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五光十色的生活中,化学物质比比皆是。而化学致癌物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且发展为癌的化学物。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称为动物致癌物,它们是人类的潜在致癌物。90年代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775种化学物及其生产过程或环境对人致癌性作了综合评价,其中对人肯定是致癌的化学物和生产过程共有63种之多,它们当中的一些最常见的化学致癌物,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都可有所接触,必须引起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致癌物举例: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1970年首次发现长期吸入氯乙烯可诱发肝血管肉瘤,…  相似文献   

2.
目前,癌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每年全世界死于癌症的人约占世界死亡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难怪很多人都有一种恐癌心理。癌症患者在逐年增多,其病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认为,有80—85%的癌症是由于化学因素引起的。那么具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到底有多少种呢?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化学物质对动物致癌实验结果及对人类致癌性的流行病学资料,把化学致癌物分为三类:即确认致癌物、可疑致癌物和潜在性致癌物。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多数癌症是环境化学物质与体内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化学诱癌研究证实,许多化学致癌物能与DNA形成共价结合,造成体细胞突变,导致癌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体质因素、暴露和毒性测定的评价,指出可利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预测化学物质致癌危险度。  相似文献   

4.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实验室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学实验室承担着空气、水、食品、毒理学等方面的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 ,常有多种化学剧毒药品大量、混合使用。如氯化高汞 ,体内半减期长、学生每个实验都用、量大 ,可对实验室环境及物品造成污染 ,对师生的健康是一种潜在的危害。蚕豆根尖微核技术主要应用于监测水体中化学物的致突变性 ,并不是化学品安全实验的标准方法 ,但仍有不少报道证明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对一些具体的化学污染物的致突变性也有敏感的指示作用[1]。如果对三类致癌物 (确信致癌物、可能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 )进行系统的实验 ,可以较科学地评价该实验对化学品致癌性初筛…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化学物质的慢性健康危害问题的探讨正处于发展政策和奠定法规基础的阶段。二十五年前,仅知道两种或三种化学物质对人致癌。现在,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OSHA)已规定17种化学物质为致癌物,而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所(NIOSH)则将2,415种列为可疑致癌物质。在谈及化学物质对健康的慢性危害时,作者指出: 第一,并非所有的化学物质都有益或都有害,都是人工合成的或都是天然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几乎都与化学物质有关。第二,化学致癌物和其他对键康有慢性危害的化学物质并非都是人工合成的。例如,能引起慢性病灶的石棉是一种化学物质,也是天然的致癌物;花生和粮食往往含有微量的黄曲霉毒素(一种强致癌物);木炭烤制的肉片中也含有致癌物苯并芘。第三,正常人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化学物质,当摄入量过大时,对人体则有严重的急、慢性毒性。例如,  相似文献   

6.
Miller等发现许多化学致癌物,其原型或经代谢后都是亲电性的,能与细胞大分子中的亲核中心相互反应而具有致突变活性。化学致癌物是一些结构多样而复杂的化学物质,包括有机、无机化合物、固体物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从化学结构看,这些化学物质的致癌机制也不全相同,实验也证明确有一大批化学物质不属于亲电性化学物质或不具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7.
一般常用两种方法初估有机化合物对人的致癌可能性,首先看它的化学结构是否与已知的致癌物类伺,其次是对与致癌物有关结构物质进行动物致癌测试。通过这些方法已经找到了许多新的致癌物质,但很耗费时间与资金。如果按照常规方法来检测环境和工业生产中各种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也难以办到。为此,就需要研究与建立致癌性的短期测试方法。本文的目的就是评价文献中已提出的短期测试方法,讨论它们的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选择一些方法,作为致癌性筛试的基础,检出尚在应用中的可疑致癌物质;和使人们能够有效地避免采用一些还未了解的潜在致癌物。本研究采用120种化学物,其中58种为已知对  相似文献   

8.
癌症的发生大多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就职业环境而言,从业人员长期暴露于一些较高浓度的外源化学物质环境中,这些物质在工作场所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机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先经由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催化的Ⅰ相反应活化后,由前致癌物转化为致癌物,与生物大分子发生加合,造成基因损伤,启动化学致癌过程.目前已知的环境化学物质至少达20万种以上,绝大部分是各种细胞色素P450的底物,有些还作为诱导物或阻抑物而起作用[1].  相似文献   

9.
最新消息     
Mutation Research 1987年185卷,1/2期为基因毒专刊,全文刊登了美国环境保护局基因毒评价小组有关化学致癌物的报告,该报告有选择性地对506种化学物质诱发实验动物肿瘤的证据进行了评审并据此编制了基因毒致癌物数据库。数据库资料来源于三方面——IARC认定对实验动物有充分致癌证据的185种化学  相似文献   

10.
译文与文摘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87年发布的对人类具有致癌性化学物质名单【日】/松岛泰次郎…∥化学品安全。—1988,6(2).—20经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专家组评价,认为下列50种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组团或生产过程。对人类具有致癌性:黄曲霉毒素类(Aflatoxins)铝生产(Aluminium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1.
DNA加合物在化学致癌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朱家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50)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对人体致癌危险程度是毒理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体内后,经代谢活化、生成亲电子的活性中间物,它能与生物大分子,...  相似文献   

