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3%,过度肥胖、有颅面畸形或夜间打鼾的儿童比较容易发现并能得到及时治疗,但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由于无明显症状而常被忽视。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患OSA而得不到治疗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高血压、肺心病以及智能发育障碍,严重的可以引起猝死。其病因主要是呼吸道堵塞造成的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而经过适当的治疗如切除过度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对有颅面及呼吸道畸形者做矫形手术或在夜间睡眠时给予适当的吸氧,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症状。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其并发症的研究,以便尽可能地减少由于呼吸暂停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3%。临床研究发现,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OSAS患儿特有的和重要的原因。目前有许多方法应用于筛查和诊断儿童OSAS,多导睡眠仪监测是诊断儿童OSAS的金标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如切除过度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对有颅面及呼吸道畸形者做整形手术或行机械通气,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3.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2%,持续存在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儿童猝死。目前对其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国外近5年来该领域病理和病因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增殖腺肥大、扁桃体肥大、颅面畸形等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起病中的地位和作用,较详细地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探讨其病因,为临床医生采用更好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2%,持续存在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儿童猝死。目前对其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国外近5年来该领域病理和病因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增殖腺肥大、扁桃体肥大、颅面畸形等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起病中的地位与作用,较详细地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探讨其病因,为临床医生采用更好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肥胖儿童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临床特征。 方法 对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行多导睡眠监测的肥胖并诊断为OSA的33例7~15岁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50例体重正常的、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OSA患儿作为对照组。 结果 33例合并肥胖的OSA儿童中,常见的日间症状前3位为:注意力不集中30例(91%),嗜睡22例(67%),晨起疲劳21例(64%);夜间症状前3位为:打鼾27例(82%),张口呼吸20例(61%),出汗16例(48%)。与正常儿童参考值相比,肥胖OSA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浅睡眠延长,深睡眠缩短,快速动眼期明显缩短,但两组之间这些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胖OSA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快速动眼期及非快速动眼期氧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肥胖OSA组睡眠期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肥胖合并OSA儿童临床日间症状以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晨起疲劳为主,夜间症状以打鼾、张口呼吸、出汗为主。与体重正常OSA患儿相比,肥胖合并OSA儿童的睡眠结构无明显差别,但呼吸事件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更严重。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6.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鲍一笑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2):1021-1024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 S)的特征是睡眠过程中出现阵发性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相比单纯性打鼾,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氧饱和度降低、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破碎。睡眠破碎导致一些儿童白天嗜睡,清晨觉醒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而另一些儿童则表现为反常的白天多动而不是嗜睡,这可诊断为注意涣散多动症。OSA H S的常见症状包括睡眠不安和夜间鼾声响亮,有时可闻及间歇性喘息。此外,还可发生夜间遗尿、恶梦及晨起头痛。长期严重的OSAH S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神经行为障碍、肺动…  相似文献   

7.
婴儿睡眠呼吸暂停是以睡眠时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为特征,包括成熟不良性呼吸暂停(AOP),明显威胁生命的事件(ALTE),婴儿呼吸暂停(AOI),周期性呼吸(PB)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目前临床上对婴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重视不够.现从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几方面来探讨婴儿OSA的特点,以期引起儿科医师对该疾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神经肌肉疾病(NMD)患儿的睡眠呼吸障碍(SDB)特征,提高对儿童NMD合并SDB的诊治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确诊NMD且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8例患儿(NMD组)的病例资料,选取同期睡眠习惯异常、无神经肌肉疾病且PSG显示睡眠结构正常的11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SDB日夜间症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生率、肺功能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睡眠结构特征、睡眠呼吸事件等。结果 NMD组中16例(89%)存在SDB相关日、夜间临床症状,发生症状最小年龄为1岁。与对照组相比,NMD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P < 0.05),快速动眼(REM)期睡眠比例下降(P < 0.05),OSA和低通气事件增加(P < 0.05),REM期氧减事件增多,该期血氧饱和度降低(P < 0.05)。NMD组中确诊OSA 17例(94%);所有患儿肺功能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正常。结论 NMD儿童发生SDB比例高,病程早期即可出现SDB,其睡眠结构受损,睡眠效率降低,呼吸事件以阻塞型为主,氧减多发生REM期。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确诊为OSAS的2~12岁患儿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睡眠监测、合并症、并发症、误诊疾病、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儿童OSAS主要表现为打鼾、张口呼吸、夜间呼吸暂停、易醒、多汗、遗尿、白天嗜睡、多动、行为异常、记忆力低下,经睡眠多导仪监测(PSG)结果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增高,氧饱和度下降,常见病因为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治疗方法主要为扁桃体摘除及腺样体刮除术。结论 儿童OSAS主要病因为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扁桃体和(或)腺样体。  相似文献   

10.
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 NE)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均为儿童常见疾病, 可引起各种社会心理问题, 两者共患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目前, OSA是否可导致NE以及具体的发病机制已有不少推测, OSA患儿可能由于体液因子的异常分泌、睡眠觉醒障碍、膀胱功能障碍、肥胖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易患NE, 其中体液因子的异常分泌和睡眠觉醒障碍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对于OSA伴NE患儿, 当存在上气道梗阻时,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该文就NE与OSA之间的关系及治疗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上治疗OSA伴NE患儿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睡眠呼吸暂停包括阻塞性、中枢性及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目前有5.7%的儿童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危害包括影响生长、发育、认知及行为等方面,同时会增加心脏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关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早期的诊断及治疗更有意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首选的治疗是扁桃体切除术,其他治疗包括连续的正压通气、抗炎治疗、气道调节器及咽腔矫正器等。中枢性睡眠呼吸紊乱与呼吸中枢不成熟及发育异常有关。中枢性呼吸暂停可能是遗传性的,或者是后天获得性的,因此中枢性呼吸暂停的治疗主要是病因学治疗。  相似文献   

