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防治消化性溃疡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胃、十二指肠腔内攻击性因子增强与粘膜防御功能减弱之间平衡失调而导致溃疡形成.动物实验已证实和筛选出许多具有削弱攻击性因子、增强粘膜防御功能作用的单味中药和复方,为临床上运用中药有效治疗本病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介绍中药防治消化性溃疡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药抗溃疡的动物实验研究,探讨其药理作用,有助于阐明和理解中药抗溃疡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也为复方用药提供有利依据。近10年来,中药单味药的药理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抗溃疡单味药实验研究综述如下。刘良等报道,党参提取物具有有效地保护胃粘膜...  相似文献   

3.
中药多糖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多糖因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在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糖尿病、降血脂、抗凝血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了详细综述,为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抗溃疡中药复方的动物实验研究.既可以判明在复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和成分,也可以说明双方的整体性和方内药物的协同作用,为临床治疗溃疡病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能促进中西医结合。近10年来,抗溃疡中药复方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抗溃疡病复方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王汝俊等报道,补中益气汤对应激性溃疡、幽门结扎性溃疡、利血平性溃疡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乙酸法胃溃疡模型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该方抑制胃分泌、抑制胃运动,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以及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有关。陈蔚文等观察,加味左金丸…  相似文献   

5.
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药外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近年文献26篇,以剂型为纲,对外用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概况加以综述;并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组方原则、组方结构、方剂来源、剂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加以讨论。皮肤溃疡是最常见的慢性损伤,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以下肢、足为多发部位,好发年龄在14岁~64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皮肤溃疡属中医学“疮疡”、“溃疡”等范畴,中医药愈创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外治法因其易于操作、疗效显著等特点被广为运用。近年来,以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外治皮肤溃疡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将对其最新进展加以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均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古代文献亦称心痛。临床中我们运用中药治疗收到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动物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但由于时代变迁,地域相隔,动物药原动物基原混淆不清,对其开发与利用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通过查阅近50年文献,并结合现代和古代本草学著作,从动物药的本草论著、动物本草考证研究方面,综述了我国动物药本草研究现状,旨在提炼前人宝贵经验,为动物药的本草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查阅外来植物药紫锥菊国内外研究文献,从中医药理论的角度探讨紫锥菊的中药性能与功用,使其实现"中药化",为紫锥菊的临床正确应用与合理配伍提供中医药理论依据,并拓宽临床选用中药的范围和种类。选取PubMed及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中紫锥菊相关文献,从临床应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筛选出诸多可信度高的文献,其中英文文献313篇、中文文献46篇,最后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紫锥菊,味辛、苦,性凉,归肺、脾、心经;功效: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益气扶正,可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热毒壅滞,疮痈肿毒,红肿热痛,体虚多病,乏力倦怠等。分析紫锥菊的研究文献,使其"中药化",赋予其中药性能与功用,为进一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为紫锥菊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及恰当配伍、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研究模式,也将为更多的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提供借鉴,洋为中用,丰富我国中药资源宝库,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泻心方用于临床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及唐山协和医院门诊诊治的80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与中药解毒泻心方治疗。结果中药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有效率90%,对照组40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有效率60%。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解毒泻心方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明显,在缓解疼痛、愈合溃疡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效果好,能够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症状,使用方便,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药溻渍法治疗糖尿病足局部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疗法治疗糖尿病足局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糖尿病足患者72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溻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8%,优于对照组的60%(P<0.001)。结论中药溻渍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疮面新生,临床运用简便。  相似文献   

11.
康瑞霞  游蓉丽  王蕾  雷蕾  王忠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503-2507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的最大障碍,常用的临床前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整体动物评价法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周期长、观察指标不够客观等缺陷,因此,应用体外检测法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目前,体外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其引起的类过敏反应和Ⅰ型过敏反应,仅有少量针对中药注射剂引起Ⅱ型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方法,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关于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体外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回顾,从证型比较、临床应用及基础动物实验几方面分析得知,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中药配伍对抗血小板活化有协同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是临床治疗难点。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外用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时可提高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综合分析近5年文献,总结外用中药干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土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是内科常见病,其发病有逐年增高的倾向。用中药黄土汤加味对3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幅床效果。方法:1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同时给予辨证治疗。结果:痊愈84例,痊愈率为81.6%;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7.1%。结论:中药疗法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物源中药易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为药物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80~2015年于国内公开报道的动物源中药在用药过程中出现ADR的文献,经筛选归纳后应用R软件(version3.2.5)进行Meta加权分析,对易引发ADR的动物源中药材及其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进行归类统计。结果:不同动物源药物的ADR发生率差异显著;ADR的发生与剂型及给药途径有明显的相关性;ADR可累及全身器官系统,又以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动物源中药ADR发生原因复杂但相关研究不足,会对动物医药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应加强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西药中药化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药中药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为临床研究.具体方案和作法:对患者进行西医药学诊断,给予相应西药治疗后,再诊断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给药前后,亦作中医药学诊断,并判定疗效.根据中医药学诊断所见患者身体变化情况,并结合西医药学诊断结果,归纳确定所用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至于其它研究方法,如动物实验、文献研究等,亦可考虑选用.但文献及动物试验研究结果,仅供临床参考,最终由临床研究完成西药中药化.  相似文献   

18.
复习近10年来中药治疗小腿溃疡文献,从内治、外治两方面总结中医药治疗小腿溃疡概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该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新思路和新设想。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些年国内发表的文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非常广泛,但对其中药剂量的运用大多是常规用量。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跟师心得体会,认为临床运用此方时可以针对最突出的症状重用某味中药,以求疗效显著。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进行分析,通过病案举例,介绍对该方的认识及临床运用体会,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象皮为象科动物亚洲象去毛后的干燥皮 ,功能止血、生肌、敛疮。临床多外用其粉末治疗金疮、溃疡不收口。象皮质地坚硬而韧 ,制成粉末需软化 ,切片、烫鼓 ,难度很大 ,过去一直按照传统方法《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操作 ,效果很不理想。1 存在的问题水浸润软化 ,费时较长 ,冬季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