12.
生产环境中有害化学物的替代物和替代方法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032)陈楚良殷芬王秀玲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类生活环境及工业生产所使用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登记处估计人类共有化学物质超过5百万种,社会上常用的约为65725...  相似文献   

13.
化学致癌物与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因素在肿瘤病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估计(1977年Heiddkerger)人类肿瘤,除皮肤癌外,70%~90%为环境及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引起。我国是肝癌高发区,肝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因此,化学致癌物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也已成为肝癌防治及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 化学致癌物与肝癌诱导研究概况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注意到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诱发肝癌。1927年Schneidt发现猩红(起初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具有很强促增生作用)长期饲喂小鼠有致癌作用。Yoshido等于1932年首…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化学致癌物的危害及其有无阈值已是争论不已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致癌物不存在阖剂量,因而主张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对人或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禁用有致癌作用的农药;禁止在工业上使用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在非使用不可的情况下,要求严格控制人对这些物质的接触等。另一种观点认为致癌物存在着阈剂量,机体复杂的代谢途径能使许多致癌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评价随着化学物质的日益增多,愈益显得重要。据苏联报道现有化学物质五百万余种,其中广泛应用的约有6万多种;另据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手册收载的约有5万余种。当前国际上每年约有一千种化学物质投入市场。要对这些新化学物质在进入人类环境之前,进行安全性评价是一项巨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过去几十年中,研究者仅注重研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从中分离出许多具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化合物;但人们很少注意环境中的抑癌因素。最近,许多体外试验用于环境化学品致突变性的评价,作为致癌试验的筛选试验。这些快速经济的生物试验也可用来作为研究化合物抗致突变能力的工具,从而寻找可以防癌的化合物。通过致癌物与机体接触的当时,之前或其后,加化学品来检查防癌可能性,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不断发展和进步,以更准确地评估与儿童期暴露相关的风险。然而,预测婴儿暴露于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环境化学物质的风险仍然具有挑战性。该研究的目的是汇编有关婴儿暴露于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环境化学品的现有信息,阐述在风险评估的背景下描述婴儿暴露和潜在健康风险的方法,并确定根据此类暴露和健康风险信息改进风险分析所需的研究。该研究回顾了有关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环境化学物质含量的最新文献,重点是来自美国的数据。然后,选择了三个实例出版物,利用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化学浓度和估计母乳或配方奶粉的摄入量来量化婴儿的暴露。通过与现有健康风险基准进行比较,确定这些膳食暴露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特征。该研究确定了这一方法需要改进的领域,以便更好地描述这一关键暴露途径对婴儿健康的潜在风险。母乳和配方奶粉中化学物质的测定对于评估早期膳食暴露于环境化学物质的风险是不可或缺的。风险评估也可以通过调查婴儿期化学品暴露对已知活跃且易受干扰的发育过程的影响的研究,以及分析特定于婴儿生命阶段的暴露-反应数据来进行。所有这些领域都存在重要的数据差距。该研究发现,为确定婴儿在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中暴露于环境化学物质的特征,并改进对这两种食品中发现的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需要进行更好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指化学性物质,通常称为工业毒物。据估计,人类癌症约有90%与化学因素有关。近十年来,化学物质的致癌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到目前为止已对6,000多种化学物质做过致癌实验,发现其中1,100多种对动物有致癌作用。但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为对人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仅有30余种。化学物质致癌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有着多种的理论,但都不很成熟。有人认为,致癌物接触机体后,通过一系列化学、生物化学的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强亲电子的化学物质,通常又叫终末致癌物。它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碱基相互作用而导致DNA的损伤,从而改变了DNA的正常特性和功能。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起着基因作用,一旦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了变化,这种恶性信息就会通过细胞分裂,遗传下去,结果使细胞具有了某种无控制性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期,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及其对人类生存及繁衍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中存在大量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具有危害。评价与鉴定这些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是毒理学科的重要任务。但由于人们对环境中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认识不足,在以往的毒理学评价与鉴定中忽视了对内分泌干扰物作用的评价,因而,长期以来缺乏对大量化学物质有关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及其毒理学鉴定实验方法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新化学物质不断出现,化学代用品大量增加,人类除参加生产直接接触化学物质,也在生活上接触大量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同时环境也正受到这些物质的严重污染,从各方面造成健康上的威胁。最近研究揭示了化学物质致癌和致突变有明显巧合,这使化学物质不仅对现存者有引起恶变的可能,还会造成对子孙后代的危害。于是在人类环境中化学致突变物遗传损害方面的研究引起很大的注意,从防癌、防畸、防突变出发,要求用快速检测方法以识别潜在危害,检出与人有关的致突变活性物质,并对这些物质严加控制。目前已发展了不少快速筛选方法,但各具优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