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胃粘膜保护剂思密达预防烧伤后胃肠粘膜应激性损伤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思密达能有效预防胃肠粘膜的应激性糜烂、溃疡、粘液性坏死及肠上皮坏死,间接减少胃酸分泌;与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等使用,可成功,高效预防严重烧伤后胃肠粘膜的应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某些炎性介质对急性胃粘膜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21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成人患者,按休克复苏中主要临床观察指标及血液动力学恢复情况分成A、B两组。伤后于入院立即,4,7天,分别行纤维胃镜检查及胃粘膜pH(pHi)测定并监测有关重要的炎性介质。结果伤后4,7天,B组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及内皮素(ET)明显高于A组,而胃pHi值低于A组,粘膜损伤指数与pHi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而与ET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烧伤早期大量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释放直接加重了胃肠的继发性粘膜损害。pHi可作为监测粘膜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对了解应激性溃疡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溃疡(SU)亦称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指机体遭受强烈的刺激(如严重颅脑损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休克等)而发生的急性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出血、炎症及坏死。本院近6年来共收治此类病人25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某些炎性介质对急性胃粘膜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21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成人患者,按休克复苏中主要临床观察指标及血液动力学恢复情况分成A、B两组。伤后于入院立即,4,7天,分别行纤维胃镜检查及胃粘膜pH(pHi)测定并监测有关重要的炎性介质。结果伤后4,7天,B组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及内皮素(ET)明显高于A组,而胃pHi值低于A组,粘膜损伤指数与pHi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而与ET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烧伤早期大量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释放直接加重了胃肠的继发性粘膜损害。pHi可作为监测粘膜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对了解应激性溃疡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治烧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粘膜病变,减少溃疡发生,对12例严重烧伤病人(面积>30%)施行早期进食方案并辅以谷氨酰胺治疗,经行纤维胃镜及微量胃液检查结果表明:本组在严重烧伤后早期100%出现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粘膜病变(ASML);本组病人无一例因烧伤及多次手术切痂而发生应激性溃疡;86%的病人于伤后2周胃粘膜急性病变恢复。提示: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进食并应用谷氨酰胺可以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机体在严重烧伤的情况下常常会并发应激性溃疡,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甚至出现溃疡性出血,加重病情,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深入了解烧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阐明烧伤与应激性溃疡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的应激性溃疡发生,降低严重烧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附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性溃疡是由于应激因素引起急性胃肠道粘膜糜烂、溃疡或坏死,属烧伤病人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现将我院近20年收治的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97例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966年1月至1985年12月共收治烧伤病人5,448例,其中并发呕血、黑便或便血,诊断为应激性溃疡者97例,占1.78%(表1)。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治烧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粘膜病变,减少溃疡发生,对12例严重烧伤病人(面积>30%)施行早期进食方案并辅以谷氨酰胺治疗,经行纤维胃镜及微量胃液检查结果表明:本组在严重烧伤后早期100%出现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粘膜病变(ASML);本组病人无一例因烧伤及多次手术切痂而发生应激性溃疡;86%的病人于伤后2周胃粘膜急性病变恢复。提示: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进食并应用谷氨酰胺可以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应激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肠粘膜病变。为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现就我科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22例因腹部手术、烧伤或颅脑手术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应激性溃疡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1~7...  相似文献   

10.
颈髓损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1996年2月~2002年12月期间收治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279例,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9例,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例。均给予胃肠减压、胃内灌洗及药物治疗。结果:9例患者治疗1~3d后,柏油便及胃肠减压咖啡样液体均消失,2例因并发呼吸循环衰竭于入院30d后死亡,与溃疡出血无关。结论:应激性溃疡是颈髓损伤治疗中不可忽略的并发症,对颈髓损伤患者应常规用药预防此并发症,并对出现应激性溃疡者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多种内外严重刺激性因素作用下,胃肠道粘膜发生急性损伤,包括胃肠道粘膜由糜烂到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在创伤外科发生应激性溃疡报道不多,而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报道更少。下面报告2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出现应激性溃疡的处理过程及初步体会。病例报告例1 男,70岁。1977年10月摔伤致左股骨颈骨折(头下型、有移位)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烧伤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忽视的急慢性损伤。中枢神经的损伤会对患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神经行为学改变, 这些改变在伤后可能持续存在, 极大地影响患者融入社会、重返工作。该文系统综述大面积烧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目前的干预方法, 旨在为进一步认识、预防及治疗烧伤患者精神障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Wilm.  DW  朱文莉 《国际骨科学杂志》1989,10(4):196-198
肠道是外科应激的一个中心器官。营养支持不足或长期处于损伤和感染的应激状态,血浆和组织池谷氨酰胺水平降低,导致胃肠粘膜萎缩,细菌和毒素自肠腔进入宿主。细胞因子的产生又参与应激反应。当经肠道喂养不充分或不可能时,含谷氨酰胺的非肠道营养可替代之,以增加肠道损伤后肠粘膜细胞密度。激素和特异营养素联合应用,可望给予肠粘膜提供最佳支持。  相似文献   

14.
