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积极治疗的57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经救治后其中41例存活,16例死亡,分别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原发病但未发生脓毒症的患者共4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入院时进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的检查和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存活组和死亡组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D-二聚体、PT、APTT以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LT指标低于存活组,PT、APTT和D-二聚体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PLT计数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凝血功能指标和APACHEⅡ评分能够较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可以为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胃肠道、肾脏等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①对照组,麻醉后动静脉插管,插管后4h 15min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黏膜血流量(GMBF),肾黏膜血流量(KMBF),夹取一块胃组织作镜检,采集肾脏标本,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肾的微观结构;②失血性休克组:放血降低动脉压,建立休克模型,输注失血量3倍的生理盐水复苏;复苏开始后3h检测GMBF和KMBF,并采集肾脏标本;③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模型复制成功后输注参附注射液10ml/kg,再输入生理盐水补充至3倍失血量,于复苏开始后3h检测GMBF和KMBF.并采集肾脏标本。结果失血性休克组GMB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可见胃黏膜细胞坏死、脱落、局部溃疡形成。参附注射液治疗组GMBF显著高于失血性休克组(P〈0.01),胃黏膜损伤显著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失血性休克组KMB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肾脏颜色红。参附注射液治疗组GMBF显著高于失血性休克组高(P〈0.01),胃黏膜损伤显著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肾脏血流量,改善胃黏膜、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O)对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分子亚型(sCD14-T)/膜结合白细胞分化抗原14(mCD1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措施治疗,观察组予以DC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结局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评分(APS)、慢性疾病评分(CP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 Ⅱ)、生理指标(pH值、体温、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sCD14-T/mCD14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结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PS、CPS、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值、体温、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素钠(UFH)肺灌洗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姒RD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素肺泡灌洗组和肝素雾化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生理盐水肺灌洗;肝素肺泡灌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肝素钠盐水肺灌洗;肝素雾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气道雾化吸人肝素钠。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治疗7d后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号陧性健康状况Ⅱ(APACHEI/)评分、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以及PLT、APTT变化、7d死亡率。结果各组治疗7d后各项指标较前有好转,肝素肺泡灌洗组和肝素雾化组较对照组氧合指数(OI)明显升高,P〈0.01,BALF中的IL-6、APACHEⅡ评分下降显著。其中,肝素肺泡灌洗组氧合指数优于肝素雾化组,而IL-6、APACHEⅡ评分较雾化组低,P〈0.05。肝素肺泡灌洗和肝素雾化治疗后PLT、APT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肝素肺泡灌洗组、肝素雾化组、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7.5%,12.5%,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肺泡灌洗组和肝素雾化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肺灌洗和肝素雾化吸入治疗ALI/ARDS,能够改善氧合;抑制IL-6等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9,(12):89-93
目的探讨金刚藤片联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4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则加用金刚藤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通过盆腔积液量、妇科检查评分变化评价其临床效果,观察症状的恢复时间,测定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1.43%(64/70)、78.57%(55/70),观察组疗效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妇科检查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更少,妇科检查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带、下腹痛、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其RI、P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SV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明显,其血清中SOD、T-Ao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AD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药后不良反应率18.57%高于观察组的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刚藤片联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利于促进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退,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进行病情评价和预后分析。方法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急诊ICU607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评分并统计各病种和各个APACHEⅡ评分区间组的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APACHEⅡ分值与病死率呈正相关,得分越高,患者病死率越高;APACHEⅡ评分〉25分者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APACHEⅡ评分可较好的评估急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旨在为感染性休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收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CRRT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0 h)和治疗后24 h、48 h、72 h等4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生化指标,氧合指数,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APACHEII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情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后CRRT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恢复及APACHEII评分的改善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治疗48 h、72 h时尤为明显(P<0.01 ).在治疗72 h时,治疗组停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改善氧合,稳定血压,减少升压药的用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救治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CVVH治疗组为ICU中MODS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18-78岁,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应用德国贝朗Diapact持续肾替代治疗机连续治疗48~72h,以后行每天8h的日间血滤,治疗时间共64~102h;同时35例MODS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1~81岁,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期间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氧合指数(PO2/FIO2)。血糖,凝血功能,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格拉斯哥评分(GSC),MOD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结果CVVH治疗组ICU7d转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7%。P〈0.01),治疗组7d病死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37.1%,P〈0.01),并且治疗组总的住院病死率为12.9%,明显低于对照组(48.6%,P〈0.01)。CVVH治疗后血清白蛋白、Na^+、氧分压(PO2)及GS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血清K^+、Ca^+、pH值、HCO^3-及PO2/FIO2滤过后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体温、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CO2)、BUN、CRE、CRP、APACHEⅡ/、MO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组心率、中心静脉压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CVVH具有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的功能,CVVH是治疗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中炎性因子(IL-6,IL-10)、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临床预后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开滦医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严重创伤患者40例,年龄在16岁以上,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2组:ISS≥40分为危伤组;20分≤ISS〈40分为重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每组20人。