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8例布氏杆菌脊柱炎(BS)患者和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将其分为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两组均给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两组MRI表现。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发病椎体、椎旁软组织内脓肿、椎管内脓肿形成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间盘破坏、椎体后突畸形、椎体终板塌陷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在MRI有明显差异,结合临床特征及病史可鉴别脊柱结核与布氏杆菌脊柱炎。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杆菌脊柱炎临床症状与影像表现都与脊柱结核类似,综合医院接诊此类患者少,当以慢性腰痛、发热为主诉的患者,影像检查显示椎体、椎间盘破坏时,常被误诊为脊柱结核。笔者回顾性分析误诊患者的磁共振影像,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05月—2014年01月接诊47例脊柱结核患者中,有12例布鲁杆菌脊柱炎被误诊为脊柱结核。男9例,女3例;年龄2071岁,平均48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结核伴布氏杆菌病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自1998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脊柱结核204例,其中68例伴有布氏杆菌病,随机设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4例应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另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8个月~2年(平均16.5个月),有59例获得随访,9例中途失访。根据骨结核病灶治愈标准及布氏杆菌病血清免疫学检验指标,对照组治愈时间5~16个月,平均12个月;治疗组治愈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虽然两种方法都可治疗脊柱结核伴布氏杆菌病,但中西医结合疗法更能进一步缩短疗程,促进愈合,且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4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临床表现常见波状热,明显腰痛,乏力,影像学表现主要是布氏杆菌脊柱炎病灶主要分布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及椎体前中部,椎间隙变窄较结核轻,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无死骨形成。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具有特征性CT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5.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1]。近年来,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同时,布氏杆菌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西藏等牧区,其他地区多为散发,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淡化,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1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为布氏杆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对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学认识,掌握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共26例病例经手术证实或临床实验室证实的腰椎慢性布氏杆菌性病变的影像资料,包括腰椎 X 线片,CT 扫描并行 MIP、VR、MPR、MRI 检查,并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好发于下腰椎,本组病例共19例累及腰4椎体,15例累及腰5椎体,均可见病变椎体骨质破坏和修复共存,骨质破坏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且到后期增生硬化改变多于骨质破坏,同时伴有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钙化,亦可伴椎旁脓肿形成等改变,多排螺旋 CT 扫描多方位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及增生硬化改变,磁共振平扫检查更加明确病变累及椎体及椎间盘信号改变,椎体周围脓肿范围等。结论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在影像学表现上有其特征性改变,但该病常常需要与脊柱结核鉴别,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病史,即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螺旋CT及MR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搜集7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CT、MRI资料并回顾文献报道。结果以下腰椎感染机会较多,以L4-5发病率最高,受累椎体多伴有明显骨质增生,反应性增生明显。结论在螺旋CT及MR下,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病筛查的价值并构建疾病归属预测模型。方法对613例疑似结核病例进行IGRA并构建检验库,与临床诊疗库比对分析。结果 NIFN-γ≥8.5及TIFN-γ-NIFN-γ≥14,96.2%患者为活动期结核,3.8%患者抗布氏杆菌治疗敏感;NIFN-γ<8.5及TIFN-γ-NIFN-γ≥400,73.9%患者为活动期结核,26.1%患者为陈旧性结核;NIFN-γ<8.5及14≤TIFN-γ-NIFN-γ<400,53.6%患者为活动期结核,36.4%患者为潜伏期结核,9.3%患者为陈旧性结核,0.7%患者抗布氏杆菌治疗敏感;TIFN-γ-NIFN-γ<14,2.8%患者抗结核治疗敏感。结论 IGRA在结核病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数据库病例的增加预测模型会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韩秀清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58-959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畜布氏杆菌病存在和流行。约占世界1/6-1/5的人受到布氏杆菌病的威胁,全世界约有500~600万人患布氏杆菌病,年新发患者约有50万。在中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的人、畜有布氏杆菌病的存在和流行,全国受布氏杆菌病威胁的人口约有3.5亿,1200多个县市为布氏杆菌病的疫区,现有布氏杆菌病患者30~50万,年新发患者数为5000-6000例,每年实际新发患者25000-30000例。布氏杆菌病对养殖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十分严重,被国家列为乙类传染病和二类重大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利福平联合土霉素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例布氏杆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利福平联合土霉素治疗,回顾临床疗效。结果:24例布氏杆菌病治愈23例,治愈率95.83%,1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结论:利福平联合土霉素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临床分析(附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不断增多及艾滋病的流行 ,全球性的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结核病的重视 [1 ] 。对人类致病的结核菌主要是人型结核菌 ,非结核分支杆菌 ( mycobacteria other than tu-berculosis,MOTT)引起的肺病在临床上较少见 ,且容易被忽视。而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具有与肺结核病不同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预后。现将 1 999上 7月至 2 0 0 2年 7月援外医疗工作期间在博茨瓦纳玛丽娜公主医院收治的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 4例患者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地区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误诊情况。方法分析本院2006年3月~2012年3月128例布氏杆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本地区布氏杆菌病发病人群以从事养殖业及畜牧业的中青年男性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及关节痛,因本病临床特点的多样性易造成误诊。结论医院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布氏杆菌病,对此病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例布氏杆菌病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缺乏布氏杆菌病的常见表现及缺乏全身性症状和体征,病情复杂,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神经症状,考虑到流行病学资料,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并血培养及规律抗布氏杆菌治疗后预后好。结论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时,应该提高认识,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原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布氏杆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状热或波浪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近些年来布氏杆菌病的人畜疫情中国内外都出现了回升势头,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布氏杆菌病也有增多趋势,为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布氏杆菌病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12-112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随着农村畜牧业的发展,5年前笔者所在地区很少见到的布氏杆菌病患者例数在近几年里逐渐增多。总结本院2007年2月1日~2009年3月15日的15例布氏杆菌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出现了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庆地区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变化的特点,总结布氏杆菌病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确诊的24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这些变化的特点。结果布氏杆菌病流行以牧区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规范地联合用药治疗痊愈较快、预后较好。结论掌握大庆地区布氏杆菌病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可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慢性化和易复发为特征的传染病。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病原菌通过体表黏膜、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引起感染,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骨关节及神经系统。该病病程相对较长,加强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对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总结对40例布氏杆菌病给予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经验,全面提高布氏杆菌病的护理水平。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4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布氏杆菌病患者多为慢性,病程反复。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及康复。  相似文献   

19.
艾莉莎  孙昳 《首都医药》2015,(3):292+294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23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布氏杆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传播途径发生改变,容易导致误诊。应详细询问病史、职业、饮食及全面细致的查体,对于长期发热伴有呼吸、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常规治疗无效者,均应考虑本病。结论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发病过程结合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以减少布氏杆菌病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在本地区有明显的增高,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身心健康亦有明显的损害。现回顾总结我院2001~2009年收治46例布氏杆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本病特点、总结经验。结论布氏杆菌病是可防可治的,但本病地域性强、临床表现多样,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加强防护,合理治疗,降低本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