早期进食并应用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防治烧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粘膜病变,减少溃疡发生,对12例严重烧伤病人(面积〉30%)施行早期进食方案并辅以谷氨酰胺治疗,经行纤维胃镜及微量胃结果表明:本组在严重烧伤后早期100%出现上消化道急性庆激性粘膜病变(ASML);本组病人无一例因烧伤伤及多次手术切痂而发生应激性溃疡;86%的病人于伤后2周胃粘膜急性病变恢复。提示: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进食并应用谷氨酰胺可以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烧伤可引起胃肠道粘膜的变化,使细菌和内毒素易于通过粘膜屏障进入全身血循环和远隔部位的器官。既往的研究表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能刺激胃肠粘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实验旨在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uEGF)对烧伤小鼠胃肠粘膜形态学改变和细菌易位(B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黄与肠道屏障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黄在临床上治疗危重病时的全身感染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有“将军”之别称。研究发现 ,大黄能保护、增强肠道屏障 ,防止细菌移位 ,但机制还不完全清楚。1 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小肠绒毛网囊状的微血管结构使其容易受到缺血、缺氧的损伤。研究证明 ,应激状态下粘膜缺血、缺氧是导致胃肠粘膜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通过检测胃、直肠粘膜内pH值 ,陈德昌等发现对失血型休克大鼠模型充分复苏后 ,胃肠粘膜的血流量仅是对照组的一半 ,而给予大黄后胃肠粘膜血流量接近正常水平 ;即使正常大鼠大黄灌胃后 ,胃肠粘膜的血流量也增加 ,提示大黄能改善胃肠…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道喂养对创伤后腹部内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烧、创伤后实施早期肠道喂养,通过增加腹部内脏血流量、减轻肠源性感染,阻断和减少内脏源性炎性介质释放、降低创伤后应激与高代谢反应、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等机制,对胃肠粘膜及肝肾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和保护作用。这表明,烧、创伤后早期肠道喂养的作用已不仅仅限于单纯营养的范围;早期肠道喂养可能是进行腹部内脏复苏、进而阻止MOD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以部分空肠段旷置──胃造口──烧伤(25%)家兔模型就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的保护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39只家兔(2.0±0.5kg)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不烧伤并自由进食)早期喂养组与烧伤对照组(致伤后30分钟内按75ml/kg·24小时经饲管分别持续泵入营养液和冷开水)。结果显示:烧伤对照组肠粘膜氧耗量、肠组织尿酸及丙二醛显著增加,肠粘膜下血流量显著减少。早期喂养组粘膜氧耗量接近正常,血流量高于烧伤及正常对照组,尿酸及回肠段丙二醛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空肠旷置段与非旷置段的粘膜氧耗量及肠组织次黄嘌呤、黄嘌呤、丙二醛均无显著差异。所以,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肠粘膜氧耗量,改善粘膜下血流量,减轻再灌注损伤。喂养的食物除对粘膜的局部作用,可能还涉及由"食物作用"介导的整体性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9.
36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并发迁延性腹泻患儿按2∶1随机抽样分组,治疗组24例应用法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所研制的思密达(Smecta)治疗,对照组12例据病情应用氟哌酸或丽珠肠乐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缓解腹胀、改善食欲上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多种因素可引起肠粘膜屏障损伤,为致腹泻的重要病因。思密达修复及保护肠粘膜屏障的功能是治愈迁延性腹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早期肠道喂养对创伤后腹部内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严重烧、创伤后实施早期肠道喂养,通过增加腹部内脏血流量、减轻肠源性感染、阻断和减少内脏源性炎性介质释放、降低创伤后应激与高代谢反应、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等机制,对胃肠粘膜及肝肾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和保护作用。这表明,烧、创伤后早期肠道喂养的作用作用已不仅仅限于单纯营养的范围;早期肠道喂养可能是进行腹部内脏复苏、进而阻止MOD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