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景岳妇科学术思想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妇人规》的研究,总结张景岳妇科学术思想特色:妇人之病病因有多种,情志之伤是妇人痰病形成之主要原因,七情之伤为甚,在治疗妇人之病时应重视调情志;经病形成有多因,但疾病进一步发展,必归脾肾,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妊娠胎气不安,证本非一,治亦不同,辨证祛病,安胎要法,祛其所病,便是安胎,因病而药之,不可拘泥芩术为安胎圣药;产后有虚证、不虚证、全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之别,产后应明辨虚实,因证而治病;求嗣与宜麟,需识天时、地利、人事、药食、疾病诸策,以孕子与优生。  相似文献   

2.
黄荣昌 《中医药通报》2007,6(4):23-24, 17
《全匮要略》有妇人三篇,其中一篇是专论妇人妊娠病的,即“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全篇有症、有论、有法、有方,有防、有治,虽廖廖数语,却具备了妇科妊娠病治疗学雏形。被后世奉为经典。其辨证之精,制方选药之妙,令我们久习而不能穷尽其旨。余捧读许久,对其妊娠用药颇有感触,今一吐为快,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妇人大全良方》理法严谨,方药简约,对求嗣之法有其独到见解。作者尝试从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对求嗣门进行分析,探讨陈氏治疗不孕症的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4.
黄燕梅  周英 《新中医》2023,55(4):217-220
求嗣种子思想是《妇人规》中对不孕症的诊治观点,其中对不孕的病因病机分析、种子之法及一系列种子之方对后世诊治不孕有深远影响。岭南罗氏妇科结合岭南地区特色,将不孕病因进一步归纳,认为种子不仅需要重视时机,还需注意顺应阴阳转换,并以“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为基础,提出母体的脾肾及冲任不充是不孕主要的病因;进一步完善不孕的治则治法,提出“种子首重调经助孕,调经关键在于脾肾”的治则,创滋肾育胎丸、促排卵汤等种子之方。岭南罗氏妇科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对《妇人规》求嗣种子思想均有了继承和发展创新,丰富了求嗣种子的证治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娴  傅萍  徐唐英 《新中医》2021,53(17):35-37
张景岳在《妇人规·子嗣类》对乏嗣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调摄等做了详细阐述,作者探讨景岳求嗣之道:审析病机,治病求本;求嗣之道,男女同治;起居有常,把握的候;孕前调理,预培其损,对临床治疗不孕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勤  侯丽辉  张晗  吴效科 《中医杂志》2012,53(5):387-389
明代中医妇科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筛选出这一时期的主要妇科专著或涉及求嗣的综合类医书.主要包括:《妇人大全良方》《女科撮要》《万氏女科》《广嗣纪要》《万病回春》《寿世保元》《女科证治准绳》《济阴纲目》《景岳全书·妇人规》,共计9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它们在不孕症理、法、方、药4个方面的主要特色,以期总结出对现代不孕症诊疗有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就张景岳诊疗妇人症瘕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其特点有四:妇人症瘕,病在气血,症瘕之因,多由于虚;论治症瘕,权宜攻补;症瘕防治,内外同施。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一般医家都认为,这里的“虚、积冷、结气”是张仲景针对妇人杂病的致病原因而概括出来的三个方面,不少医家甚至将该条经文作为代表妇人杂病病因的总纲而列于全篇之首,足见后世医家对该条经文的重视.笔者认为,仲景所说的“虚、积冷、结气”主要是针对妇女闭经一病的致病原因而言,且三者之间常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灵枢·五音五味篇》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相似文献   

9.
胡国华教授擅长用膏方治疗妇科疾病,主张妇人产后月经过少为肝肾亏虚、冲任损伤,属于慢性疾病,适合用膏方治疗。分析其病案,发现胡国华教授临证时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他认为冲任之病,治在肝肾气血,组方时应注重平衡,遵循三大原则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原载两条:一在<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篇中,有"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二在<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有"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可见其用均在妇人病.该方以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佐以当归、川芎调肝养血,更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 使肝血足而气条达,脾运健而湿邪除,肝脾调和而诸证自愈.由于该方具有肝脾同治、气血两和、虚实兼顾的作用,故成为治疗妇人诸多疾病的良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妇人腹痛论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痛是妇科常见疾病,《金匮要略》中有月经前后腹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诸方面论述,其病机多与气血有关,虽有偏气、偏血,属虚、属实的不同,但总不出乎气血不和,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及血虚失养,阳虚失煦,不荣则痛两个方面,治疗方法亦灵活多变,本文仅结合《金匮要略》一书述要如下。1养血疏肝,健脾利湿肝脾失调,血郁湿滞所致腹痛。《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云:“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妇人杂病》篇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和血调肝;茯苓…  相似文献   

12.
孙一奎认为妇人产后多瘀多虚,当治病求本,以顾护脾胃为要,对症施治。临证中以补养气血、扶正固本为主,同时兼顾活血通络化瘀运用补血与化瘀、通利与固涩、温药与凉药等多种治疗方法。由于产后病是一大类疾病,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应当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全面系统地研究孙氏临证诊疗思路,可为产后病提供辨证思路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三十>.原文曰:"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相似文献   

14.
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载:"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三》载:"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由当归、白芍药、白术、泽泻、茯苓、川芎组成,具有养血和血、健脾利湿、调肝止痛的功效.《妇人大全良方》载:"妇人以血为本."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脾失调,则气血易于失和,气血失调则易于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浅谈《金匮要略》中腹痛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道发 《江西中医药》2005,36(10):15-16
笔者通过二十余年学习《金匮要略》,逐渐认识到该书论治痛证颇多,诸如头痛、身痛、胸痛、腹痛、腰痛等,讨论腹痛证治主要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简称《腹满寒疝》)、《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简称《妇人产后》)、《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简称《妇人妊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简称《血痹虚劳》)等篇中,腹痛证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涉及到内、外、妇科,病机也有寒、热、虚、实之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释叶天士<温热论>中"妇人胎前病温"条文要义的基础上,分卫气分、营血分、后期3个证治,结合验案进行发挥,探求妇人胎前病温的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在全书中见两处:其一《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其二《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当归芍药散原方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和川芎6味中药组成,全方肝脾同调、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缓急止痛,原为治疗肝郁血虚、脾虚湿滞之妇人腹痛而设。  相似文献   

18.
吕志杰 《河南中医》2012,32(10):1263-1265
《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一书力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博而有约,详而有要;衷中参西,求真务实.本书的编写体现了三纲、五求、十项内容.三纲是以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二者相结合三大方面为纲.五求一日求全;二日求通;三日求精;四日求实;五日求新.十项内容为校勘、注脚、提要、简释、方歌、方证鉴别、大论心悟、验案精选、临证指要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论述杂病的专著,其中的妇人三篇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的先河,而在论述中又以妇人腹痛为辨证的重点.妇人腹痛是妇科疾病中经、带、胎、产、杂病之主要症状,对此,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设方十余首,其内容精湛,言简意赅,疗效显著,迄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反复学习揣摩及临床跟师抄方体悟,兹将其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方家  刁军成  李林 《江西中医药》2010,41(11):11-12
<正>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原文曰:"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方功效调肝养血、补脾燥湿、缓急止痛[1]。近代医家本着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