状腺癌内钙化的发现明显优于MRI,对肿瘤侵犯相邻结构的显示与MRI相仿。MRI对肿瘤内囊变,出血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现优于CT。结论:在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上,MRI优于CT,但若能将两者相结合,能更准确地作出甲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