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为了解西咪替丁对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作者观察了20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吸氧、脱水、降压、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患病率为9.82%,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应激性溃疡的患病率29.35%,经X2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防治脑出血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同时加用西咪替丁静脉筋注,并与对照组比较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2.5%,远低于对照组的47.5%(P<0.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提倡常规应用西咪替丁可防治其急性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静脉注射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临床分期为Ⅲ-Ⅳ级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在常规脱水利尿、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为雷尼替丁和对照组。结果: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1%和31.1%,脑出血死亡率分别为6.8%和33.8%,雷尼替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尼替丁静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用药便捷,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防治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对105 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加用西咪替丁治疗2 周,观察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10.9%,对照组为32.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应用西咪替丁可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脑出血患者伴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在本院选择脑出血患者70例,分为奥美拉唑组、西咪替丁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用奥美拉唑及西咪替丁,对照组不用抑酸药,观察应激性溃疡的指标和对死亡率的影响,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奥美拉唑组为0,西咪替丁组12.24%,无抗酸药组21.35%,奥美拉唑组与西咪替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二组与无抗酸药组比较,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抗酸药组(P<0.01)。结论:奥美拉唑可以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并可改善急性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通过104例治疗组与59例常规治疗组,进行胃液PH值测定及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病率疗效观察 。结果:西咪替丁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为6.7%,对照组为35.6%,两组比较P〈0.01。结论:西咪替丁预防急笥脑血管病并发应生溃疡出血的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7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奥美拉唑4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西咪替丁40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2组均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4例并发应激性溃疡2例,发生率为5.88%,对照组33例,并发应激性溃疡9例,发生率为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脑出血并发的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洛赛克和西咪替丁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洛赛克组,一组为西咪替丁组.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应激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例数.结果:二组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洛赛克组3.33%,西咪替丁组18.33%.洛赛克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咪替丁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预防性应用洛赛克,能有效的防止应激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赵雯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551-552,598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脑出血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西咪替丁对应激性溃疡及出血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7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中显效27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0例中显效23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及胃内的pH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咪替丁,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洛赛克和西咪替丁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12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一组为洛赛克组 ,一组为西咪替丁组。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应激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例数。结果 :二组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洛赛克组 3.33% ,西咪替丁组 18.33%。洛赛克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咪替丁组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预防性应用洛赛克 ,能有效的防止应激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薛峰  黄昱 《中国医学杂志》2006,4(7):338-339
目的:现察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15例,加用西咪替丁0.4B静脉滴注1/日、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1/日,持续5天:对照组13例,开始治疗时未用西咪替丁及奥美拉唑.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未见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预防性应用此两种药物对急性心肌艘死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洛赛克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后急性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洛赛克预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急性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72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上加用洛赛克40 mg静脉注射,12 h1次,对照组未予抗酸药治疗,疗程均2周。结果: 治疗组急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洛赛克能减少急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氢氧化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伴应激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氢氧化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两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胃内 pH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变化。结论:氢氧化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洛赛克与法莫替丁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高血压并发脑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50%~70%,常可使原发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积极防治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2000年6月~2002年10月,我们用洛赛克与法莫替丁治疗高血压并发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其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现场急救护理观察组61例;未进行现场急救护理直接送到医院救治对照组59例,对院前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发现120例患者中进行现场急救的61例患者中死亡3例,未进行现场急救的59例患者中死亡12例,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86.9%,对照组病情稳定率6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脑疝1例,应激性溃疡2例,感染5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脑疝4例,应激性溃疡8例,感染10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通过院前及时、迅速、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提高病情稳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洛赛克局部给药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诊断为新生儿应激性溃疡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洛赛克肠溶胶囊,连用5d。对照组用西咪替丁。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00%。两组止血效果比较,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所需止血时间分别为1.5d和3d。结论洛赛克是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高效、安全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H2 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对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 (Cushing)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49例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 ,随机分为 :预防组 2 5例 ,使用西咪替丁 0 .6g~ 0 .8g加入 5 %葡萄糖 2 5 0mL中静脉点滴 ,1次 /d ,共l0d。未使用西咪替丁为对照组 2 4例。所得数据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西咪替丁有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等措施,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9%。结论: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一定的诱因及临床先兆,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及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防止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病历对脑出血病人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临床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方案相同,护理措施相同,只是护理病历的书写、放置位置不同。结果观察组50例中发生应激性溃疡14例,占28%;对照组47例中应激性渍疡37例,占78.72%,观察组治愈率89.3%,对照组50%。结论观察组在减少应激性渍疡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残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黄小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21-121
目的对比分析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和西咪替丁对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脑出血患者,分两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68例,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西咪替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l0~15 d,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组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西咪替丁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对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西咪替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