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的变化及其与过敏体质和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哮喘患儿的Tr细胞数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gE含量。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Tr水平[(6.17±1.72)%]明显低于缓解期组患儿[(7.56±1.48)%]和对照组儿童[(7.13±1.48)%](均P〈0.05);而缓解期患儿外周血Tr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过敏体质患儿外周血Tr水平[(5.53±1.18)%]明显低于无过敏体质患儿[(6.40±2.00)%](P〈0.05)。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r水平[(6.17±1.72)%]与其外周血IgE水平[(144.86±14.74)IU/ml]呈负相关(rP=-0.435,P〈0.05)。结论外周血Tr水平在哮喘患儿发作期显著降低,而在有过敏体质的患儿更低,并与外周血IgE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阎昱升  胡成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887-888,892
[目的]监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IL-2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发作期组)、哮喘缓解期患者30例(缓解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比较血清IL-25、ECP的水平.[结果]发作期组血清IL-25水平(51.91±9.05)ng/L显著高于缓解期组(28.09±6.96)ng/L及对照组(26.24±5.12)n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ECP水平(18.95±8.97)μg/L,显著高于缓解期组(4.47±2.01) μg/L及对照组(2.01±1.47) 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与ECP之间呈正相关(r=0.682,P〈0.01).[结论]哮喘成人血清IL-25及ECP水平能反应哮喘气道炎症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且两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用于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及对控制儿童哮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儿110例(其中急性发作哮喘患儿65例,经针对治疗哮喘缓解患儿45例)及正常健康儿童90例(对照组)为作为研究,测定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儿及正常儿童的FeNO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儿的FeNO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FeNO值亦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FEV1%、FEF2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临床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临床缓解期患儿FEF25%、FEF50%、FEF7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FEV1%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FeNO的测定能够准确反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情况,对指导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此外操作无创、简易、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外周血CD56,CD25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花荣  麦贤弟 《新医学》1999,30(9):514-515
目的:探讨哮喘息儿外周血分化群(CD)56、CD25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56 、CD25 细胞数。结果:缓解期组CD56十细胞数百分比[(12.0±3.1)%]及CD25 细胞数百分比[(4.1±2.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发作组CD56 细胞数百分比[(9、4±2.2)%]低于正常对照组[(11.9±3.2)%]及缓解期组(P<0.01);哮喘发作组CD25 细胞数百分比[(7.2±2.1)%]高于正常对照组[(4.1±1.8)%]及缓解期组(P<0.01)。结论:CD56 、CD25 细胞数与小儿哮喘的发病过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哮喘专科收治的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35例、缓解期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急性发作组较缓解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急性发作组中重度发作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Eotaxin水平与哮喘病情变化一致,可以用来监测哮喘的气道炎症状况,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咳嗽变异型哮喘唾液SIgA3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家珍 《临床荟萃》2001,16(15):676-676
目的:探讨咳嗽型变异型哮喘患者唾液中SIgA含量。方法:应用白桂木凝集素-HRP夹心法,测定33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与者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35例正常人唾液中SIgA含量作对照。结果:咳嗽变异型哮喘和支气管哮喘唾液中的SIg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咳嗽变异患者唾液中SIgA与支气管哮喘患者唾液中SIgA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唾液SIgA含量增高,机体处于感染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肽(BNP)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年住院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肺炎心衰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2岁。一般肺炎患儿(一般肺炎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个月-3岁。健康对照组为本院同期体检健康儿童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个月-3岁。抽取各组患儿静脉血2-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NP水平;同时均行心脏超声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LVFS)。比较各组BNP水平;以及BNP与LVEF、FS的相关性。结果肺炎心衰组较健康对照组和一般肺炎组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579.0±90.0)ng·L^-1]vs[(108.6±15.0)ng·L^-1],[(579.0±90.0)ng·L^-1]vs[(121.5±10.1)ng·L^-1];LVEF和LVFS水平降低;有统计学差(P〈0.05)。肺炎心衰组血清BNP与LVEF、LVFS均呈负相关(r=-0.89,-0.78,P〈0.05)。结论肺炎心衰患儿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与左室功能呈负相关。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的心衰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4、IL-8、IL-9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患儿各43例,分别设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的血清IL-4、IL-8、IL-9水平.结果 IL-4、IL-8、IL-9在对照组、缓解组、发作组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清IL-4、IL-8、IL-9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临床可作为支气管哮喘病情进展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病期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和白细胞介素 5 (IL 5 )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 40例哮喘发作组、2 5例缓解组和 15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ECP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IL 5水平。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浓度 [(10 .2 1± 1.9) μg/L]与正常对照组 [(1.94± 0 .5 ) 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缓解组 [(2 .2 3± 0 .45 ) 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哮喘发作组、缓解组血清中IL 5水平分别 [(90 .0 2± 2 .4)ng/L、(2 5 .96± 1.7)ng/L]与正常对照组 [(9.94± 1.2 )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ECP和IL 5是参与哮喘发作过程的重要炎症介质 ,是判断哮喘变应性炎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9和Th22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9、IL-22和总IgE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6例哮喘患儿,其中哮喘发作组32例,哮喘缓解组24例。另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9细胞和Th22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IL-9和IL-22的含量;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总IgE的水平。