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助听器顾名思义是一种帮助听取声音的装置.通过它可以将声信号进行不同程度的放大,然后送到耳内,以补偿损失的听力。在此过程中它先将声信号转换方电信号,放大后在转换回声信号。输送至外耳道。在助听器选配中,应由专业人员根据患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图特点(听力损失坡度或称斜率)选择助听器功率的大小进行调试.至获得较为理想的听力补偿,即使在市场噪音环境下使用,也不损坏患残留听力。为获得患准确的听力损失程度.在隔音听力室为患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和声导抗检查。世界卫生组织(WTO)[1997]根据0.5KHz、1KHz、2KHz、及4KHz气导平均阈值,将听力损失分为以下几级和选配相对应助听器的功率(见表1)。[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高下  王健 《江苏医药》2005,31(9):707-707
通过对近4年来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目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选的最佳听力检测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儿童语言发育落后,并探讨听力筛查开展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瞬间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出生天数2~5d的正常新生儿1987例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者生后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建议到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尽早医学干预。结果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1987例,初筛通过1969例,初筛通过率99.09%;复筛18例,复筛率100%;发现听力异常转诊2例。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的重要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康复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伟红  凌慧 《医药世界》2010,(11):1407-140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近年来,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在较低水平时即可引起听力及神经通道功能损害。为了确切地了解新生儿黄疸听力筛查结果的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听力损害,及时给予干预措施。笔者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对200例有黄疸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综合水准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职业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失,也不同程度地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通过对300名(600耳)铁路机车司机听力检查,从流行病学角度了解铁路机车司机听力状况,为铁路机车司机的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艳 《北方药学》2012,(11):68-68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患者听力相关的常见症状以及听力损失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受试者分两组。1型糖尿病组有30位确诊患者;对照组包含15位健康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耳鼻喉科专科及血糖控制情况的问卷调查和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以及听性脑干反应)。结果:最常见的耳鼻喉科相关的症状为耳鸣与听力损失。有16.67%的患者(5例)表现为感觉神经听力损失,均为双侧高频损伤。这些患者平时血糖控制不佳。26.67%的患者(8例)ABR间期潜伏期I~III延迟。所有正常对照患者均无相关症状,其听力测试及ABR检查均正常。结论: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耳鼻喉科相关的症状与体征为耳鸣与双耳对称的轻中度高频损伤。在1型糖尿病听力阈值正常的患者中,ABR间期潜伏期常延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丹麦Otometrics(尔听美)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手持全功能听力筛查仪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NICU的800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与同期在我院出生的800例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0例NICU新生儿42 d听力筛查,未通过128例,未通过率16%,其中早产儿244例,60例未通过,未通过率7.5%;新生儿窒息96例,16例未通过,未通过率2%;新生儿黄疸56例,6例未通过,未通过率0.75%;其他疾病404例,46例未通过,未通过率5.75%。800例正常对照组未通过28例,未通过率3.5%。3个月复筛结果:正常对照组复筛28例,2例未通过,未通过率0.25%。NICU新生儿复筛128例,6例未通过,未通过率0.75%。结论 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早产儿、窒息是影响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西省听力损失婴幼儿的就诊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11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0~6岁听力损失婴幼儿的就诊原因、就诊年龄、听力损失及听力筛查状况。结果:总病例数76例,年龄3个月~6岁;做过规范性听力筛查10例(13%),未做过规范性听力筛查66例(87%);因说话口齿不清、言语发育延缓就诊11例(14%),因哑就诊52例(68%),因规范性听力筛查未通过就诊6例(8%),因幼儿园入托用听力筛查设备检测听力状况未通过而就诊5例(7%),其他原因2例(3%);听力正常20耳(13%),传导性听力损11耳(7%),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7耳(11%),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9耳(6%),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89耳(59%),就诊而未进行听力检查6耳(4%)。结论:婴幼儿听力损失不容忽视,在山西省内普及新生儿及婴幼儿普遍听力筛查并积极给予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ABR最大声输出无反应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残余听力.方法 对108例短声ABR最大输出均未引出Ⅴ波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进行行为测听,分析其结果.结果 108例儿童通过行为测听其中100例测出有残余听力,但残余听力所在频率和程度有所不同,低频残余听力测出率较高,中高频稍差,右耳500~4000 kHz残余听力分别为92.1±4.7;113±5.7;110±4.6;112±3.78;左耳500~4000 kHz残余听力分别为95.3±3.98 ;112±4.67;115±4.3;116±3.96.结论 ABR最大声输出无反应并不等于全聋,了解此类患儿的残余听力,须行行为测听,以确定患儿实际行为听阈来制定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海珠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为进一步推进听力筛查工作提供指引。方法对2011年度在我区产院出生的活产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听力高危因素儿童采取OAE+AABR筛查,对其他一般新生儿采用OAE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或高危新生儿筛查异常者生后3个月左右到广州市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评估。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8.88%;一般对象初筛异常率为5.65%,高危对象初筛异常率为8.60%。