12.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o HP  Cai Y  Tang JG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956-959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是一种“以持续性的部分上呼吸道阻塞和(或 )间歇性的完全阻塞 (阻塞性呼吸暂停 )打乱正常睡眠通气和睡眠方式为特征的睡眠呼吸疾病”[1]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习惯性打鼾、睡眠障碍、白日嗜睡、行为障碍等。它能够导致患儿出现行为认知障碍、生长迟缓、夜间遗尿 ,甚至出现系统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目前在我国该病正逐步引起广泛重视。现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一、流行病学儿童OSAS可以发生在从新生儿到青春期的各个年龄段 ,而在 2~ 6岁出现发病的…  相似文献   

13.
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 了解腺样体肥大儿童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OSA)的比率、临床表现、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多导睡眠图 (PSG)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 42例腺样体肥大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鼻咽侧位片、PSG结果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结果  4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 3 3例 (78.6% )并OSA ;OSA患儿呼吸暂停、晨起疲倦表现与PSG结果中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的相关系数r =0 .2 16 P <0 .0 5 ,白天张口呼吸的频繁程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 (OAI)相关性的P分别 0 .0 15、0 .0 3 3 ;鼻咽侧位片A/n值与PSG结果相关性的P为 0 .0 5 5。结论 OSA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出现比率较高 (78.6% ) ;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睡眠呼吸暂停及晨起疲倦表现与PSG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呈正相关。白天张口呼吸的频繁程度对OSA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 ;A/n值与阻塞性呼吸暂停时间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调查北京地区2~12岁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中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二者的差异。 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间对北京6个近郊区县随机整群抽取6193例2~12岁健康儿童和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疾病专业门诊随机抽取的200例2~12岁缓解期哮喘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 结果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47.0%(94例)。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11.0%(22例),喉头哽咽1.5%(3例),张口呼吸13.0%(26例),睡眠呼吸暂停1.5%(3例),磨牙8.0%(16例),梦呓7.0%(14例),梦游0.5%(1例),睡眠中肢体抽动4.0%(8例),睡眠不安28.5%(57例)。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高,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应引起重视。对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应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儿童睡眠呼吸异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6年Burwell等人首先描述了过度肥胖所致的肺泡换气功能下降 ,使患者出现睡眠中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196 6年Gastaut将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作为一种单独的疾病提出 ,并对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治疗及预后加以阐述。1976年Guilleminault对该病加以总结 ,提出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 ,即以上呼吸道各段在睡眠时发生阻塞所致呼吸暂停 10秒或 10秒以上的次数为根据 ,每小时 5次或每昼夜 7小时睡眠中有 30次以上 ,伴有缺氧症状者 ,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此后很多人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相似文献   

16.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可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未经治疗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导致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引发神经认知功能、心血管、代谢、内分泌等疾病,甚至可以导致儿童猝死。整夜多导睡眠监测是目前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但是由于检查费用较...  相似文献   

17.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陆权  陆敏  余嘉飞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2):730-732
目的 探讨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分析8 例OSAS患儿临床资料,计算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监测睡眠期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 和观察治疗反应。结果 8 例患儿均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就诊,扁桃体和( 或) 增殖体肿大7例,睡眠期有粗响鼾声者7 例;AHI7-9±2-7,睡眠期TcSO2 平均下降7-8% ;5 例行扁桃体摘除术、2 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有效。结论 (1)OSAS患儿多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就诊主因;(2) 体检时多有扁桃体和(或)增殖体肿大;(3)粗响鼾声、睡眠呼吸困难和与睡眠相关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是小儿OSAS的特征;(4) 增殖腺、扁桃体摘除术在小儿OSAS治疗中居重要地位,而nCPAP对消除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症状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关成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apneahy—tyopneasyndrome,SAHS)的研究已经很多,而儿童SAHS的研究远不如成人广泛,很多领域仍属未知。现将近年来有关儿童SAH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流行病学SAHS为由于睡眠过程中频发的部分或全部上呼吸道阻塞,扰乱睡眠过程中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改变。与成人相同,儿童睡眠呼吸暂停(sleepapnea,S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调查北京地区2~12岁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中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间对北京6个近郊区县随机整群抽取6193例2~12岁健康儿童和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疾病专业门诊随机抽取的200例2~12岁缓解期哮喘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47·0%(94例)。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11·0%(22例),喉头哽咽1·5%(3例),张口呼吸13·0%(26例),睡眠呼吸暂停1·5%(3例),磨牙8·0%(16例),梦呓7·0%(14例),梦游0·5%(1例),睡眠中肢体抽动4·0%(8例),睡眠不安28·5%(57例)。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高,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应引起重视。对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应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儿童睡眠结构的改变,探讨OSAS儿童术后症状改善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对1998年12月至2003年10月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5例OSAS儿童进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于夜间睡眠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比较手术前后宏观睡眠结构和微观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对OSAS儿童宏观睡眠结构无明显改善。微观睡眠结构:术后觉醒指数(2.7±0.2)较术前(6.2±0.4)明显减小(t=7.25,P<0.01)。结论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对OSAS儿童睡眠结构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微观睡眠结构上,即觉醒指数明显减小。因此微观睡眠结构的改善应该是OSAS儿童术后症状改善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