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旋复代赭汤出自张仲影《伤寒论》第161条,原文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本方有补胃镇逆、消痞止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胃虚气弱,痰浊内阻而见心下痞硬,时时噫气等症。笔者临床用于治疗胃脘痛(慢性胃炎)、呃逆(膈肌痉挛)、眩晕(美...  相似文献   

2.
旋覆代赭汤主治“心下痞汤主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本动物实验显示:旋覆代赭汤可明显抑制大鼠醋酸性胃溃疡的发生。说明旋覆代赭汤对胃粘膜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与西咪替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旋覆代赭汤阻滞H2受体,抑制组织胺对胃酸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第161条)日:“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古今名医方论》称旋复代赭汤为“承领上下之圣方也。”其方由旋复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致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反胃呕吐等症。  相似文献   

4.
旋复代赭汤出于《伤寒杂病论》,原文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张氏用本方治疗伤寒汗、吐、下后,表解,因中阳虚所致心下痞、噫气不除之证。其实,它不仅单纯用于外感热病后中阳虚阻之证,同时对于内伤杂病由于中气虚弱、痰湿偏胜、肝气上逆而致的反胃呕吐、呃逆、脘痛、痞胀、噫气、痰饮、哮喘、梅核气等汪,如果加减适宜,亦每获显效。  相似文献   

5.
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体会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贾文和旋覆代赭汤出《伤寒论》,主治汗、吐、下后表已解而中气受伤,痰湿不化,胃气因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鞭,噫气不除之证。笔者应用此方治疗内伤杂病亦多获效,现简述如下:1胃脘痛:症见胃脘疼痛,腹胀便溏、呕恶嗳...  相似文献   

6.
1 制方原则及适应证  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第 16 1条 )曰 :“伤寒发汗 ,若吐 ,若下 ,解后 ,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者 ,旋复代赭汤主之。”《古今名医方论》称旋复代赭汤为“承领上下之圣方也。”其方由旋复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胃气虚弱  相似文献   

7.
旋复代赭汤原自仲景《伤寒论》161条。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由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组成。功能和胃、化痰降逆。方中旋复花消痰下气散结,能升能降,疏肝理气;代赭石重镇降逆;二药相合善能降气以治嗳呃。半夏、生姜辛温而散,涤痰散饮,开心下之痞结;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脾胃之虚。诸药配合,除痰下气,而消痞除噫。笔者通过临床应用总结发现,本方多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素领  高军丽 《中医学报》2011,26(5):609-610
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治疗以噫气不除为主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旋覆代赭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梅尼埃病、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症.结果与结论:旋覆代赭汤治疗以噫气不除为主的病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旋复代赭汤始于张仲景之《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由旋复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组成,功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1].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逐步将其应用推广,现就个人在临床上应用本方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谨请各位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0.
张锡纯,字寿甫,是近代提倡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从《伤寒论》旋覆代赭汤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体会到赭石降气镇逆之妙用。于是,他就加以发挥,以之治疗气机逆乱所致的诸般疾患,每能获救危挽险之奇功。所以他说,代赭石是“救颠扶危之大药。”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探析如下,冀祈同道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1.
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一书,由旋复花9克(布包),代赭石15~24克,半夏9克,人参6克(或以太子参15~20克代),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8枚组成。方中各药的剂量是根据临床的常用量所定,与原方有些出入。应用时可用水煎取450毫升,一日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本方在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意指伤寒病经过发汗或催吐或泻下的治疗后,虽然寒邪已解,但由于治疗失当,以致胃气损伤,痰  相似文献   

12.
旋覆代赭石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方,主治汗、吐、下后表邪已解而中气受伤,痰湿不化,胃气因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方中以旋覆花之下气涤痰,代赭石之重镇降逆为主药,党参、甘草益气养胃;半夏、生姜化痰降逆,大枣调脾胃益中气,此方不仅应用外感热病后痰浊中阻,  相似文献   