测得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相比,哮喘发作组外周血Th9和Th2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缓解组外周血Th9和Th2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相比,哮喘发作组血清中IL-9、IL-22和总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9、IL-22和总IgE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9、IL-22与总IgE水平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h9和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急性发作期组)、25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ELISA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分别检测痰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以及计数白细胞总数、计算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组FEV1.0%pred为(39.72±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的(59.36±3.37)%和正常对照组的(86.21±6.52)%(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上清液中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5.39±6.77)ng.L-1、(8.39±3.82)g.L-1,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6.14±2.26)ng.L-1、(4.67±2.13)g.L-1]和正常对照组[(2.44±0.63)ng.L-1、(0.09±0.21)g.L-1](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7±6.9)×109L-1、(64.3±9.2)%),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5.2±4.8)×109L-1、(52.9±9.9)%]和正常对照组[(2.3±1.4)×109L-1、(28.6±7.9)%](均P〈0.01)。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气流受限、中性粒细胞以及炎症因子(CRP)和炎症细胞因子(IL-8)等随炎症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加重,COPD应以控制感染性炎症为首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 260~3 500m)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心病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COPD组和40例当地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血流频谱,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肺心病组血清HIF-1α(325.88±38.02)pg.L-1、VEGF(466.40±52.44)ng.L-1,mPAP(46.22±5.34)mmHg显著高于COPD组[分别为(74.02±8.15)pg.L-1、(98.51±8.22)ng.L-1和(24.77±2.54)mmHg];COPD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4.85±7.72)pg.L-1、(74.57±7.58)ng.L-1和(21.47±2.35)mmHg]。肺心病组PaO2(37.21±4.35)mmHg显著低于COPD组(59.21±5.24)mmHg,COPD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7.35±4.67)mmHg。肺心病组和COPD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mPAP均呈正相关,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小儿肝脏和心肌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60例大便细菌培养与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腹泻患儿(对照组)血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并观察2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DH(262.39±92.47)U·L-1、CK-MB(49.99±33.87)U·L-1、CK(197.52±82.36)U·L-1、AST(38.20±23.98)U·L-1和ALT(40.24±24.89)U·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3.33±76.58)U·L-1、(22.53±20.67)U·L-1、(139.99±70.87)U·L-1、(25.31±16.59)U·L-1和(24.33±18.64)U·L-1(均P<0.05);观察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7%、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18.3%(均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合并肝脏、心肌损害,应尽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肝功能及心肌酶的检测,以便临床及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矽尘接触者、矽肺患者及尘肺观察对象血清白介素-8(IL-8)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水平,探讨IL-8和PDGF-AA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0名不接触粉尘的对照人群(对照组)、211名接触矽尘1年以上的接尘工人(接尘组)、48名矽尘作业观察对象(0+)(观察对象组)及155例矽肺患者(矽肺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8和PDGF-AA水平。结果 IL-8水平:与对照组[(6.55±1.94)ng.L-1]比较,接尘组、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IL-8[(4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80例重型肝炎患者按AFP值大小分为3组:A组95例(AFP<20μg·L(-1)),B组(AFP 20-600μg·L(-1))100例和C组(AFP> 600μg·L(-1))85例.使用放射免疫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B组有效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 vs 20.0%,P>0.05),A,B 2组患者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34.0% vs 77.6%,均P<0.01),A,B 2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AF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2.80±27.00),(231.60±23.04)μg·L(-1)vs (360.71±25.80)μg·L(-1),均P<0.01)],A,B,C 3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33,0.40,0.87,P<0.05或P<0.01).结论 血清中AFP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有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基础上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评价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54例慢性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患者按过敏原的不同分为尘螨组(n=29)及非尘螨组(n=25).尘螨组采用FESS+术后ASIT治疗;非尘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血糖在危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以145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入院24h内血糖监测的最高值为分组标准,Glu≤6.1 mmol·L-1为血糖正常组38例,6.1 mmol· L-1<Glu≤10.0 mmol· L-1为血糖轻度升高组67例,Glu>10.0 mmol·L-1为重度升高组40例,比较3组入院时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实验室指标、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对比PCIS及SOFA评分,重度升高组(81.68±8.16)分、(7.14±2.84)分与轻度升高组(86.57±6.92)分、(5.95±2.68)分及正常组(86.24±6.57)分、(5.52±2.6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3组实验室指标(感染性指标、肝肾功能及心肌酶),重度升高组与轻度升高组及正常组各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3组ICU住院时间,重度升高组(11.7±4.9)d与轻度升高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3组死亡率,重度升高组(35%)与轻度升高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患儿血糖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对其行血糖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冠心病的关系及手术前后浓度的变化。方法将100例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3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各组术前及冠心病组术后血清Visfatin水平;室验室检测各组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各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r及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CS组血清Visfatin为(67.81±4.15)μg·L-1,SAP组为(47.37±2.54)μg·L-1,对照组为(28.02±1.09)μg·L-1,ACS组及S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高于SAP组(均P<0.05)。ACS组及SAP组术后24 h血清Visfatin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76.34±3.69)、(51.9±3.60)μg·L-1,均P<0.05)。结论血清Visfatin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成为预测人类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治、判断病变程度及指导早期行有创检查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