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8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8年手术治疗的18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13例,其中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8例,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水平部与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5例;十二指肠水平部与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术3例,其中1例1.5年后改行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1例,一年后再行十二指肠水平部与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术。18例均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入院后即开始每晚口服百忧解20mg至术后4~8周,18例术后均行7~11天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论SMACS术式选择应个体化,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适用于大部分SMACS患者,抗抑郁治疗及术后肠内营养可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颇多。我们于1984年10月起于临床应用“6”字型空肠代胃术12例。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于屈氏韧带下15~20 cm切断空肠,向空肠远侧45~50cm左右再切断空肠并充分游离相应系膜(保护该段肠管血供)。将远侧空肠段弯曲呈“6”字形与肠管侧壁吻合(其侧壁作横向半周切开)。并将吻合口上方悬吊数针。吻合口距近侧空肠切端约25cm,作结肠后。近侧空肠切端与食管作端端吻合,食管套入空肠。十二指肠与“6”字型空肠环底部作端侧吻合。如附图所示。关闭结肠系膜裂孔与周围组织作必要的固定。先前切断的空肠两端作端端吻合。大部分病例,于食管空肠吻合口附近放置有侧孔的乳胶管,由侧腹壁戳创引出。  相似文献   

3.
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是指十二指肠第三或第四段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引起外因性的十二指肠梗阻 ,近年来观点认为肠系膜上动脉的位置、角度的变异外 ,其它因素如体重减轻导致肠系膜和腹膜后脂肪消失 ,使夹角变小及内脏下垂等所致后天性因素造成。1 临床资料我科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 1月收治 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患儿 ,年龄为 1 2~ 1 4岁。入院时表现为急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症状 ,上腹部疼痛 ,呈胆汁样呕吐 ,腹部见胃型和扩张十二指肠袢 ,体重减轻 ,并伴有脱水等症状 ,经保守治疗无效 ,后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 ,经过精心的治…  相似文献   

4.
1979— 1999年我们共对 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进行了二次手术。本文将逐一分析原因 ,并着重对此征的术式选择作初步探讨。1 病历摘要例 1:男 ,17岁。因急性胃扩张在某医院行胃造瘘术。术后造瘘管每天引流量在 2 0 0 0 m L 以上 ,转来我院。患者近3a来反复发生上腹胀满、呕吐 ,日渐消瘦。入院后经造瘘管作钡剂检查 ,显示十二指肠横部以上扩张 ,于横部可见外形整齐的压迹 ,且有顺逆蠕动交替的摆动运动 ,诊断为此征。经肠道外营养 (PN)支持 1周后手术 ,关闭胃造瘘口 ,行空肠与十二指肠横部侧侧吻合。术后 2周出院。随访 4a,术前症状消失 ,…  相似文献   

5.
1992年 1月~ 1999年 6月我们对 42例胃恶性肿瘤病人施行全胃切除 ,食管空肠P形空肠袢代胃Roux en Y吻合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0例 ,女 16例。年龄3 2~ 70岁 ,平均 61岁 ;病变部位 :贲门癌15例 ,胃体癌 2 4例 ,弥漫性癌 3例 ;病理分型 :腺癌 40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分期 :Ⅱ期 3例 ,Ⅲ期 2 6例 ,Ⅳ期 13例。1.2 手术方法 全胃切除十二指肠残端闭合后 ,距屈氏韧带 15cm处切断空肠。其远侧支经结肠前 (或结肠后 )与食管行端侧吻合 (吻合口距远侧支空肠断端约15cm。远侧支空肠以食管吻合口处为…  相似文献   

