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9例符合临床诊断和临床拟诊肺部曲霉菌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临床诊断和拟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患者中,血培养确诊黑曲霉菌性肺炎1例次,痰培养诊断肺曲霉菌属感染3例次,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阳性5例次,CT扫描典型表现诊断2例次,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或细菌感染6例,合并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例,单纯IPA 2例;7例临床拟诊后立即给与伏立康唑静脉注射,其中有2例合并或序贯给予米卡芬净治疗,1例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1例给予卡泊芬净注射液治疗;合并CMV感染者给予更昔洛韦,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愈8例,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拟诊曲霉菌属感染者应结合GM试验、CT扫描和临床表现,尽早进行经验性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用消毒药剂鉴定技术检测万家康消毒剂对黑曲霉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在万家康消毒剂含有效氯400mg/L作用30S,200mg/L作用3min,150mg/L作用7min,100mg/L作用30min均可达到杀灭黑曲霉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应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诊断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卡泊芬净联合治疗7~10 d,然后根据疗效决定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还是换用其他药物。结果 7例临床诊断和1例拟诊为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患者,经联合抗曲霉菌属治疗后7例有效,1例无效;8例患者均能耐受伏立康唑+卡泊芬净联合用药。结论卡泊芬净+伏立康唑联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属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甲酸+甲醛浸泡、甲醇+盐酸浸泡、丙酮浸泡、氢氧化钠浸泡、盐酸浸泡等改性方法对黑曲霉菌粉表面功能基团进行强化,以直接耐晒翠蓝FBL染料为吸附对象,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考察浸泡处理前后吸附剂表面功能基团的结构及强度变化,探讨功能基团的强化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盐酸+甲醇以及甲酸+甲醛浸泡处理不能提高黑曲霉菌粉的脱色能力;采用氢氧化钠浸泡处理黑曲霉菌粉的脱色能力明显提高,证明在黑曲霉吸附直接耐晒翠蓝过程中,有氨基、羟基、羧基的参与;采用盐酸浸泡处理黑曲霉菌粉表面杂质得到一定的去除,功能基团显现出来,脱色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表现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中的价值,以期提高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的35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T检查,将35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外选取35例肺结核无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CT影像学的表现。结果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的CT病变部位可在左、右和双肺上;且形态和边缘多样,可表现为多发小斑片状影、支气管肺炎型、大叶性肺炎型、粟粒型和腐生型;可出现有钙化斑,且有胸腔积液26例,呈包裹型3例,胸膜增厚伴粘连7例;相对于非合并曲霉菌属感染,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的CT诊断更具有特异性。结论 CT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上的影像学表现明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状况和预后危险因素,对该病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确诊和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占51.19%,多数患者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和肺部体征;死亡组36例,存活组48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诊断前30 d内接受过放化疗、血白细胞减少和拒绝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与预后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示患者在诊断前30 d内接受过放化疗和拒绝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为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肿瘤患者死亡率高,早期发现诊断、避免放化疗和及时应用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从2005年1月-201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的36例COPD合并IP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COPD并IPA确诊3例,临床诊断26例,疑诊7例;培养烟曲霉菌24株,土曲霉菌5株,同时培养黄曲霉菌3株,毛霉菌2株;最常见危险因素是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侵入性留置管道及低蛋白血症;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胸闷憋气、胸痛、饮食减少、乏力、肺部啰音,经抗菌药及激素治疗无效;早期气管镜改变可见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治疗有效27例,无效9例;有效的27例中早期经验性治疗22例,而无效的9例均为临床诊断或确诊后才开始抗曲霉菌属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重视分析COPD并IPA的早期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患者曲霉菌属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对曲霉菌属感染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给予患者CT影像检查,依照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0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6株占50.92%、革兰阳性菌25株占7.67%,真菌135株占41.41%,其中曲霉菌属感染患者48例;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诊断结果表明空洞、晕征、胸腔积液及多个肺叶受累等均可作为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的CT表现特征;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CT影像特征明显,合并感染患者的CT特异性更高;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CT诊断准确率较高,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33%、88.42%。结论肺结核患者曲霉菌属感染应用CT进行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较为一致,其在CT影像学中有明显的特征表现,可将空洞、晕征等表现作为临床CT诊断的可靠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奇:纺织品也能抗菌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周绍箕日常生活中,任何物体上都附着有细菌。据检验,纺织品上附着的细菌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黑曲霉菌等。这些细菌将以纺织品为媒介,附着、繁殖和传播,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人们穿的袜子、婴儿用的尿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重症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11年9月呼吸科病房及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同一时期重症肺炎未并发曲霉菌属感染的32例作为对照组,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曲霉菌属的感染与住院天数、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激素相关,与是否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肺炎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组感染性休克18例,感染率为58.06%;重症肺炎未发曲霉菌属感染组感染性休克7例,感染率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中,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24例,占77.4%,呼吸困难加重23例,占74.2%.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曲霉菌属感染预后差,根据宿主因素、病原菌培养及影像表现可早期诊断,经验或抢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联合新颖的一步法PCR检测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法,检测病理诊断曲霉菌属感染标本.