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家庭”“家庭访问”中的“あぃさつ”语言行为为中心,通过实证调查和具体事例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和分析,探究中日两国あぃさつ语言行为的体系结构、共性和特性,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同时帮助日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语言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与儿童行为发育的关系 ,为儿童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调查表评价家庭环境。结果 儿童行为发育在家庭结构中与语言发育 ,运用数字能力 ,情感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在家庭职业中与语言发育 ,情感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在家长文化程度上与语言发育 ,应用数字能力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儿童行为发育与家庭因素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发育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黄烈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I0001-I0001
高尚优美的语言犹如和煦的春风给人以温暖快慰。高尔基曾经讲过一个俄罗斯谜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谜底是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行为方式,现代医学实践表明,医务人员的言辞艺术修养在医疗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之最精细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本文从护士的语言与非语言两个方面分析论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护士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梅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筛查问卷》《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梅州市10所幼儿园的92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5.9%。独生子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无心理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养行为总得分高于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在不同的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5个家庭教养行为因子上存在差异(P0.001)。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在家庭教养行为因素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教养行为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儿童家庭教养行为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家庭教养行为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是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声调等语言以外的行为,有的学者指出“如果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人类的语言交流上,那么许多过程将从眼前消失”。人们之所以给予非语言交流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在一个完整的交流过程中非语言行为所发挥的作用的关键性,即: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7.
《健康之友》2006,(2):155-155
性爱专家说:语言表达高手仅靠语言就能捕获对方的心,因为好的表达,可以超越长相和行为焕发出更多的魅力。语言的表达并不简单,需要历练和领悟,正中对方下怀,其中的“表情”和“情境”,是两个人领会的爱情密码。性爱专家认为如果把性暗示当成是性爱前的赞美,就打开了性爱最好的沟通之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三位一体”和“三个平面”的统一性1、形式、意义和内容从语言和言语的角度,我们把句子分为语言的句子和言语的句子,语言的句子是抽象的,言语的句子是具体的,抽象的句子和具体的句子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具体的句子和现实的联系是实现了的,抽象的句子与现实的联系是隐含的、尚未实现的。或者说,具体的句子是形式,意义和内容的‘三位一体”,抽象的句子只有形式和意义,没有内容。”①例如“我打你”作抽象的句子,它有一连串的语音形式,其意义是“我对你施加打这种动作行为。”至于谁打谁,其内容无法判明。因为抽象的句…  相似文献   

9.
“学龄儿童学校生活技能训练”项目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病学研究室主任王玉凤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十五”“211工程”和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资金资助下在秦皇岛、杭州、北京等城市开展的系列研究。该研究采取近年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模式,面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迅速上升和我国专业人员相当匮乏的现况,整合医学、教育、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一个人从家庭社会的正常环境状态转向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社会角色需要转换,此过程越短,越有利于治疗,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和表情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医院开展人性化服务语言、人性化服务行为、人性化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流程、人性化服务品牌的5S护理服务竞赛活动中,我院乳房科从2006年2月~2007年1月根据乳腺癌患者术后形象改变可能存在的心理、家庭、社会等问题,开展了“爱心结对”深层心理护理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2.
何平 《实用新医学》2007,8(8):707-707
小儿秽语多动综合症(ADHD),简称为多动症,属于行为问题或归入“行为异常综合症范畴”。患儿智力正常,换而言之,该症并非智力因素引起,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既存在家庭遗传因素,也可能与碘缺乏、铅中毒、脑损伤以及不良家庭、学校环境有关。作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护士在社会上所处的职业地位,给予患者应是美的感受。这种美的感受主要表现在道德、形象、语言、行为表情、姿态等方面,这些又是同护士高超的业务技术、亲切热情、举止大方的良好服务态度相联系,同文化修养、科学素养相联系。俗话讲“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一般说护士同患者的接触多于医生,其言行表现如何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为促进病情的好转、健康恢复,需要在工作中提倡“美的语言、美的行为”,需要懂一点儿“心理学”。笔者从多年的工作实践及心理学的角度,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包括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第二,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第三,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能对班里的后进生的行为动机加以分析,弄清引发、维持这些行为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帮助这些后进生解决问题。1后进生的分类及表现1.1自卑、怯懦,自我效能感低下。这类学生,由于家庭管教往往过严,父母在许多事情上不放手让孩子做,没有自主性;当孩子做错了某事,常遭到大人的责骂,如“傻”、“笨”、“没用”…  相似文献   

15.
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古代道德教化对性的禁忌,人们耻于直说与性有关的器官和行为,形成了对性讳莫如深的观念,当不得不说或写时,人们一般采用各种含蓄隐晦的语言来掩饰,从而产生了大量“性”的讳饰用语。中医药古籍中“性”的讳饰用语由于晦涩难懂,往往造成阅读上的障碍。因此熟悉“性”的讳饰用语,对于古医籍内容的理解及中医药学术的继承有很大帮助,而且还可了解古代的语言禁忌。  相似文献   

16.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新生儿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和精神各方面的状态和相互关系,通过其父母的全程参与照护新生儿,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该模式可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的情绪和育儿行为改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为主要干预内容,观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不同行业的兴衰将更加明显,而这将会导致大批行业性(如高科技、制造业和民航业)人口失业,其中的男性如果找不到新的工作,回家将成为必然。而女性从事的大部分是医疗健康和教育行业,受经济衰退的冲击远不如“男性职业”严重,而且女性挣钱能力越来越强。这个时候男人就将回到家里,做以前女人“应当”做的事,成为“家庭主夫”,也有人称之为“家庭煮夫”或“家庭煮男”、“家庭主男”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男人们人生观,社会观、家庭观的多元化自由发展,必然会使其情爱与性爱产生诸多矛盾和变异,更囿于性观念中传统与激进的矛盾冲击影响,以及个体客观因素特约,“今晚不与妻做爱”,意识形成之后,夫妻双方并不分道扬镳,而依然会以“稳固的家庭形态”存在。但在这些“无性爱家庭”的内部,其间的“无性爱”男女,有的虽表现得亲密无间,可更多的却表现得陌若路人。与过去不同的是,对“无性爱家庭”的“无性爱”行为,相当部分当事人对此是认可或基本认可的。“无性爱家庭”是怎样形成“无性爱”这种异常人生状态的呢?  相似文献   

19.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生活事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用儿童行为问卷和家庭生活事件问对城乡147个家庭,共201名3~15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生活事件具有伴随关系,且发现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良以及父母色能力不足等方面的6项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生活事件问题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实施家庭语言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因语言发育落后而就诊的儿童,对所有患者实施家庭语言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对患者的发育商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商评分小幅度上升,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适应力、语言以及社会行为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采用家庭语言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语言水平,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且可有效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