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及出凝血机制的影响,为临床老年病人使用最佳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每组各40例。A、B、C、D组各采用2mL用0.9%生理盐水稀释的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进行正压封管:浓度分别为含肝素62.50u/mL、78.0u/mL、100.0u/mL、125.0u/mL。比较4组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时间及封管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结果 4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留置针置管时间不同(均P0.05);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A、B、C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肝素封管液封管效果最佳。4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封管前以及拔针后24hPT、APTT、Fg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出凝血机制正常的老年病人使用上述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是安全可靠的,应用含肝素125u/mL的肝素封管液2mL对老年病人进行正压封管能使留置针达到最佳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三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以选择更经济有效的封管液封管,减少临床上由于封管液选用不当而致堵管情况的发生,避免由于堵管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201例患者按单向、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均67例,A组用0.9%生理盐水5 ml封管,B组用肝素钠稀释液(50 u/m1)5 ml封管,C组用一次性预冲式导管冲洗器,三组均采用脉冲式封管方法,比较留置效果。结果 A、B、C三种封管液在平均封管次数和平均留置时间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堵管及穿刺点渗出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在单项总花费上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在封管操作平均花费时间上与A、B两组封管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主张用生理盐水封管,经济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液和封管位置对封管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1组、A2组、B1组和B2组,均为25例。A1组与A2组采用同种封管液,两种封管位置;B1组和B2组采用同种封管位置,两种封管液,对比其封管效果。结果:A1组的堵管发生率为4.0%,A2组为28.0%,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1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5.12±1.36)d,B2组为(3.05±1.35)d,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B1组的堵管发生率为8.0%,B2组为32.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封管时,使小开关的封管位置尽可能靠向留置针延长管的起始部位,可取得较佳的封管效果;肝素盐水较0.9%的氯化钠溶液的封管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和输入不同液体对置留针留置时间及发生堵管、肿胀、浅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按输入液体种类分为A组和B组.每组根据不同封管方法又分为AⅠ、AⅡ组和BⅠ、BⅡ组.结果 在输入普通等渗液体时,生理盐水封管与肝素盐水封管效果差异不明显.但在输入刺激性较大的液体时,肝素盐水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封管.结论 在使用静脉置留针进行封管时,应综合考虑到病种、液体性质及病人体质,选择适合的封管液,才能延长保留时间,降低堵管和浅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封管方法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封管方法为每次输液完毕利用液体静压不关闭调节器慢慢退出输液器针头,21:00对所有留置针患者均使用肝素盐水逐个正压封管;对照组封管方法为每次输液完毕均使用肝素盐水常规正压封管,对21:00前结束输液者再次使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情况、封管所需时间、封管所需耗材.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及堵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日人均封管时间及所需耗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采用每次输液完毕利用液体静压原理拔除输液器针头,21:00使用一次肝素盐水封管,可在保证封管效果的同时减少肝素使用量、简化封管程序、减少耗材、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在静脉留置针期间使用三种不同封管液后的再通效果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将45例肝硬化行颈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5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脉冲加正压封管,B组采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冲管后用125 U/ml的肝素液2 ml正压封管,C组采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冲管后用2 500 U/ml的肝素液2 ml正压封管,观察比较三组封管方法的堵管率,B、C两组患者在置管前及置管后5 d进行凝血功能测定并比较。结果:A、B两组堵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B、C两组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B、C两组置管前后凝血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封管后再用125 U/ml稀释肝素2 ml正压封管用于肝硬化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安全有效,且能达到最佳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脑梗死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和肝素钠封管的效果。方法:将13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封管组及肝素钠封管组,每组68例,两组分别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时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钠(50 U/mL)封管,比较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阻管发生率及阻管发生时间。结果:生理盐水封管组浅静脉留置针阻管发生率为22.1%,而肝素钠封管组为7.4%,后者显著少于前者(P<0.05)。浅静脉留置针阻管发生时间生理盐水封管组为(2.96±0.913)d,而肝素钠封管组为(6.00±0.791)d,后者阻管发生时间显著长于前者(P<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优于生理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使浅静脉置管在老年患者中更安全、的封管液不同分为两组,观察其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减少。有效的应用。方法对310例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置管,按选用选用肝素封管的患者留置时间明显长于使用盐水封管的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应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即在封管期间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为A组,在输液过程中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为B组,并同时用负压采血管在A、B两组患者对侧肢体采集血标本做自身对照,对比检测结果有无差异。结果:应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与其自身对照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采血路径,可在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以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但要注意方法必须正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肝索封管液在老年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4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肝素稀释液50 ml(含肝素6.25 U/m1)封管,对照组分别采用肝素稀释液(含肝素钠62.5 U/ml)10 ml、5 ml、2 ml封管.结果 4种封管方法置管前、拔针后24 h PT、APTT、Fbg结果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方法日平均输液最大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P<0.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种肝素封管液封管维持时间18~19 h,再通率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Hc=11.10,P<0.025).结论 5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钠6.25 U/ml)更适合无肝素使用禁忌的老年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1.