一般对象的复筛率为81.78%,复筛通过率为86.21%;需转市听力评估中心185例,实际转诊率为37.29%。转诊的69例儿童在3个月大时进行评估,阳性人数为34例,只有12例在6个月时接受第二次评估诊断,阳性人数为5例。结论加强宣教,规范高危儿童听力筛查方法,提高听筛查复筛率和异常转诊率,对听力障碍儿童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港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方法对2011-2012年贵港市辖区内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按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9655例,筛查阳性1116例,阳性率为11.56%。其中,2011年新生儿听力筛查4652例,筛查阳性407例,阳性率为8.75%;2012年新生儿听力筛查5003例,筛查阳性709例,阳性率为14.17%。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为早期干预婴幼儿听力损失的影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92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及寻求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近年出生的926例全部存活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结果 926例全部存活新生儿于出生后第1~5天经过听力的初筛,通过783例,占84.56%;复筛未通过30例,最后确诊5例新生儿均为听力障碍,总发病率为5.4‰。结论及早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损失,及早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提高新生儿的听力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湖北省聋校学生听力损失的病因及听力健康状况 ,采用问卷调查、听力测验及系谱分析等方法 ,对湖北 813名聋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聋校学生听力损失严重 ,遗传因素是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听力损失评分、听力阈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听力下降、眩晕、耳鸣、耳闷消失时间分别为(6.14±0.89)、(6.75±0.91)、(5.74±1.01)、(4.17±1.20)d,均短于对照组的(8.25±1.35)、(8.48±1.05)、(7.38±1.12)、(6.24±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听力损失评分及听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听力损失评分及听力阈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听力损失评分(0.81±0.32)分及听力阈值(28.35±7.04)dB均低于对照组的(1.38±0.25)分、(45.61±7.26)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方法对2009年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新生儿1864例接受听力筛查,听力筛查阳性183例,阳性率为9.82%;其中,男婴听力筛查阳性率为7.58%(82/1082);女婴听力筛查阳性率为12.92%(101/782),听力筛查阳性率女婴高于男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发现听力障碍高危人群的重要方法,为早期干预婴幼儿听力损失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环境噪声对健康的损害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噪声最先损害听力,许多人直到听力衰退才检查听力,而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害是不可逆的。本文就环境噪声与健康管理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人们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在本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住院的104例高危新生儿待病情相对平稳后给予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检查前做好患儿、环境及耳声发射测拭仪准备,检查中安抚患儿使其保持安静。结果所有受检患儿检查过程顺利,检查后均未发生感染及其他病情变化。结论做好高危新生儿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前后的护理配合工作,使听力筛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1 113例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的转诊婴儿进行听力学评估,了解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和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情况.方法:检测人员、检测仪器符合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仪器为声导抗仪、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仪.声导抗+TEOAE+短声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结果:1 113例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的转诊婴儿中,检出听力损失243例,其中轻度190例,中度22例,重度13例,极重度18例.结论:1 113例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的转诊婴儿中,2~3月龄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2.4‰,轻、中度听力损失占87.3%,重度以上占12.7%,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先天性听力损失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成都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监测网络,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全市水平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为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服务。方法:利用成都市妇幼监测网作为平台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监测工作;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全市统一的基础数据和质量控制标准;利用每季度统计报表的形式逐级上报到成都市妇幼信息科;获得的相关数据,由成都市听力筛查办公室进行质控、分析、反馈。结果:快速、经济、有效地建立了成都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三级监测网络,准确和及时地监测到全市产科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情况。对2007年1~9月出生的29 128名新生儿进行监测,并追踪到2007年12月31日。其中转诊进行听力评估的463例(1.59%),现已确诊有听力障碍的婴儿61例,检出率0.21%。结论:利用妇幼保健监测系统的平台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监测系统,得到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各类数据,达到真实、可靠、准确和经济地获取信息的目的,及时掌握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情况以及为政府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听力测定包括:轻度听力异常和重度听力异常,机动驾驶员长期在噪声大的环境下作业,必然会影响到听力。但是良好的听力对驾驶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驾驶员在驾驶中,需要及时地听到附近车辆的超车、倒车喇叭声,车体异常声响等,没有良好的听力,有可能因此而造成事故。本文对我市部分机动车驾驶员的听力情况进行了测定,以了解与病例相关的因素,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