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7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化疗方案效果欠佳,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概率较低,且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改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89-01/2007-03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对象: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7例,中位年龄27.6岁,均同意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单次造血干细胞移植72例,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自体骨髓移植51例;移植前CR1期69例,CR2期2例,CR3期1例。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其中均为自体骨髓移植1例,其余4例分别为首次进行骨髓移植和第2次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均为CR1期。方法:骨髓移植患者按单个核细胞(0.8~1.5)×108/kg采集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联合化疗后行粒系-巨噬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当白细胞>5.0×109L-1时采集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62×108/kg,4.03×108/kg。25例患者行TLI预处理方案,47例患者行TBI预处理方案,5例患者行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预处理方案。9例患者给予移植后治疗,接受VP/MM维持化疗3例,接受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α免疫维持治疗4例,三者联合维持化疗2例。移植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定期检测血常规、骨髓象等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存活情况以及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髓系造血重建。72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无病存活42例,其中移植前CR1期41例,CR3期1例,至今无病存活率58.3%;5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至今无病存活4例。定期进行血象和骨髓象复查,均未发现移植后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有明显影响,患者对维持治疗的耐受性良好。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红华 《当代医学》2013,(23):135-136
目的采取措施对克拉维酸钾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病的疗效进行有效性观察。方法所研究的50例幽门螺杆菌胃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35例,女性有15例,年龄在10~30岁。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1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传统的三联疗法,即阿莫西林颗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以及克拉霉素片等药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序贯疗法,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干混悬剂、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的治疗。结果疗程结束8d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与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利用克拉维酸钾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丙二醇甲醚的采样和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用活性炭管采集,85+15二氯甲烷-甲醇(v/v)解吸,经HP FFAP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在20~500μg/ml范围内线性好,回归方程A=56.70C-0.166,相关系数r=0.999 2。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二乙二醇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等共存时不干扰测定。结论本法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制规范》的要求,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丙二醇甲醚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采用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其中难治性NHL患者8例,复发性NHL患者10例。结果:5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率为27.8%),4例达部分缓解(PR率为22.2%),总有效率为50.0%;目前12例仍生存,其中生存最长者26个月(2例),仍处于CR期。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髓抑制。结论:ProMACE/CytaBOM方案对部分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仍有效,毒副作用较轻,可用于治疗对其他化疗方案无效的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反应等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2003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5例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16~96个月。结果男性患者占74·3%;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最多(71·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91·4%(32/35),霍奇金病占8·6%(3/3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40~50岁发病占15/32(46·9%);NHL中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比例65·6%(21/32),T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占28·1%(9/32),2例未分型占6·3%;3例霍奇金病患者中1例死于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死亡9例,其中常规化疗组6例,移植组3例;起病时伴有肝功能异常及腹水的患者4例中2例死亡。结论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男性多见;B-NHL多见;临床表现以腹部症状为主,包块巨大、有腹水及肝功异常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前舒颗粒对郁怒模型大鼠海马5-HT3B受体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以及5-HT含量的影响,研究郁怒情绪的中枢机制,探讨经前舒颗粒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以居住入侵方法制备大鼠郁怒情绪模型,给药组给予调肝方药经前舒颗粒,模型组给予灭菌饮用水,并设不造模正常组,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B)检测各组大鼠海马5-HT3B受体蛋白水平表达量,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5-HT3B受体mRNA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海马中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5-HT3B受体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极显著升高(P<0.01),5-HT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前舒颗粒组大鼠海马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都极显著降低(P<0.01),5-H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郁怒刺激能显著升高大鼠海马5-HT3B受体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并显著降低5-HT的含量,调肝方药经前舒颗粒可能通过下调海马过高的5-HT3B受体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以及上调5-HT含量达到调肝解郁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对我院2007-2008年Ph+ALL患者3例所进行的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效果进行了小结。3例Ph+ALL中1例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另2例为单倍体相合移植,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3例患者在移植前后不同时间接受不同疗程的伊马替尼治疗,同时应用RT-PCR方法监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随访日期至2009年10月21日。结果表明: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未出现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处于低转录水平并逐渐转阴。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是Ph+ALL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AIT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9例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确诊依据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呈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免疫母细胞增生,树枝状血管增生的特点,免疫表型全部为成熟外周T细胞性。12例患者均用CVP为主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58%。3年生存率为25%,全组中位生存25个月。结论:AITL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进展快,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刺加艾灸治疗面肌痉挛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0):1024-1025
<正> 面肌痉挛属中医面肌(月闰)动,“筋惕肉(月闰)”范畴。其临床表现为一侧面肌不由自主地、阵发性、无规律性地抽搐。笔者自1994年以来共收治15例此类患者,采用针刺申脉,照海为主穴加艾灸的治疗方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例,女10例;年龄最小8岁,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