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身健康——一枚硬币的两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探索心理与生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现代科学已经认识到心身之间的关系,它既不可分离,又相互影响。在希腊语中,“健康”一词是指“完整”、“完全”,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关于健康的定义相吻合: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协调状态”。而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所作的描述也是:有充沛的精力,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情绪稳定,心胸开阔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心理健康的本质为一种适应与发展协调的心理功能状态,且该状态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内外条件的变化会打破原有的协调状态,个体心理机能的调节平衡作用会引导生成新的协调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心理健康模型,并以此提出飞行员心理健康测评框架。神经活动类型是心理健康的基础,适应与发展的协调性与层次性是心理健康的静态表征,心理平衡能力是心理健康状态变化的动力源。从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本)、心理健康的状态(静)与状态变化趋势(动)3个方面能全面反映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李爱军 《校园心理》2009,7(5):338-339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健康概念也在发展。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里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的态度和评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 MHT)和自编家庭态度与评价问卷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5 79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 ,其中离异家庭学生 2 63名 ,完整家庭学生 3 1 6名。结果 离异组和完整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总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 ,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初中生。同时 ,离异家庭初中生对家庭的态度和评价也与完整组有显著差异 ,离异家庭的初中生明显感到安全感缺乏、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关怀、对家庭缺乏自豪感等。结论 离异家庭初中生对家庭的态度和评价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HT、ASLEC、SCSQ和家庭态度与评价问卷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5 79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 ,其中离异家庭学生 2 6 3名 ,完整家庭学生 31 6名。结果 :离异组和完整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总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 ,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初中生。在对家庭的态度和评价方面 ,离异家庭的初中生明显感到安全感缺乏、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关怀、对家庭缺乏自豪感等。结论 :对家庭缺乏自豪感、人际关系困扰和消极的应付方式与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林祖媛  邓小琴 《校园心理》2012,10(2):115-116
<正>大学生和谐发展是指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在身体发育、人格形成、心理成熟、技能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协调的共同发展。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普遍加大,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此,应该拓宽心理问题的疏导思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呈现大陆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全貌,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建立新的常模,分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大陆10个城市16所学校抽取4153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填写《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使用SPSS 23.0对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少年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良好,问题检出率为26.3%,其中学习压力感、强迫、焦虑问题排前三位。2019年青少年在"偏执、敌对、人际敏感、抑郁、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7个因子(t=-8.47,-6.74,-6.35,-13.76,-22.24,-9.77,-27.43,P0.05)及总均分、总分上(t=-11.03,-10.47,P0.05)显著小于1997年青少年得分。男生状况好于女生(t=-3.90,P0.001);在强迫、偏执、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稳定性8个因子上男生均好于女生(t=-4.18,-2.18,-2.24,-3.92,-6.13,-6.24,-2.47,-2.47,-2.64,-3.90,-3.90;P0.05);各年级间差异显著(F=37.25,P=0.00);初三、高一、高三学生普遍存在轻度问题;来自完整家庭的青少年各项得分显著低于不完整家庭的青少年(t=-2.55,-3.04,-2.18,-2.99,-3.45,-3.57,-2.18,-2.99,-3.32,-1.23,-3.15,-3.16;P0.05);父母不同受教育背景的青少年心理健康10个因子及总均分上差异显著(F=13.65,4.76,2.81,9.70,6.76,8.21,13.55,6.66,7.29,2.39,8.96;P0.05)。相关分析发现:家庭结构与总均分及除心理不平衡之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06,-0.04,-0.05,-0.04,-0.05,-0.06,-0.06,-0.04,-0.06,-0.06;P0.05);父母受教育背景与总均分及除心理不平衡之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08,0.13,0.06,0.04,0.09,0.07,0.08,0.11,0.07,0.07;P0.05)。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学习压力感最突出;2019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好于1997年青少年;性别、年级、家庭完整程度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均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上肢协调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及脑瘫患儿常见的后遗症,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危及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我们介绍了上肢协调功能康复训练的两大方法:双侧肢体间协调训练和单侧肢体内协调训练,详细阐述了虚拟现实、多感官传感、图像投影、康复机器人、生物反馈电刺激等康复技术在上肢协调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并对训练效果进行总结。最后对未来上肢协调训练康复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和谐状态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自我和谐状态的分析,探讨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23名高职高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和谐状态总体协调,在性别和专业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自我与经验的协调方面男生较女生、文科生较理科生更和谐一些.结论 应当运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单亲家庭等不同家庭情况的士兵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情况,探讨士兵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军区基层部队随机选取的310名士兵进行测验。结果①单亲家庭的士兵获得的来自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士兵;②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亲的惩罚、严厉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母的偏爱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士兵;③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父母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②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不同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特点,对武汉和深圳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方法在武汉和深圳各抽取1个行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督导机构和工作模式各不相同;深圳某区本科以上学历者高于武汉某区,武汉某区较高职称者略高于深圳某区;两地人员在专业背景、从医年限也存在差异。