6.
例1,女,44岁。因呕吐10余天于1983年6月23日入院。吐物内含大量胆汁。体检:消瘦明显,右上腹可触及鸡蛋大包块。钡餐示十二指肠降部与横部交界处钡剂流通完全受阻。临床诊断:十二指肠肿瘤。于7月9日剖腹探查,发现十二指肠降部与横部交界处有4×3×3cm 大肿物使肠腔完全阻塞,但胆汁引流通畅,将肿瘤切除行肠吻合术,手术经过良好。病理诊断:十二指肠腺癌。随访于8月14日因全身衰竭死亡。例2,女,49岁。因间断性呕血3月,于1986年2月13日入院。体检:贫血貌,消瘦,右中腹可触及6×8 cm 之包块。化验:Hb73g/L,大便潜血试验(++++)。钡餐造影:示十二指肠横部狭窄,钡餐通过困难。于2月26日手术探查见十二指肠横部有10×8×4 cm 的肿物与胰腺及周围血管紧密粘连,无法切除,而行胃空肠吻合术及幽门成形术。病理诊断:十二指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9例患男5例,女4例;年龄19—55岁。平均32岁;术前明确诊断2例,未能作出诊断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1例:单纯性十二指肠损伤4例.十二指肠合并胰、肝、结肠系膜及其它脏器损伤5例:损伤部位在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交界处2例,降部4例,水平部3例;单纯损伤2例,7例伴有腹膜炎体征;手术方式采用单纯修补1例,单纯修补加胃空肠造口4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16—32岁,平均24岁,综合分析其二维图象与彩色血流显像特点,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作出诊断,并通过临床及其他影象学检查互相验证。结果16例中7例在外院手术中得到证实。其中5例为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点位置过低,另2例为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牵拉。其余9例行X线钡餐检查显示钡剂在十二指肠水平部脊柱中线处中断,有整齐的类似笔杆压迫的斜行切迹(“笔杆征”),钡剂在此处通过受阻,近端十二指肠及胃扩张,侧卧或俯卧时钡剂可迅速通过十二指肠水平部进入空肠。16例患者彩超诊断全部符合,跟踪随访约24个月,7例手术患者目前生活质量良好,另外9例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9.
王霞  董凤群  李红艳  贺新建 《河北医药》2008,30(10):1550-1550
肠系膜上动脉(SMA)在胰腺颈下缘腹主动脉(AO)发出,自十二指肠横部及左肾静脉前面越过,当两动脉形成夹角变小,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和左肾静脉时造成肠腔狭窄梗阻、呕吐和非肾小球血尿、蛋白尿.超声可直接观察测量,发现SMA与AO之间夹角减小,十二指肠及左.肾静脉受压内径变窄,还可观察胃、十二指肠近端潴留和左肾静脉狭窄部彩色血流,综合分析提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
华中州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62-62,64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治疗经验。方法收集、分析17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7例,治愈13例(76.5%),好转4例。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疗效显著,与十二指肠空肠血管前移位吻合术和屈氏韧带切断松解下移术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操作简单,效果肯定,最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1.
徐恩文  王化春  丁明金 《江苏医药》2012,38(23):2881-2882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呕吐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右半结肠切除术后5例长期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表现幽门梗阻症状,呕吐物中含有胆汁.胃肠造影X平片显示:4例胃无张力,蠕动差;2例1h后少量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2例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明显扩张,其中的1例更换左侧卧位后可有造影剂通过.1例行CT三维血管重建检查,客观显示明确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16度.结果 3例行放置胃管,经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和静脉营养支持并配合胃动力药治疗,8-15d后好转.2例通过胃镜将营养管送入空肠上段,肠内营养治疗9-21 d后症状好转.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是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发生呕吐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孙晓光  杨继昌 《江苏医药》2000,26(6):487-488
我院自1980年至今共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6例,均获治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龄13~26岁,病程3天~14个月。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慢性十二指肠梗阻症状,顽固性呕吐,吐出物含有胆汁,呕吐或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本组病例中3例上腹饱胀、隐痛、嗳气,3例俯卧位时,呕吐能减轻,腹胀痛缓解。X线检查发现,6例均示十二指肠水平段钡剂有阻断现象,近端十二指肠扩张,钡剂滞留,并有强烈的逆蠕动,腹部加压或俯卧位可见钡剂进入空肠。三、术中所见 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右侧扩张,直径在5cm左右,3例可见…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4年4月~1991年12月对50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采用常规胃空肠吻合加布郎氏吻合。经临床观察,胃镜检查,并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显著减少。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6例,女性4例,年龄2岁~74岁。其中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全部病例采用常规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加布郎氏吻合。对照组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30岁~70岁。其中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全部病例采用常规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不加布郎氏吻合。手术方法与疗效观察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优势,见表。手术方法常采用半口胃空肠端侧吻合,吻合口在2.5cm~  相似文献   

