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167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ba-PWV、IMT、ABI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BII、MT、ba-PWV 3个检测指标单一应用时,冠脉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双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ABI、IMT、ba-PWV均异常或任意2个指标为异常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单支病变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a-PWV、ABI、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应用ba-PWV、ABI和IMT,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4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测量ABI及常规化验检查,主要观察ABI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按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ABI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组与冠造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AB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提示ABI≤0.90是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可靠指标。结论ABI≤0.9对冠状动脉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评估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评价ABI指数对临床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预测价值的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脉狭窄程度的患者106例,采用Gemini积分系统,将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ABI测量,分析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支病变组ABI(0.81±0.18)与正常组ABI(1.07±0.16,P〈0.01)及单支病变组ABI(O.98±0.12,P〈0.05)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两支病变组ABI(0.87±0.20)明显低于正常组ABI(1.07±0.16),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ABI与Gem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BI是一种无创、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4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测量ABI及常规化验检查,主要观察ABI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按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ABI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组与冠造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AB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提示ABI≤0.90是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可靠指标。结论ABI≤0.9对冠状动脉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评估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的改变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68例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和49例非冠心病病人(血管正常组)进行PWV、ABI检测,分析冠心病病人的PWV、ABI变化特征,并与血管正常组对照。结果与血管正常组比较,冠心病组PWV值升高,ABI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81.179、22.969,q=5.354~20.437,P〈0.01)。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PWV值显著增高,ABI值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3.564~10.784,P〈0.05、0.01)。结论PWV、ABI可作为冠心病病人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两者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及股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 对132例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超声测定股浅动脉IMT及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并调查年龄、性别、吸烟、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BMI)等.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GAS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的程度,分析、对比不同病变程度下股浅动脉IMT及ABI.结果 冠心病组股浅动脉IMT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ABI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股浅动脉IMT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但冠心病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ABI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ABI值在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浅动脉IMT及ABI与冠心病显著相关.对于冠心病患者,对比股浅动脉IMT与ABI,ABI是更能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ABI,分析ABI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I值无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又高于3支病变组.用stepwise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选患者的ABI是影响 Gensini评分独立因素,表明ABI是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结论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有助于评价、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息和运动后的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n=22)、轻-中度病变组(n=54)和严重病变组(n=44),检测三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比较三组的静息ABI、运动后ABI、Gensini积分,并对静息ABI、运动后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严重病变组的静息ABI、运动后ABI水平明显低于与正常组、轻中度病变组(均P〈0.05);随病变程度增加Gensini积分显著增加(P均〈0.01);静息ABI与运动后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呈负相关(r=-0.55、-0.89,P〈0.01)。ROC分析显示运动ABI的ROC图曲线下面积(0.752)大于静息ABI的ROC图曲线下面积(0.64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息ABI及运动后ABI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以运动后ABI相关性更密切,运动后ABI对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其Crouse积分,观察3组之间IMT、Crouse积分的差异和相关性;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再将以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评分评判严重程度,观察各组之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将IMT、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UA组与对照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O.05),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心病及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00例,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2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评分及ABI,同时对MS代谢组分亚组进行上述指标比较。结果MS组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Gensini评分及ABI〈0.9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非MS组(P〈0.05),且随代谢组分的汇聚而增高。结论M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下肢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明确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的11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其进行ABI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组与非严重组之间ABI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 vs 59.2%,P<0.05);回归分析提示ABI≤0.90是惟一可以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因子.结论 ABI≤0.90可以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  相似文献   