方法 收集病理诊断曲霉菌属感染标本33份作为试验组;随机收集非曲霉菌属感染标本12份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标准黑曲霉菌株作为阳性对照组;建立新颖的一步法PCR检测技术,联合FISH检测法对试验组及对照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一步法PCR可以快速、特异地检测量仅0.01 g的黑曲霉菌丝;试验组中,有16份标本两种检测均为阳性,12份检测均为阴性;所有阴性对照组标本两种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一步法PCR检测曲霉菌属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其联合FISH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曲霉菌属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1,3-β-D-葡聚糖(G试验)与痰培养对临床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系统感染患者送检27 560份痰液标本,150份曲霉菌属检出阳性,其中有41份进行G试验,比较G试验、痰培养与CT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份曲霉菌属阳性标本中G试验结果阳性12份符合率29.3%,CT结果阳性28份符合率68.3%;G试验结果与痰培养及CT结果均一致有9份,CT与G试验对肺曲霉菌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阳性率高于G试验。结论 G试验与痰培养及CT检查之间的符合率低,不能作为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指标,痰培养仍不失为肺曲霉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1,3-β-D-葡聚糖(G试验)与痰培养对临床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系统感染患者送检27 560份痰液标本,150份曲霉菌属检出阳性,其中有41份进行G试验,比较G试验、痰培养与CT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份曲霉菌属阳性标本中G试验结果阳性12份符合率29.3%,CT结果阳性28份符合率68.3%;G试验结果与痰培养及CT结果均一致有9份,CT与G试验对肺曲霉菌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阳性率高于G试验。结论 G试验与痰培养及CT检查之间的符合率低,不能作为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指标,痰培养仍不失为肺曲霉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曲霉菌引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发性骨感染的试验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免疫低下患者多发性曲霉菌骨髓炎的诊治措施。方法通过行C型臂透视引导下椎间隙穿刺活检术对患者进行取材做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致病真菌,采用MIC方法进行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从患者腰椎间隙内采集的血性液体标本经培养、鉴定为黄曲霉菌,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有较低的MIC值,分别为0.25、0.03μg/ml;随后选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治疗有效;经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未见有关白血病患者合并曲霉菌性骨髓炎的中文报道,国外报道文献4篇(4例),但未见曲霉菌属引起白血病患者多发感染的报道。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黄曲霉菌造成的多发性骨感染极其罕见,且难诊断、难治疗,病死率极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对感染部位进行穿刺取活检或抽取液体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获取病原学证据;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高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急性曲霉菌性肺炎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引起临床医生对真菌感染的高度关注,从而及时给予抗真菌的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的真菌鉴定方法,分析该细菌的特点。结果 及时发现曲霉菌,正确合理使用抗真菌的药物。结论 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患者常可能引起真菌的感染,但该病例为原发性急性曲霉菌性肺炎,临床上少见,应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侵入肺组织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真菌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恶性肿瘤的增加、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各种导管侵入性操作的开展,该病成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该研究主要介绍了肺部曲霉菌感染的主要3种亚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肺曲霉菌球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简述了这3种肺曲霉菌病的诊断、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及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曲霉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提高鉴别与预防控制肺曲霉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医院诊治的151例曲霉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和试验组83例为呼吸道曲霉菌属定植,两组患者均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疾病获得分类、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病、糖皮质激素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肺曲霉菌定植感染患者中血液病、实体癌、支气管扩张、放化疗、粒细胞减少等,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转归率为7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曲霉菌感染和定植发生的主要基础疾病保持一致,在高危人群中应该加强其管理,做好曲霉菌属感染鉴别及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膜腔曲霉菌病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探讨胸膜腔曲霉菌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对胸膜腔曲霉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全身应用抗曲霉菌属药物联合胸膜腔冲洗及局部保留用药成功救治的胸膜腔曲霉菌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及随访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通过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文献,对检出的9例类似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胸膜腔曲霉菌病治愈,无不良反应或重大并发症,随访两年病情稳定;分析该病例及文献报道的9例病例发现,10例胸膜腔曲霉菌属感染均为继发性,均患有基础疾病,2例为肺曲霉菌病术后、8例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和(或)广谱抗菌药物、9例伴有支气管胸膜瘘、9例为男性患者;10例胸膜腔曲霉菌病患者治疗方法中3例采用手术加术后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3例采用≥2种药物联合治疗,2例应用了单一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2例应用了单一抗曲霉菌属药物及胸腔冲洗保留药物治疗。结论抗曲霉菌属药物全身应用联合胸膜腔局部冲洗用药是胸膜腔曲霉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重视基础疾病的规范治疗和积极支持疗法有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提高IPA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9月医院274例非粒细胞缺乏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曲霉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IPA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4例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IPA62例,发生率22.6%;COPD、糖尿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创机械通气、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是曲霉菌定植的危险因素,曲霉菌阳性≥2次、曲霉菌培养阳性前使用抗菌药物≥2种、有创机械通气是发生IPA的高危因素(P0.05);IPA患者胸部CT易表现为实变、空洞、胸水,短期内恶化,预后差(P0.05);痰培养曲霉菌阳性≥2次、有创机械通气为I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痰培养曲霉菌4次阳性的阳性预测值最高。结论曲霉菌定植的危险因素多,痰培养曲霉菌阳性≥2次,有创机械通气是发生IPA的独立危险因素,痰培养曲霉菌4次阳性的阳性预测值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血病化疗中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多层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病例符合确诊标准11例,符合临床诊断89例.结果 CT表现病灶位于双肺89例,右肺8例,左肺3例.病源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者最为常见,共5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4例,曲霉菌4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无名假丝酵母菌合并烟霉菌1例,曲霉菌合并白假丝酵母菌1例.CT影像学表现将肺部真菌感染分为5型:弥漫型65例,复合型15例,实变型13例,结节或团块型6例,曲菌球型1例.结论 多层CT在白血病化疗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观察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