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应用的体会。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0月因胃癌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执行加速康复外科方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ERAS组)。另选择同期常规胃癌根治术23例患者作为对照(常规组),手术方式均为5孔法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胃背侧系膜近胃端CME术,ERAS方案执行参考文献报道。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分别为7.8±1.3 d和6.7±1.4 d)(P<0.05);ERAS组术后早期进食量(3.1±0.8 d)较常规组(4.4±1.2 d)提前(P<0.05);ERAS组的排便时间(3.3±0.8 d)与常规组(3.9±1.1 d)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时间(ERAS组:2.5±1.0 d,常规组:3.2±1.0 d)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ERA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37)。结论 ERAS组具有术后恢复快特点,但作者体会ERAS方案应用主要是根据手术医生术中和术后情况的经验判断,与患者个性化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T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的作为观察对象(TPKEP组,n=44),将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TURP组,n=42),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数据和术后性功能状况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TPKEP组患者手术时间65.4±15.8 min、术中出血量231.3±77.5 mL及导管留置时间5.5±0.6 d,TURP组患者手术时间76.8±16.9 min、术中出血量346.2±81.4 mL及导管留置时间6.0±0.7 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KEP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发生率低于TURP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射精痛和性欲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RP相比,TPKEP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对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 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两种肝囊肿开窗术式前瞻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开窗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开腹肝囊肿开窗术32例(开腹组),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31例(腔镜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手术时间(44±11)min us(72±12)min]、术中出血量[(15±5)mL us(56±10)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9)h us(46±8)h)]、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0.7)d us(2.5±1.2)d]及住院时间[(4.1±1.9)d us(7.4±2.3)d]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随访6个月彩超复查囊肿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分为两组:“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组(隧道法组)19例、经前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组(前入路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隧道法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前入路组[(185.53± 59.84)min vs (232.50±62.92)min, (244.74±88.03)mL vs (327.50±154.30)mL, (15.11±5.53)min vs (41.25±21.21)min, (65.26±23.66)mL vs (156.50±69.4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有望成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住院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轻型ABP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例有轻型ABP病史的非发作胆石症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完成LC术.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总时间[研究组为(13±4)d,对照组为(25±6)d和总医疗费用[研究组为(8 260±2 534)元,对照组为(17 078±5 246)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轻型ABP患者一期行L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疝囊局灶性增厚是否和细菌感染有关。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诊断为腹股沟疝患者68例(男56,女12),腹腔镜直视下观察并记录疝囊形态。根据疝囊有无增厚分为增厚组(37例)和光滑组(31例),观察比较两组标本的组织结构成分和炎性细胞计数,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细菌DNA。结果 疝囊内侧面增厚的出现率为66.1%(37/68),与病程(病程<1年39.1%,病程1~5年46.1%,病程>5年84.2%)和既往嵌顿史(75% vs. 45.8%)、粘连(95% vs. 37.5%)相关。显微镜下观察增厚疝囊组织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厚,并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15.2±2.3 vs. 2.5±0.7,淋巴细胞35.3±1.9 vs. 12.8±1.4,浆细胞2.6±0.6 vs. 1.5±0.4,总计数53.1±1.3 vs. 16.8±1.2,P值均<0.05),毛细血管扩张(67.6% vs. 25.8%,P<0.05)。增厚组发现2例大肠杆菌DNA表达阳性,光滑组1例阳性。结论 腹股沟疝,尤其是病程长、有嵌顿史的可能存在局部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和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79例)和十二指肠镜组(79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十二指肠镜组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等肠胃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PCT、CRP、IL-2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75.7±24.9)mL vs(109.8±13.6)mL]、下床早[(1.9±0.8)d vs (1.5±0.5)d]、住院时间短[(9.8±1.8)d vs (7.2±1.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镜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5.5±9.4)h vs (58.8±16.3)h]、首次排气时间[(22.1±7.6)h vs (34.3±13.2)h]均较腹腔镜组早,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十二指肠镜组低于腹腔镜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创伤小,并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定更规范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步行管理方案,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关节外科2019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8例,其中32例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组)治疗;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规范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出院时Barthel指数,单次行走距离,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术后2周,接受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单次行走距离分别为81.5±6.2分和126.5±24.3 m,常规康复组患者分为78.1±7.5分和102.8±29.26 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定,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患者为90.04±6.16分,常规康复组为85.31±8.0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反映生活质量的EQ-5D评分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步行管理有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家族成员4(PDIA4)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下载并分析CGGA数据库RNAseq数据;收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和星形胶质细胞HA1800,用RT-qPCR法检测细胞系中的PDIA4表达水平;用siRNA转染U251细胞,沉默PDIA4的细胞株为si#768组和si#1829组,未转染为阴性对照组,转染siNC为空白对照组;用阿尔玛蓝(alarma blue)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细胞中的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 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GGA数据库中,PDIA4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不同(P<0.05),PDIA4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生存预后较差(Log-rank=264.32, P<0.001);与HA1800相比,PDIA4在U251和U87中相对表达量升高(F=58.44,P<0.05);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相比,si#768组和si#1829组增殖和克隆集落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均P<0.01),凋亡率(17.67±0.11%、19.50±9.30% vs. 3.72±7.11%、6.53±0.13%, F=51.06, P<0.05)明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768组和si#1829组cleaved-caspase 7蛋白表达分别上调218.53%与16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61,P<0.05)。