但是两地都存在单纯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很少、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时间和年限短、工作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结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需要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导;扩大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加强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现况,以及不同地域、性质和类型学校间的差异。方法: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基础自编调查问卷,对全省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不含小学教学点)共12268所开展调查。结果: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缺口较大,城乡、公办和民办以及不同学段的学校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需对此出台强有力的省级政策,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盘活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交流合作,尽快改善整体资源不足的局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压力现状,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整群抽取某高校557名研究生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学生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抑郁、自卑和强迫等;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农村生源学生较城镇生源学生容易出现社交退缩心理;研究生新生遭遇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方面的事件或琐事的影响超过大学生平均水平;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社交、正性事情和生活琐事方面的压力要高于独生子女学生;理工类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负性事件和生活琐事方面的压力要高于文史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呈正相关。由此得出,应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其心理压力,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熊珍明 《校园心理》2016,(4):240-243
调查大学新生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干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基础和依据。采用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对4 06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积极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家庭月收入的新生在积极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情绪幸福感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积极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城乡、独生子女和家庭氛围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新生整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中等,积极心理健康与人口学变量及家庭氛围和家庭月收入有关,应有的放矢地在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菏泽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菏泽市6所中小学的197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其中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排在首位(58.3%);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t=-3.649,P<0.01);③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5.952,P<0.01),男生低于女生;④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来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3.128,P<0.01),且城镇学生得分低于农村学生;⑤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F=43.439,P<0.01),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学生。结论菏泽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且独生子女、男生、城镇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影响女性失业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16名唐山市50岁以下的失业女职工进行测量。结果1失业时间长短对不同的应对方式均无显著预测作用,但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2目前是否已再就业对心理健康无显著预测作用,也不能通过不同的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3社会支持、成熟型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健康,而不成熟型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无显著预测;4不同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失业时间越长,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社会支持越高,成熟型应对方式使用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不同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越高,越有利于增加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使用,减少不成熟型和合理化应对方式的使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心理健康,免受应急伤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笔者通过整理2008年5月~2011年12月本院心理卫生工作者接(触)诊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并搜集大量资料,进行调查了解,其后对其诱发因素及行为特征进行认真的探索与分析,提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与心理护理,以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对维护社会稳定与家庭完整,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生命安全,提高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定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回顾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3轮函询制定出适用于北京居民的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5%、100%、80%,权威程度分别为0.83、0.85、0.85,所有指标重要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137、0.224、0.221,对其进行检验P0.05,专家意见具有一致性。制定出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我意识、自觉性、情绪和情感、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挫折应对6个一级维度及19个二级维度。结论:专家的代表性强,权威程度高,协调性较好,对此研究关心程度较高,制定了较为科学可靠的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德尔菲法在心理健康评价指标制定中得到了创新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测查。结果1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达到16.6%;2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3不同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4母亲的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情感温暖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逐步得到加强和重视。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引起了高校、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所以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众多的学生,我们有时无从下手,尤其是在现今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