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颈后路手术时需要有良好的俯卧体位架来摆出合适的体位。目前国内常用的俯卧体位架为马蹄形头架、石膏床及MAYFIELD头架固定系统等,但马蹄形头架或石膏床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都存在颈部固定不牢靠、调节不方  相似文献   

2.
颈椎创伤往往需要采用经颈后路手术,而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其手术适应证、固定效果、技术难度和手术安全性有所不同,需要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颈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17例颈椎创伤患者(伴颈髓损伤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颈椎创伤往往需要采用经颈后路手术,而不同内固定材料及其手术适应证、固定效果、技术难度和手术安全有所不同,需要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们自2006-01~2009-12采用颈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17例颈椎创伤患者(伴脊髓损伤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路手术头架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后路手术头架的制作与应用刘斌,任淑新,李晓东,李恩超,肖宇龙笔者研制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颈椎后路手术头架,它可与国内生产的手术床衔接,极易推广。应用于临床后,收到良好的效果。一、结构颈椎后路手术头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U’形连接支撑插杆,...  相似文献   

5.
刘海军  王欢  付松  孙秀琛 《骨科》2012,3(1):18-20
目的探讨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6例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颈后路手术治疗组(31例)、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组(25例),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改变。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56例均获得10.0~20.0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按JOA评分,颈后路手术治疗组优良率74.2%,颈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组优良率76.0%。结论治疗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管狭窄症,单纯颈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与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区别不大,无需进一步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6.
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1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5例均采用颈后正中入路,一次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9例随访6个月至5年,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可经颈后正中入路一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临床和随访资料.对其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结果 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手术29例,其中经颈后入路手术23例,经颈前和颈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手术全切除肿瘤28例,次全切除肿瘤1例.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1例,神经功能与术前相同8例.术后随访36.5个月,肿瘤全切除病例无肿瘤复发,全部病例颈椎稳定性良好. 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全切除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和颈椎自身的稳定性,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颈后路椎板减压联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与单纯颈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9-06诊治的45例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22例采用颈后路椎板减压联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单纯颈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凸弧度与颈后路减压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32例接受颈后路减压手术的患者,测量术前的颈椎前凸弧度,术后随访观察12~28个月,对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JOA评分。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凸弧度A,B级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优于C级患者。A级患者有l例出现颈5神经牵拉症状,C级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效果较差。结论:一定范围的颈椎前凸弧度对于保证颈后路减压手术效果具有一定意义。前凸弧度过大.可能是引起颈5神经根牵拉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颈椎后路手术需从棘突剥离肌肉,术后会产生如持久颈部疼痛、肩部僵硬、活动受限和脊椎序列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尽管有学者将剥离的肌肉原位缝合,但术后仍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经肌间隙的手术入路在四肢、躯干和颈椎前路手术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尚未见报道.2012年Spine杂志(Spine,2012,37:E286-E296)发表了日本东京齿科大学Shiraishi教授"经颈椎后路肌间隙行颈后路手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一文,手术不仅保留了颈椎活动度和稳定性,减少了术后持久性颈肩痛,而且简化了术后护理.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