13.
旋覆代赭汤为《伤寒论》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及胃气上逆所致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等症。方中以旋覆花,代赭石相伍降气镇逆,佐以制半夏、生姜温脾胃化痰涎,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近代医家对此方应用,不拘原意而多有阐发。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某些妇科疾患,效果颇感满意。现择医案四则如下: 一、经行头痛 王××,女,37岁,已  相似文献   

14.
姚慧芳 《中外医疗》2008,27(30):108-108
旋复代赭汤原出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反胃呕吐等症.在临证中,将之广泛应用于梅核气,梅尼埃病、癔病等与情志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卓著.  相似文献   

15.
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 ,其治“伤寒发汗 ,若吐、若下、解后 ,心下痞鞭 ,噫气不除” ,病机为痰气互阻。笔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理 ,从分析病机入手 ,对于证属同一病机的多种病证 ,均用本方加减治疗 ,收效颇佳 ,兹举例如下。1 眩晕 (美尼尔氏综合症 )患者 ,女 ,36例 ,1987年 5月 3日诊。患者素体肥胖 ,近日过度操劳 ,加上心情不畅 ,突发眩晕、耳鸣、目不敢视、时欲呕、胃脘不适 ,西医诊断为美尼尔综合症 ,脉弦滑 ,舌质胖、苔白微腻 ,中医辨证为痰气互阻 ,致胃气下降 ,清阳不升 ,治宜升清降浊。方取旋复代赭汤加减 ;赭石 30g(先煎 )、…  相似文献   

16.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功效化痰除痞,和胃降逆。方药组成旋覆花3两,人参2两,生姜5两(切),代赭石1两(炙),半夏0.5L(洗),大枣12枚(擘)。服法与禁忌上7味,以水1斗,煮取6L,去滓,再煎取3L,温服1L,日3服。经方方论诸花皆升,旋覆独降,是为君药;功专消痰下气,散结除痞;代赭石质重沉坠,善降噫气。本证为胃虚所致,故以人参辅之,既益胃气,又能减轻赭石沉坠之性;佐甘草大枣者,益胃补中;伍半夏、生姜,化痰消痞,和胃降逆。诸药合用,则饮化痰除,噫气得平,气虚得复,胃气安宁。  相似文献   

17.
旋复代赭汤止呕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复代赭汤是仲景用治“噫气不除 ,心下痞硬”症的代表方。由于该方有益气和胃、化痰降逆之效 ,所以临床上引伸用治呕吐症 ,疗效甚佳。为了验证该方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特对该方的止呕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1实验材料1 1药物 :旋复代赭汤原药由贵阳同济药店提供 ,按原方比例煎成100 %水煎液(相当于每毫升含1克生药)。硫酸铜 :由贵州中医研究所实验室提供。胃复安 :市购山西汾河制药厂生产 ,批号980706。1 2动物 :300~350g健康家鸽。贵阳医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2实验方法与结果2 1造模及分组取300~350g健…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发现,用旋复代储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所致不全梗阻引起的恶心、呕吐痰涎、食难下咽、噫气等症,确有实效。旋复代储汤出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它是用来治疗“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喷气不除者”。此乃表邪已解,中阳虚损,痰涎内生,胃炎和降,虚气上逆所致。分析其方旨,旋复花下气消痰涎,降气以除晴,代赧石重镇平冲逆,二药相伍,善治胃失和降所致的喷气、呕逆、呕吐等症。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美夏伍用,既能降逆气止呕吐,又能散水气化痰结。党参健脾益胃,以治胃…  相似文献   

19.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由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甘草组成,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功效,主治胃气虚弱、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而致的噫气不除、心下痞满、呕逆、反胃等症。笔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痰浊所致的顽固性呃逆,每获良效,兹举数例如下。案1张某,男,52岁。2006年3月11日诊。频繁呃逆1周。自述l周前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20.
郭彦军 《吉林医学》2011,(29):6135-6136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在治疗顽固性呕吐方面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顽固性呕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辨证治疗,一组西医常规治疗。结果:联用旋覆代赭汤组治愈率76.9%,总有效率92.3%,西医组治愈率41.7%,总有效率70.8%。结论:在治疗顽固性呕吐方面旋覆代赭汤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