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松解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效果。方法对52例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行膝关节松解术患者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膝关节松解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96.2%,所有患者均因粘连、瘢痕形成、长期制动、肌萎缩等导致僵直。结论膝关节松解术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有效方法,下肢骨折术后尽早康复治疗、有效功能锻炼是防止粘连造成僵直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从手术部位、手术材料、术后关节制动时间等方面来分析。结果 20例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发生膝关节僵直3例,发病率达15%.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手术部位、术后关节制动、手术操作的轻重度、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及骨折的严重程度。结论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由多种因素导致,妥善处理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有效功能锻炼可防止膝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综合康复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心理疏导、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功术、肌力训练及中药薰蒸等一系列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显示:优33例,良37例,中2例,优良率为97.22%,优良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粘连常由关节内骨折及术后、韧带及其他软组织损伤及术后、慢性炎症、下肢的长期外固定及制动等多种原因引起,临床十分常见。以往的治疗多是行膝关节开放性松解手术,创伤大、痛苦大、出血多,因此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下肢骨折手术后,因患者长期卧床和膝关节制动可引起关节肿胀、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经手术复位内固定的135例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50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分为两组,7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175例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中使用止血带、术后制动时间、合并慢性疾病、发生肺内感染情况等因素进行讨论,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因素,并针对其发生因素,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策略。结果:患者年龄、术后制动时间、合并慢性病、骨折部位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主要因素(P<0.05)。结论:骨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因素主要与患者年龄、术后制动时间、合并慢性病、骨折部位有关,对此,骨科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着重注意以上几点,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3例下肢骨折微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其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入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可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卧床时间过久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DVT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DVT的评估及健康宣教,指导卧床患者床上科学合理地活动、药物治疗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是治疗骨折经复位、固定后的并发症。为了促进恢复制动后的关节活动功能,为运动系统功能康复的课题之一。我院收治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0例,采用加热牵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分析对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基础护理上使用优质护理给予观察组干预,随访术后3周观察两组膝关节僵硬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治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显示,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部骨折如髌骨、股骨髁、胫骨平台等部位骨折,关节制动后常见的并发症。自2005年以来,我科采用红外线、关节松动术、牵拉技术对87例膝部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林慧玲  徐锋  莫善凤 《微创医学》2002,21(4):566-567
下肢骨折,特别是膝关节与膝关节周围骨折,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由于患侧肢体长期制动,常会引起患肢膝关节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自1999年3月~2001年2月对47例下肢骨折病人采用中药薰洗介入后再行膝关节康复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胫骨平台骨折在在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多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由于损伤和长期制动,从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组织液吸收和回流障碍,膝关节长期肿胀,这些不但影响了创伤组织的修复,而且还使周围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变性、粘连和挛缩,以及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最终导致膝关节僵硬和失去功能。因此,胫骨平台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因担心过早的运动影响骨折的愈合,往往习惯制动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长时间的制动后表现为膝关节屈曲,伸展受限,常伴有股四头肌挛缩,肌力下降以及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粘连,导致膝关节的僵硬,严重影响了患者愈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寻找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使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是医护人员及患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我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对9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分层式功能垫及普通软枕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CPM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的运动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立华  许盛涛  于欣  陈聪 《吉林医学》2007,28(12):1373-1374
膝关节僵硬是下肢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下肢骨折术后由于长期限制活动可引起膝关节的粘连、挛缩、僵硬等并发症.CPM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被动功能锻炼的器械.我院自2001年来,通过对96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施行无痛性连续被动活动,其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106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依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表现、功能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肌力为(8.6±0.8)kg,伸屈度为(86.4±7.3)°,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1.9%,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7.4%,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能良好抑制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显著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元英  杨玲  张德辽  郭华英 《四川医学》2007,28(11):1302-1304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对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实验组(A=50例)在术后第3天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主动锻炼,疼痛护理,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治疗。对照组(B=55例)在术后第3天按传统护理。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部骨折术后早期实施综合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总结,得出术后病因预防,心理护理,积极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结果:对156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三例出现局部肿胀明显,给予及时患肢抬高制动,加强功能锻炼,活血化瘀、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病因,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下肢骨折手术后,长期卧床和膝关节固定可引起关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病程对康复治疗有显著影响,骨折后1个月内是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膝关节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针对下肢骨折手术后不同时期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介绍了早期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手术中改良后内侧倒L型入路的实践效果。方法:对62例实施手术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路方式分为A组(32例,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和B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对比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高度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结果:A组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高度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2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远高于术前(P<0.05),且A组数据均远高于B组(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方式能够减轻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并且有利于改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85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为综合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综合组采用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综合组的治疗康复率为54.76%、有效率为40.48%、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康复率48.84%、有效率32.56%和总有效率81.40%(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