12.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惠者,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和对照组,CHD组根据冠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严重病变组.所有惠者在冠脉造影前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ABI.结果:CHD组ABI明显低于对照组(1.03±0.11 vs 1.11±0.10,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中ABI在严重病变组(1.01±0.13)和双支病变组(1.03±0.09)明显低于对照组(1.11±0.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BI在严重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1.06±0.08)之间,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造影入选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ABI呈负相关(r=-0.355 7,P<0.001).在控制了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这种负相关性仍然存在(r=-0.324 8,P<0.01).结论: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BI)对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脏科住院的早发冠心病患者194例,入院患者均已行ABI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7例)、双支病变组(55例)、三支病变组(82例),并将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合并为非严重病变组。比较非严重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ABI异常率,并以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支病变组ABI异常率明显高于非严重病变组,19.5%(16/82)vs 2.7%(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BI≤0.9是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29,95%CI=1.333~22.930)。结论 ABI≤0.9对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踝臂指数评价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芳  王新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12-58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T2DM患者测定ABI,观察ABI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BI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严重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无病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BI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18例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ABI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化验检查。结果ABI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冠状动脉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ABI显著降低(P<0.001),而造影正常、单支病变或二支病变患者的ABI无显著性差异;评价ABI对三支或左主干病变预测价值的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5±0.045(95%CI=0.67~0.84,P<0.001);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具有相对高的特异度(89.1%)和敏感度(55.6%)。结论老年患者ABI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ABI≤0.90对预测冠状动脉三支和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16.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ABI,重点观察ABI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较AB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7±0.22 vs 1.09±0.11,P<0.001),比较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严重病变组的SBP[(137±17),(147±17)和(159±21)]、PP[(57±12),(67±12)和(81±17)]、HDL-C[(1.28±0.21),(1.22±0.31)和(1.14±0.33)]、ABI值[(1.12±0.16),(1.01±0.18)和(0.8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SBP、PP值,严重病变组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轻度病变组高于无病变组(P<0.05)。观察ABI值则是无病变组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轻度病变组高于严重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入选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ABI呈显著负相关(r=-0.522,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HDL-C、SBP、ABI≤0.9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因子。结论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的改变及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4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7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PWV、ABI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的PWV、ABI变化特征,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PWV值升高,ABI值降低,PWV在对照组为(1426.8±30.6)cm/s,冠心病组为( 1608.9±352.2)cm/s,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P<0.05);ABI:对照组为1.14±0.12,冠心病组为0.83±0.1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4,P<0.05),并且冠心病严重程度与PWV呈正相关(r=0.580,P<0.001);与ABI呈显著负相关(r=-0.803,P<0.001).PWV与ABI呈负相关(r=-0.893,P<0.001).结论 PWV、ABI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两者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冠心病严重程度与PWV呈正相关,与ABI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踝肱指数(ABI),探究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52例,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29例)和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观察组(23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5例为健康组。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测量所有儿童的颈动脉IMT、ABI以及冠状动脉内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动脉IMT、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颈动脉IMT、ABI以及两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 结果23例观察组患儿中,仅发生冠脉扩张患儿21例(91.30%,21/23),发生冠状动脉瘤患儿2例(8.70%,2/23);共有57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3例(13.04%,3/23)患儿累及单支冠状动脉,8例(34.78%,8/23)累及2支冠状动脉,10例(43.48%,10/23)累及3支冠状动脉,2例(8.70%,2/23)累及4支冠状动脉。颈动脉IMT和冠状动脉内径观察组儿童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儿童[IMT:(0.61±0.07) mm vs (0.42±0.02) mm vs (0.36±0.04) mm;冠状动脉内径:(3.17±0.18) mm vs (2.51±0.28) mm vs (2.13±0.31)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MT:t=13.948,P<0.001;t=15.348,P<0.001;冠状动脉内径:t=9.802,P<0.001;t=14.050,P<0.001),对照组IMT和冠状动脉内径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8,P<0.001;t=4.732,P<0.001);观察组ABI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儿童[(0.78±0.17) vs (0.89±0.12) vs (0.9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3,P=0.009;t=3.940,P<0.001)。川崎病患儿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呈正相关(r=0.684,P<0.001);ABI与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呈负相关(r=-0.69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IMT、ABI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8(95% CI:0.475~0.781)、0.649(95% CI:0.499~0.786),敏感度分别为60.9%、64.3%,特异度分别为79.4%、76.8%;颈动脉IMT、ABI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95% CI:0.716~0.940),当最佳截断值为0.706时,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9.4%,高于颈动脉IMT、ABI单独预测(Z=6.731,P<0.001;Z=6.492,P<0.001)。 结论川崎病患儿颈动脉IMT以及ABI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并且颈动脉IMT和ABI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其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可以为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甘辉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190-192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踝臂指数(ABI)为踝部动脉收缩压和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ABI值越低,低ABI值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有较好预测价值[2].脉博波传导(PWV)可以良好地反映大动脉的扩张性,已被广泛应用来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本文旨在探讨PWV、ABI和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与心脏神经症(CN)患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探讨其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据诊断标准分为CAD组30例和CN组10例。测定其IMT值及ba PWV、ABI值。收集数据后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 CAD组与CN组比较:年龄、BMI、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组的ba PWV明显比CN组增快(P0.01),CAD组的IMT明显比CN组增厚(P0.01)。2简单相关分析提示ba PWV与IMT呈正相关(r=0.325,P0.05)。3 AD组中气虚体质患者最多占26.7%,其次是阴虚质占16.7%,阳虚质与气郁质各占14.3%,痰湿质和血瘀质各占10.0%;CN组以平和质为主占40.0%,其次为气虚质占30.0%,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各占10.0%。各证型间ba PWV及IMT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在ba PWV及IMT方面的影响无差异性。结论:ba PWV与IMT能较好地鉴别CAD与CN。中医体质与其可能有一定相关性,但限于样本量,未得出显性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