血样采集,用以检测IL-6,IL-10;进行APACHEⅡ;监测并发症和最终临床预后。结果临床并发症在危伤组为50%,重伤组为20%。病死率分别为危伤组30%,重伤组10%。危伤组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危伤组、死亡组的IL-6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分别高于重伤组、存活组(P〈0.01);危伤组和死亡组IL—10浓度分别与重伤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严重创伤患者中IL-6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726,P〈0.01),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1=-0.0615,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IL-6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对预见患者的病死率和逐渐发展的并发症,如脓毒症、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标、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以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12、24 h,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48 h观察组心率(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24 h及48 h观察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单核细胞HLA-DR水平上升,SOF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单核细胞HLA-D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功能,调节机体免疫,保护脏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0例入ICU即刻血乳酸值高于2.0mmol/L的重度急性AOPP患者,人ICU 12h后再次测定血乳酸值,计算乳酸清除率。记录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60例分成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115例),以及高乳酸清除率组(42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8例)。分析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各组APACHEⅡ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休克发生率为40.00%,显著低于死亡组(86.67%,P〈0.01),存活组乳酸清除率为(33.30±13.50)%,显著高于死亡组[(16.55±9.65)%,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休克发生率为33.33%,病死率为11.90%,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94.44%和55.56%,均P〈0.01)。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无相关性。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在评价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24h内死亡的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46例连续观察24h,分别计算各自APACHE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46例患者APACHEⅡ评分平均(37.47±7.50)分(20~53分)。9例复苏后24h内暂时存活者评分为(27.88±4.81)分,显著低于37例死亡者的评分[(39.8±6.05)分,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Ln[P/(1-P)]=-11.762+0.397×APACHEⅡ评分。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可以应用于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评估,为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D-二聚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以探讨D-二聚体水平在危重病患者中作为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和判断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期间ICU收治的137例危重患者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者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同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研究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收集患者年龄,入院时诊断,入科24、48hD-二聚体水平,24、48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APACHEⅡ),住ICU天数以及器官衰竭数目,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脓毒症、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创伤、手术后等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D-二聚体水平,年龄、器官衰竭数目及APACHEⅡ评分也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D-二聚体水平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的APACHEⅡ、器官衰竭数目、住院死亡率呈正相关,而与ICU住院天数不相关。结论D-二聚体能够作为危重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ICU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心ICU、外科重症病房(SICU)、急诊ICU(EICU)、神经重症病房830例(56.1±18.5)岁(3~98岁)患者入ICU后24h内APACHEⅡ分值及血小板计数。根据不同预后比较相应的APACHEⅡ分值及血小板计数。并按血小板水平分组分析其相应预后。结果预后良好组(n=711)的APACHEⅡ分值平均为7.8±4.5,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n=119)(19.0±8.3,P=0.000)。预后不良组血小板值为(147.6±116.9)×10^9/L,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172.4±91.0)×10^9/L,P=0.031]。入住ICU时APACHEⅡ分值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113,P=0.001)。血小板减少组较不良预后率为25.0%,显著高于血小板非减少组不良(11.0%,P=-0.000)。入住ICU时APACHEⅡ分值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113,P=0.001)。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提示病情重且不良预后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在脑血管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118例8年间连续进入急诊的36-99岁的脑血管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其中78例年龄≥65岁者用作通气组。以同期就诊于急诊的有机械通气指征但拒绝机械通气治疗的脑血管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65岁)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存活时间、费用、支付方式和预后等各方面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和APACHE Ⅱ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有可比性。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机械通气组医疗费用为(38659-78468)元,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19863-48321)元,P〈0.05]。④通气组患者享受公费医疗的比例为96.2%(75/78),显著高于对照组(79%,93/118,P〈0.05)。结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脑血管患者预后极差,大于65岁患者组接受机械通气后仅延长住院时间,不能提高存活率,而且医疗费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血浆apelin、血管紧张素11(Ang11)等因素的关系。方法41例心力衰竭患者,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12.3)岁,按BMl分为正常体重组16例、超重组13例、肥胖组12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Ⅲ级22列,心功能Ⅳ级1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apelin、AngⅡ水平。结果肥胖组apelin水平为(0.48±0.15)ng/ml,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0.18±0.15)ng/m1]及超重组([O.27±0.06)ng/m1],而超重组又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的apelin水平为(0.35±0.16)ng/ml,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0.26±0.13)ng/ml,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Ang11水平为(0.34±0.15)ng/ml,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0.23±0.09)ng/ml,P〈0.05]。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pelin水平与BMI成正相关、而Angll水平与BMI无关;血浆apelin、Angll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肥胖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pelin水平较高,可能是其生存率提高的因素之一;心力衰竭患者测定apelin、Angll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延迟机械通气对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312例需机械通气的急性脑卒中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78),对照组(n=134)。对比研究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值、并发症、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严重缺陷和严重缺陷占幸存者比例下降,轻度缺陷和自理占幸存者比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延迟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适时呼吸支持在急性中毒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重症中毒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早期适时呼吸支持策略,观察治疗模式选择、通气指标、血压、心率、血气指标、APACHEⅡ评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病情转归。结果呼吸支持模式分别为SIMV+PSV+PEEP 16例,BiPAP+PSV+PEEP 6例,CPAP+PSV 4例,所有患者上机时间1-11d,平均(3.40±2.05)d,其中6例在72h后行气管切开人工机械通气。治愈出院23例,死亡3例,治愈者均一次成功撤机。全部患者在给予人工呼吸支持前APACHEⅡ评分11-35,平均为16.53±4.89;动态APACHEⅡ评分在治愈者第1-3天有明显下降。结论实施早期适时呼吸支持策略将有助于提高急性重症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