14.
胃手术后近期大出血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作者结合经治的8例病例(其中我院7例,外院1例),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岁。其中十二指肠降部急性穿孔修补、胃空肠吻合1例,球部溃疡旷置1例,胃肠吻合口溃疡出血再次手术1例,胃溃疡毕Ⅱ式手术1  相似文献   

15.
例1,男,37岁。上腹部持续性隐痛7个月,突然便血2天。查体:血压60/40mmHg,肝大2cm。行剖腹探查:胆总管扩张,切开十二指肠于乳头下有一肿物及出血溃疡面,取活检。胆总管不全梗阻。行胃空肠侧侧吻合和胆囊空肠端Roux—Y吻合术。病理诊断十二指肠低分化癌。术后随访7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16.
陈俊扬  顾岩 《江苏医药》1999,25(2):138-138
近年来我科收治十二指肠横部前壁损伤2例,均治愈,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23岁,因闭合性腹部损伤1小时急诊开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横部前壁靠右侧破裂,破口不规则,约为1.OcmX0.scm。修剪清除受挫伤组织,使肠壁破口成为约1.ZcmX0.scm的椭圆形。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钝性游离十二指肠降部,使前壁破口能沿纵轴方向轻松对合。横行(与纵轴垂直方向)全层间断缝合1次,浆肌层缝合2次。十Th指肠横部下方留置胶管引流一根。例2,女,20岁,因肠系膜囊肿手术。术中见小肠系膜sdmX6cm囊肿侵入部分回肠、升结肠例壁及十二…  相似文献   

17.
例1:男,48岁。上腹部疼痛10年,呕血并柏油样便2次。X线钡餐透视诊断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伴幽门不全梗阻,行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2×1.5cm疤痕,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与周围组织粘连水肿和游离胃窦部及十二指肠出血较多,于幽门环下1.5cm处切断十二指肠,切断缘仍有疤痕样组织,以7号丝线褥式交锁缝合残端。埋藏缝合残端困难,将胰腺被膜、大网膜与残端固定缝合。结肠后胃空肠吻合,胃管置入输入袢空肠。第3天肛门排气。第4天拔除胃管并进流食。第6天上午患者右上腹疼痛,腹膜刺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症.临床上较少见.据国外Colwek等报道5年间38000次上消化道钡检中发现率仅为0.013%.我院自1980年~1995年间共收治本病10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7例,均痊愈出院,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7~35岁,平均年龄25岁.1.2 临床特点:反复发作性食后上腹部胀痛伴呕吐,所吐为含有胆汁的胃内容物.多数发生在进食后一小时左右.俯卧位时呕吐症状减轻.5例病人有胃型及振水音.7例病人明显消瘦并伴有贫血(血红蛋白<9g/L).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997年 6月以来 ,实施球囊导管扩张术治愈术后胆总管、十二指肠狭窄 4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例 1 男 ,36岁。被车撞伤腹部 4h入院 ,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系膜上动、静脉裸露并破裂出血 ,即行修补 ,十二指肠第三段近 1/2周径破裂 ,横结肠浆肌层及肠系膜严重撕裂 ,均予清创修补 ,并行胃、空肠造瘘术。术后 7d ,胃造瘘管每日引流出消化液约2 50 0ml,于术后 14d行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第三段狭窄 ,即经胃造瘘管行球囊扩张术。例 2 女 ,2 6岁。饱食后被车撞伤胸腹部 6h入院 ,即在抗休克、左胸腔置闭式引流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71—1976年内为10例胰头癌及肝管癌施行切除手术,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空肠吻合术7例,总肝管及左右肝管部分切除行肝管—空肠吻合术3例。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现就吻合方式、技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一些体会介绍如下:吻合方式:胰腺癌手术的吻合方式有50种之多,我们认为 Child 氏方法比较理想,本组7例均采用此种吻合方法,将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空肠对端吻合,总胆管—空肠端侧吻合,胃—空肠端侧吻合(图1)。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