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合成三氯生,并进行工艺改进。方法 以对二氯苯和2,4-二氯苯酚为原料制得2,4,4′-三氯-2′-硝基二苯醚,再经还原、重氮化和水解制得三氯生。结果 经四步反应制得三氯生,反应总收率45.83%。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确证。结论 原料易得,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1998~1999年我院临床输液反应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我院近两年的临床输液反应进行调查,明确原因,方法:调查我院1998年后临床报道的输液反应,并依热原等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结果:热原反应1例;循环超负荷反应6例,药物反应10例,结论:临床输液反应多为临床应用不当所致,热原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3.
一、输液反应原因(一)热原反应:热原系指微量即可引起人体或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有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两种。1.外源性致热原:主要指来自体外微生物破坏的尸体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病毒、霉菌、内毒素等,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热作用。内毒素是G-杆菌细胞壁的构成成分,由蛋白质与磷脂多糖组成,这些物质在细菌生活时不分泌在体外,仅在菌体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释放出来,以磷脂多糖为致热原活性中心。致热原可随药物、输液器具、操作污染等输人人体后引起发热反应。大肠杆菌、空气中枯草杆菌等其…  相似文献   

4.
输血浆反应与供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浆作为一种危重病人的支持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由于血浆由全血分离获得,因而含有一定量的游离血红蛋白。临床上输血浆反应时有发生,对发生反应的原因及其机理的解释有多种。本文测定了供血浆的FHb水平,观察病人输用血浆的反应,以探讨供血浆:中含FHb的水平与输血浆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医院使用输液较多,输液反应在临床用药中常见,如何确定患者出现反应后是否为输液反应,在临床中很多医护人员并不是非常清楚,下面介绍一下引输液反应原因和环节,以及如何处理等内容。输液反应一般指在临床输液中或输液后引起机体不适,并有某些症状表现的一类反应,其常见症状有发冷、寒战、紫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症状之一,其引起因素较多。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可分为热源反应,药物反应,循环超负荷引起。  相似文献   

6.
邓文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371-3372
最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是热原反应,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如:发热、寒战、呕吐)、过敏反应、菌(细菌、芽孢、真菌)污染反应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有相似的症状,特别是在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全面了解输液反应症状并具体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输液反应正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桂  于星 《医药导报》2002,21(9):608-608
临床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对输液反应的概念定位不准确,滥用输液反应名称,把输液反应概念扩大化,把发热疾病简单化的现象.鉴此,有必要为输液反应正名.  相似文献   

8.
Ugi-4CC(four-component condensation) reaction is one of isonitrile-based MCR‘s(multicomponent reactions), which is started with an amine, an aldehyde, a carboxylic acid and an isocyanide, after full use of the specialty of isonitrile and be used to build a series of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skeletons by using diverse inputs. In our work, two kinds of isonitriles were synthesized and a parallel synthesis of an α-acylarnino amide library was performed to modify the Ugi reac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
微波技术在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微波技术进行药物中间体合成.方法对硝基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环合反应采用微波催化的方法进行.结果合成五个药物中间体,反应时间均大大缩短.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等优点,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输液反应232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曹双全 《中国药房》2003,14(4):237-239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的各种非治疗效应 ,为医源性不良反应。由于输液反应所涵指的临床反应症状较多 ,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也较多 ,而这些因素如个体差异等的变异性较大 ,因此 ,输液反应无可预见的规律性。由此而导致的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 ,严重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 ,特别是全国高等法院已于2002年4月1日实行了关于处置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办法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已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因此 ,充分认知、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对医护人员避免此类医患纠…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药物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热原反应与热原样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燕 《中国医药》2006,1(6):383-384
临床输液是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疗法。输液反应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急生命,引起医患纠纷。为了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有必要对输液反应中热原反应与热原样反应的临床特征、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对其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莫西林(阿莫仙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因耐酸性强、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口服吸收良好、使用方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药的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复习了近年来有关文献,归纳如下,以提示临床应用时注意。1神经系统反应 周雪峰等报道[1]男性患者,56岁,因上腹饱胀不适、无规律灼痛入院,平素精神正常。查体:BP 17/12kPa,神清,巩膜无黄染,神经系统未查出阳性体征。胃镜增示浅表性胃炎。给予吗丁啉10mg,阿莫西林 0.5g口服,患者于中午12时、晚 7时各按上述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反应的诱因。方法:选取我院发生的输液反应共110例,其中,男66例,女44例,将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分为热原反应组、过敏反应组,从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患者及气候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并不是单纯由大输液引起,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结论:在输液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和预知各种可能介入的因素,采取相当的防范措施,排除各种隐患,当发生输液反应时,应从各方面找出原因,及时做好补救措施,保证临床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08例临床热原反应的输液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复馨 《中国药事》2000,14(1):67-68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广泛采用药物与输液静脉滴注疗法,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输液反应,医生只能对患者作对症处理。笔者将1991~1997年临床及时送检的108例热原反应的输液样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原因。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注射液微粒计数仪ZWF-4DⅡ型,空军...  相似文献   

16.
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秋萍 《医药导报》2001,20(8):530-530
氧氟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抗菌谱广 ,抗菌效力强 ,细菌耐药性低 ,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屡有不良反应报道 ,概述如下。1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林久灶等[1 ] 报道 1例慢性气管炎并感染患者 ,既往无震颤麻痹病史 ,予 0 .2 %氧氟沙星注射液 10 0mL ,静脉滴注 ,5h后出现四肢震颤 ,呈“搓丸”样 ,不能做精细动作 ,情绪激动时加重 ,PE :四肢、躯干、颈部及面部肌肉均有静止性震颤 ,双侧Babinski征阳性 ,Gorden征阳性 ,髌阵挛阳性 ,踝阵挛阳性 ,停药 1d后症状、体征逐渐缓解 ,3d后消失。田海军[2 ] 报道 1例左下肺炎患…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昆 《首都医药》2000,7(8):62-62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所有激素的总称,按生理作用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但通常所指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性激素.盐皮质激素主要有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影响水盐代谢,对糖代谢影响较少,对维持机体正常的水、盐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纠正失水、失钠和钾潴留等,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但此类药门诊用药较少,多为病房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提高针麻镇痛及肌松效果,寻找抑止或减弱硬膜外麻醉存在的牵拉反射及心血管反应的方法,以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行胃大部分切除观察内脏牵拉反应及心血管反应,并以单纯硬膜外麻醉为对照组,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等八个手术步骤对血压、心率、牵拉反应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施行胃大部分切除的牵拉反应,心血管反应明显低于硬膜外组。从而提高了麻醉效果,增强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0.
彭永林 《中国药业》1999,8(6):49-49
静脉输液给药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输液反应几乎在每家医院都时有发生、给病人造成了痛苦和损失,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正确认识和预防输液反应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近年来对本院出现的临床输液反应进行了观察,对造成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办法的分析见表1。表11995~1998年本院出现的临床输液反应l热原所致的输液反应热原反应是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在输液反应中占的比重较大,主要是由于热原的污染造成。热原反应的临床表现为: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后,lh左右,就使人体产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