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液的临床应用 ,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将 15 0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 0例 ,分别采用肝素钠、保养液、生理盐水封管 ,比较 3种封管液封管效果。结果  3种封管液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的优劣。方法将100例使用BD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国BD公司静脉留置针培训的封管方法进行脉冲方式带液拔针正压封管;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进行脉冲方式推注肝素钠封管液快速直接推注正压封管。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封管成功率、护士对2种操作方法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封管时间、封管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后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易于掌握,简单易行,护士满意度高,同时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封管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肝素封管液和0.9%氯化钠封管液在肝硬化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6月~2008年5月对200例需输液治疗的肝硬化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输液后用0.9%氯化钠10ml封管,对照组用肝素溶液2ml封管,两种封管液均从肝素帽处均匀推注。结果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封管时间及静脉炎、外渗、堵管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出血倾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0.9%氯化钠封管可有效避免加重出血的问题,因此对肝硬化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采用0.9%氯化钠封管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浓度肝素对患儿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0例、C组29例,分别给予15 U/ml、20 U/ml和25 U/ml肝素封管液3 ml封管,观察比较三组堵管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三组堵管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25 U/ml肝素封管液3 ml封管,可有效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已于3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使用,10 a前在亚洲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广泛使用[1]。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保护静脉、减少患者痛苦、为抢救和治疗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是保持浅静脉留置针通畅的关键,为了减少静脉炎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和节省患者的费用,减少再穿刺的痛苦,我科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注重了封管液的选择,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7-01/2008-03选择我院使用留置针住院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每组300例,A组采用0.9%生理盐水注射液+肝素钠封管,B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肝素钠封管。1.2方法1.2.1材料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一次性5 m l注射器,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 l)+肝素钠稀释液,甲硝唑注射液(100 m l,500 m g)+肝素钠稀释液。1.2.2穿刺部位粗、直、弹性良好的四肢静脉。1.2.3封管液配置A组是将6 250 U肝素原液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B组是将6 250 U肝素原液...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封管液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以及直接以输入液封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49例,共进行静脉留置90例次,根据使用留置针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次。A、B两组用肝素钠稀释液作为封管液,A组注液后夹管(传统方法),B组注液过程中夹管(改良方法);C组采取改良方法并以输入液封管。观察三组留置时间与堵管率。结果:留置时间:A组(2.37±0.81)d,B组(3.43±1.33)d,堵管率:A组16.67%,B组4.29%,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留置时间(3.13±1.22)d,堵管率4.38%,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管法优于传统方法,直接用输人的液体采取改良封管法封管简便、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肝素封管液与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两种封管方法的效果,选择最佳封管方法.方法深静脉置管术病人70例分为两组,肝素封管液每次4ml,封管时边推液边退针;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每次用0.9%生理盐水4ml冲洗中心静脉导管内残余药液.对中心静脉导管堵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与肝素封管液相比堵管率低,优点显著,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结论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堵管率低于肝素封管液堵管率,提示我们为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最好采用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作为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心血管疾病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22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分为观察组116例,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将109例病人设为对照组,使用50 U/mL稀释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留置针导管回血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护士封管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针导管回血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士封管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对心血管疾病病人静脉留置针进行封管,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含无菌生理盐水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和常规肝素稀释液两种不同方法行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我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住院使用留置针的3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分别使用常规的肝素稀释液和含无菌生理盐水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留置针冲管、封管维护,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发生率、封管时间。结果 B组封管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通过规范的使用管理,能达到较好的留置针维护作用,同时节约人力成本,避免了肝素液行留置针封管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封管液方案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A组和B组。A组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封管液封管;B组采用生理盐水2 ml+肝素钠2ml配成肝素盐水封管液进行封管。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满意度,凝血功能变化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长于B组,B组患者导管留置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封管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前后两组PT,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B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封管液,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