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95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原始反射、肌张力、惊厥、脑水肿等恢复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院86例HIE患儿,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项支持、三项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则为72.0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5~7天和治疗10~14天NBNA评分有显著差异(尸〈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还能有效地降低致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搪(FD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63例HIE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加用FDP和参麦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心电图恢复、心肌酶谱恢复、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第5、10天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FD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HIE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眭脑病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95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原始反射、肌张力、惊厥、脑水肿等恢复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陛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苷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对我院NICU收治的60例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n=30)使用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n=30)使用胞二磷胆碱或1,6-二磷酸果糖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来判断药物的疗效。结果脑苷肌肽与胞二磷胆碱或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HIE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能在7-10天使神经症状恢复正常,在生后2周NBNA评分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早期应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HIE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纳洛酮、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对患儿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仅接受纳洛酮及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量表( NBNA)评分和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结果2组接受治疗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了1个疗程治疗后,2组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反射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辅助纳洛酮及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更易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临床应用丹参川穹嗪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标准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穹嗪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在治疗10d后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NBNA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是治疗组的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的有效率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穹嗪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HIE有良好的疗效,治疗有效率提高,可以明显改善病情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与脑多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HIE症状消失时间及对实验结果。结果治疗组在意识障碍消失时间上少于对照组(P〈0.05),在控制惊厥、恢复原始反射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呼吸衰竭、肌张力减弱消失时问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脑多肽治疗HIE能明显缩短病程,疗效明显,有利于患儿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及二者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HIE)的效果与意识恢复及行为神经评分的关系。方法:对96例确认为中-重度HIE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单用纳络酮组32例,单用醒脑静组33例,两者联用组31例,疗程10~14d。结果:单用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单用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也优于单用醒脑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E患儿用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优势,缩短了疗程、改善了预后,对减轻HIE所致的脑损害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三维持、三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结果治疗后1—4d,5—8d.9~12d治疗组20项H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惊厥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及反射恢复时间方面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为68.75%,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HIE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每次20mg,每天1次,10-15d为1个疗程;观察和记录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和NBNA评分(P〈O.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疗效确切,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轻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与复方丹参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54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三支持三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用FDP与复方丹参针佐治,疗程分别为5天和10天。结果:治疗组疗效和随访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FDP与复方丹参液通过改善HIE患儿脑组织能量代谢及再灌注损伤机制,可有效促进HIE患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降低患儿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静脉滴注,1次/天,20mg/次,10~14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CT测量值。结果:两组患儿治疗5~7天和治疗10~14天NBNA评分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一疗程CT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生后28天治疗组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42例,分别在治疗后的1周时,2周时,3周时和1月时按照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方法进行评分,最后统计学方法检验疗效结果差异性。结果治疗组1周时平均评分(21.4±3.2)分,2周时平均评分(33.4±5.5)分,3周时平均评分(37.5±6.2)分,1月时平均评分(39.1±5.1)分,与对照组评分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42例,分别在治疗后的1周时,2周时,3周时和1月时按照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方法进行评分,最后统计学方法检验疗效结果差异性。结果治疗组1周时平均评分(21.4±3.2)分,2周时平均评分(33.4±5.5)分,3周时平均评分(37.5±6.2)分,1月时平均评分(39.1±5.1)分,与对照组评分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GM120mg,每天1次,10~14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2组治疗后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对HIE有较明显治疗作用,可促进HIE急性期的恢复,缩短HIE病程,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西吉县医院儿科收治59例HIE患儿,符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常规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30 ml+脑苷肌肽注射液2 ml静脉滴注,1次/d,轻中度7~10 d,重度病例10~14 d,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来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及NBN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苷肌肽治疗HIE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观察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HIE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收治的4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机体、神经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数。结果观察组机体和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14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后遗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儿的NBNA评分及疗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