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盛武  姚顺峰  邓怀健 《当代医学》2021,27(23):115-116
目的 探究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单一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性痴呆恢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川芎嗪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1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观察组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川芎嗪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川芎嗪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敏  罗欣  张玉方  王霆  李苌清 《重庆医学》2012,41(22):2265-2267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筛选住院的血管性认功能知障碍患者226例,按神经心理学评分标准分为血管性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VCIND)层115例、血管性痴呆(VaD)层111例,每层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加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oCA和ADL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心理学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层观察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VCIND层评分改善明显优于VaD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4.50%,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VCI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32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神经节苷脂静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与对照组(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86例。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综合评估量表评分(UPDRS)、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12周,两组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25.58%(P0.05)。结论:在血管性帕金森治疗中,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红蛋白(NGB)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血清相关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红蛋白(NGB)水平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收缩峰(Vs)、舒张峰流速(Vm)、颅内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SOD、BDNF、NG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s、Vm均明显升高、PI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不但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而且能保护神经元,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遗症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0例急性脑梗死后遗症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胞磷胆碱钠片治疗,观察组采取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遗症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1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对照2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优于单纯盐酸法舒地尔或奥拉西坦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行常规检查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精神状态(MMSE评分)、认知情况(MoCA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血清铁蛋白含量、脑水肿体积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铁蛋白含量及脑水肿体积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出血患者实行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认知功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石杉碱甲+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ookfield博勒飞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全血黏度、血红细胞压积(PCV)、纤维蛋白原(FIB);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83%)高于对照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PCV、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于荥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石杉碱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MMSE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高切及低切黏度)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程结束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程结束后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高切及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予以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石杉碱甲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HIE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儿NBN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治疗中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具有确切疗效,可大幅改善患儿行为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8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奥拉西坦组)80例,给予奥拉西坦0.8g,3次/日;对照组(脑复康组)给予脑复康0.8g,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MMSE测评其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奥拉西坦组患者MMSE评分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以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观察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挑选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ADL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评分均有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为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单纯奥拉西坦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尼莫地平与奥拉西坦胶囊联用,比较2组MMSE、ADL评分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88.5%,对照组75.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变患者智力状态,控制和减轻痴呆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应用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进行治疗,以此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与B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与B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某医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与治疗组(68例),应用奥拉西坦胶囊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的生活能力评分(ADL)、认知能力评分(MMS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ADL的良好率为67.65%、MMSE的评分为(18.98±4.17)分,对照组患者ADL的良好率为33.82%,MMSE的评分为(16.10±3.11)分,治疗组患者ADL的良好率及MMSE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HIE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给予观察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患儿神经行为[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随访1 a,统计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 a,均无脱落病例,两组脑瘫、癫痫、智力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HIE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无明显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