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了解实习阶段护生的伦理道德行为表现,探讨其相关因素,为有效培养护生伦理道德素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山东省2所医学院校即将毕业的347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伦理道德行为总分为(151.19±14.51)分,护士伦理道德行为显著低于带教教师教授行为(P〈0.01),护生伦理道德行为与带教教师教授行为及护士群体道德行为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护士群体的示范作用、带教教师的教授、行为示范与言语示范的差异、示范行为和行为标准的不完全一致等是影响护生伦理道德行为的相关因素。应加强临床带教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护士群体的伦理道德素质培养,指导护生正确应对临床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专科护生实习前对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想评价及其实习后的实际评价。方法采用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问卷(NCTEI)对191名二年级专科护生于实习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实习前护生对NCTEI5个维度的理想评价从高到低排序为教学能力4.27±0.66、评价4.24±0.67、人际关系4.21±0.70、护理能力4.13±0.65、个性特征4.05±0.71,实习后其实际评价从高到低排序为个性特征4.02±0.19、教学能力4.01±0.15、人际关系4.01±0.23、评价3.98±0.06、护理能力3.93±0.23,除个性特征外,其余4个方面的理想评价显著高于实际评价得分(P0.05,P0.01)。前10位教学行为中仅有1项教学行为,护生的理想评价与实际评价之间没有差异(P0.05);后10位教学行为中有1项教学行为,护生的理想评价与实际评价之间有差异(P0.01)。结论临床带教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总体得到专科护生的认可,但与护生期望值仍存在差距,应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相关制度或机制,以进一步改善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科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师信任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的信任度及实习期间对临床教师的信任度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制信任度临床带教相关影响因素问卷,对在上海市7所医院实习的114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ITS得分为37~93(63.8±10.1)分;16.7%护生表示信任教师,59.6%比较信任,19.3%说不清,1.8%较不信任,2.6%不信任。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方式与技巧、师生关系及教师人际情况影响护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均P0.01)。结论大多数护生对教师比较信任,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方式与技巧、师生关系及教师人际情况均为影响护生对其信任度的因素。临床教师需提高个人素质,改善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增强与护生的有效沟通,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生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与实习效果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量表和护生实习效果量表对278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总均分为(3.05±0.55)分,护生实习效果总均分为(4.07±0.58)分;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与护生实习效果呈显著正相关(r=0.410,P0.01),教学环境营造和教学方法维度分别可以解释护生实习效果总变异量的52.6%和2.8%。结论带教老师关怀行为对护生实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营造关怀的教学环境和运用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护生实习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不同阶段护理差错危险行为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6护生作为研究组,除常规带教内容外,增加护生实习不同阶段护理差错危险行为干预措施,如入科培训环节建立护生档案、入科评估、讲解护生实习不同阶段护理差错危险行为案例;教师根据不同阶段护士特点针对性施教、增加专科实习作业等。与采用常规方法带教的91名护生(对照组)进行护生实习期间护理差错、患者投诉、对临床教学满意度的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患者投诉低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护生在实习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采取差错危险行为干预,可减少护生的护理差错,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护理教学是帮助护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1]。实习生临床带教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2010-01—2014-12,我科采取针对性、全面的适合骨科临床带教方法,提高了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现报告如下。1标准化的护士礼仪培训重视护士礼仪的培训与应用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升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影响因素问卷,对四川省4所医学院附属医院158名承担本科护生实习带教的临床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主要因素为临床环境、评价时间的长短、临床带教教师对评价指标的熟悉程度及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次为光环效应、师生关系、临床带教教师对评价的态度及评价时的情绪状态.结论 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受外部条件、临床带教教师评价能力及素质的影响较大.为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评价素质与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减少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不利影响,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影响因素问卷,对四川省4所医学院附属医院158名承担本科护生实习带教的临床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主要因素为临床环境、评价时间的长短、临床带教教师对评价指标的熟悉程度及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次为光环效应、师生关系、临床带教教师对评价的态度及评价时的情绪状态。结论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受外部条件、临床带教教师评价能力及素质的影响较大。为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评价素质与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减少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不利影响,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状况,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及合理选择带教教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64名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教师人文关怀能力总体得分为135.81±15.09,除提供良好环境和帮助解除困难维度得分率较低外,其余维度得分率均≥79%。带教5~年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带教5年内的护士(P0.05,P0.01),本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大专护士(P0.05),责任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轮班护士(P0.01)。结论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在临床关怀层面得分率较低,带教5~年、本科毕业、担任责任护士的师资群体人文关怀能力强,可作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首选人选。  相似文献   

10.
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方法和效果,促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法 将2006级656名护理大专生归为实验组,2005级758名护理大专生归为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培养模式.实验组运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即在第3学期和第4学期,分别安排2周和4周进入教学医院进行实习式见习.学习结束后,自制问卷对实验组护生和带教教师进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认知调查,对两组临床课程平均成绩和实习阶段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实验组89.2%护生肯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能够明确护士角色,87.7%护生肯定该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76.9%护生肯定其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97.1%教师肯定其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94.3%教师肯定其有利于培养护生职业行为,92.8%教师肯定其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观察能力;80.0%护生和97.1%教师肯定其提高教学效果;78.5%护生和95.7%教师肯定其提高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实验组临床护理课程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高职护理专业采用工学结合实践模式,提高了护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院和医院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