结论 沉默PDIA4基因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法和传统三针缝合法用于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被诊断为胃十二指肠穿孔并接受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患者103例,分为三针法组和倒刺线法组,其中三针法组55例,倒刺线法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倒刺线法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三针法组(45.50+10.30min比55.30+13.80min,P<0.001)。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后肠胀气、腹腔脓肿及二次手术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方法简便可行,修补穿孔也更为牢固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温芒硝序贯疗法在预防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血清肿发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万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120例行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电脑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予以腹股沟区创面200 mL 4 ℃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腹股沟区冰敷2 h+术后芒硝外敷2 d的3种联合措施,对照组仅予以TAPP术后常规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切口疼痛、VAS评分、恶性呕吐、尿潴留及肠梗阻发生率和远期随访指标包括慢性疼痛、补片感染、疝复发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7%(1/60)、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例属于Ⅰ型;对照组10例中,Ⅰ型6例、Ⅱ型2例、Ⅳ型2例;Ⅳ型血清肿予以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后逐渐缓解,Ⅰ型、Ⅱ型血清肿予以芒硝外敷处理后均好转。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分别是5.0%、3.3%、3.3%,低于对照组的16.7%、13.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3.1±0.6)分、下床活动时间(8.5±2.3)h、住院天数(3.5±0.6)d,均低于对照组的(4.8±0.8)分、(13.1±1.7)h、(4.5±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股沟区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肠梗阻、住院费用、疝复发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芒硝序贯疗法能够有效预防TAPP术后血清肿发生,明显减轻病人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快速康复,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用于肝癌手术患者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局麻药液中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大小,随机分为R、D0.5和D1.0三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超声引导双侧肋缘下TAP阻滞,R组注入0.5%罗哌卡因40 mL,D0.5组注入等量的局麻药和右美托咪定0.5 μg/kg,D1.0组注入等量的局麻药和右美托咪定1.0 μg/kg。观察TAP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患者意识深度(NI)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术后苏醒速度、镇痛药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R、D0.5、D1.0三组TAP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13.1±2.9 min、11.6±2.3 min、7.7±2.1 min,持续时间分别为10.7±3.0 h、13.6±3.1 h、17.3±4.2 h,以上指标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AP阻滞后,三组的NI、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趋势一致:D1.0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局麻药混合后用于TAP阻滞能加快起效和延长作用时间,同时通过右美托咪定的缓慢吸收入血而发挥镇静和稳定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实施的71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以及腹腔镜下标本切除、上腹部切口消化道重建的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两种术式。按照时间将前15个月完成的32例设为初期组,其后16个月完成的39例设为后期组。统计分析初期组和后期组中TLPD术和LAPD术情况,两组TLPD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初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9例(28.1%)和23例(71.9%);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425.0±34.0)min vs (330.9±14.7)min,t=11.067,P<0.001]、胰肠吻合时间[(46.6±2.2)min vs (21.2±7.4)min,t=9.993,P<0.001]均延长,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增高[4例(44.4%) vs 1例(4.3%),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30例(76.9%)和9例(23.1%);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 (345.6±19.1)min,t=3.498,P=0.001]、胰肠吻合时间[(34.1±6.5)min vs (16.5±1.3)min,t=7.758,P<0.001]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两种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初期组TLPD术比较,后期组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 (425.0±34.0 )min,t=-4.904,P<0.001]、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缩短[(34.1±6.5)min vs (46.6±2.2)min,t=-5.634,P<0.001],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3例(10.0%) vs 4例(44.4%),P=0.037]。结论 在学习曲线期,TLPD术手术时间长,胰肠吻合时间长,胰瘘发生率高。可将LAPD作为消化道重建困难、胰瘘风险高的患者的辅助术式,手术医师再逐步提升TLPD术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在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损伤控制性治疗后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35)和急诊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3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147.57±53.01)min vs (203.42±34.16)min]、术中出血量[(55.28±21.52)mL vs (195.14±51.54)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6.55±3.68)d vs (8.25±3.51)d]、肠功能恢复时间[(28.25±9.50)h vs (39.85±12.25)h]、进食时间[(35.08±9.58)h vs (46.65±13.96)h]以及住院时间[(12.14±3.47)d vs (18.88±5.75)d]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14.28% vs 42.85%)、手术切口并发症(5.71% vs 34.28%)、电解质代谢紊乱(17.14% vs 40.00%)、低蛋白血症(17.14% vs 42.85%)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病死率(0 vs 11.42%)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外科可有效降低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实现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