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rag/次,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皮下注射,治疗组加用氯比格雷75mg/次,1次,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LT及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用药过程中均未并发出血。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缓慢静脉输注,合并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2周。观释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两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患肢的周径在治疗前后减少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皮下出血、内脏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周芝兰  马丹  李芳平 《中医药研究》2012,(11):1300-130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两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优于对照组的80.6%(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治疗,比索洛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片,5 mg/次,1次/d;低分子肝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0.6 mL/次,2次/d。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优良率均较对照组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优良率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低分子肝素组的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缬沙坦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TC、TG、HDL—C、LDL—C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降低显著,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DL—C在组内和组间均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血脂水平四项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显率为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末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缬沙坦联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各主要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春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和91.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的总显效率与56.67%的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凝血功能改变。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疏血通注射液针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加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患者用疏血通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钙,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用药之后的7天,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O%,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血浆黏度、甘油三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之前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佳,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倒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肝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h 1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与红花注射液。3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9%,优于肝素组(72.22%)和对照组(6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上氧与对症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下降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止咳显效时间和罗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好,症状消除快,病程缩短,易操作,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焦锋 《新中医》2006,38(4):36-37
目的:评估消肿定痛合剂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手术前3天开始采用消肿定痛合剂(由当归尾、赤芍、木通、益母草、泽兰、陈皮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手术前3天开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主要观察凝血-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D-二聚体(Ddimer)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一时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肿定痛合剂在预防和治疗老年髋关节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抗凝、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UA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37例,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另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半月,并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71.8%),有效10例(25.6%),无效1例(2.56),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显效20例(54.1%),有效11例(29.7%),无效6例(16.2%),总有效率83.8%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发生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但对照组猝死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例,心脏事件的发生率13.5%,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观察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治疗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1)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1HSS评分以及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由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治疗妊娠中晚期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异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脐动脉血流S/D比值大于相应孕周的第95百分位以上的67例妊娠中晚期妇女,共67例胎儿分为研究组35例孕妇、对照组32例孕妇,知情同意后,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d,对照组为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参30mL+10%葡萄糖500mL,东莨菪碱20mg+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平均治疗(6.7±2.8d),范围3~14d。定期复查脐动脉血流S/D比值(3~5d1次,严重者每天1次)。结果:研究组平均每天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下降0.37,对照组平均每天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下降0.14,两组研究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需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有8例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进行性升高,2例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出现无穷大,即舒张末期缺如而致胎儿死亡。2组孕妇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产后出血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中晚期脐动脉血流S/D比值异常升高,效果显著、安全、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对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采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治疗组于血液透析后用常规肝素封管同时服用复方丹参片冶疗;对照组肝素封管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3个月后导管动脉端、静脉端功能情况、尿激酶干预次数,并比较组间凝血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静脉端,两组尿激酶干预相似(P〉0.05),对照组较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片对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阿司匹林)20例,B组(阿司匹林+普通肝素)22例,C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22例。观察三组对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和肝素钙组疗效基本相同(P〉0.05),其副作用低于肝素组,低分子肝素钙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P〈0.01),副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凝血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Evens分型将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病例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两组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试验组予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连续7d。分别观察两组受试对象试验前、试验后凝血一纤溶系统指标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试验前凝血一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试验后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预防伤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各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和91.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的总显效率与56.67%的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心汤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极化液和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心汤和低分子肝素,7d为1疗程。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心绞痛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心汤合低分子肝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不失为治疗该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痛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和灯盏花素治疗10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灯盏花素可以明显提高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3 月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内科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对照 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IL–6 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腹腔大出血以及 28 d 内死亡的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显效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无效人数占比低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减少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