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18-1319
3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选择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某院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对照组采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能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3种方法早期临床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2—8月收治的中、高位直肠癌病人按自愿的原则分为3组,全腹腔镜手术组14例,腹腔镜辅助组15例,开腹手术组2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卫生经济学情况。结果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3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清除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腹腔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腹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H=10.508-33.487,P〈0.05);全腹腔镜组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辅助组和开腹手术组(H=42.333,u=4.587、4.909,P〈0.01),腹腔镜辅助组和开腹组医疗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能达到与全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效果,但其医疗总费用少于全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肛肠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12-4413
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收集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腔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治疗组,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5例.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开腹组患者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保肛率均为100.0%.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4.17±5.82)mL、(37.56±6.18)h、(3.94±1.38)d,开腹组分别为(97.58±7.34)mL、(68.53±10.07)h、(5.27±1.59)d,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无腹壁切口的种植转移或者局部复发.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可靠,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及26例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较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2 337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2007年1月至12月,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优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失血量和切口长度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腔镜组失血量、排气时间和切口长度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和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可在有一定腹腔镜手术基础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中低位直肠癌2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中低位直肠癌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手术前后免疫细胞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1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4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便功能(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43±7.56)d]、术中出血量[(113.73±6.58)ml]、住院时间[(9.57±0.9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吻口漏;对照组出现1例吻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两组近期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无瘤局部复发情况,对照组2例(复发率5%);两组肛门均保存了控制排便功能,观察组在术后2周后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21,P=0.000);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每天排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同期30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腔镜组)和28例传统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出血量(47.1±45.8)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90.3±50.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3±7.9)h小于开腹组的(63.2±16.1)h,术后住院时间(7.1±1.2)d短于开腹组的(12.5±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符合微创手术切口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的优点及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1年7月因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TME术(腹腔镜组)67例及行开腹TME术(开腹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保留肛门率分别为65.7%(44/67)和60.6%(43/71);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4±68.3)min、(122.7±42.5)min;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6.9±37.6)mL、(119.1±32.7)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组切除标本长度分别为(18.4±4.23)cm、(19.7±6.17)cm,肿瘤距下切缘距离分别为(3.6±1.9)cm、(3.3±1.7)cm。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0.3±8.3)cm、(21.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环切缘受累情况类似;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2.99%)。围手术期并发症腹腔镜组4例,开腹组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TME术的近期疗效与开腹TME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及泌尿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行手助腹腔镜下全系膜切除术的4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手助腹腔镜组,行开腹全系膜切除术的5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开腹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等。结果手助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助腹腔镜组保肛率(91.3%)高于开腹组(73.6%)(P〈0.05),手术时间((131±29)min)长于开腹组((109±35)min)(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58±23)mL、21.7%、7.4d)少于开腹组((130±67)mL、27.1%、9.2d)(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15.3±6.9)个)与开腹组((14.5±5.8)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当,可提高术中显露与保肛率,降低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8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7.1%;腹腔镜Dixon术20例,腹腔镜Miles术6例;手术平均时间233min,术中平均失血215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56h,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0.5d。手术切除淋巴结平均为11.6个,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死亡病例发生。随访2~24个月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5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者,保肛成功率100%,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47±38)min,手术切除淋巴结(5~21)枚,平均出血量(123±47)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 d,患者住院时间(8~17) d。【结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学习曲线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不同学习曲线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方法 对 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 32例(A组)和2009年1月~10月收治的35例(B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总结不同学习曲线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疗效.所有患者按照D2 根治术式,均于上腹部做辅助小切口行病灶移除及消化道重建.将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23例,B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33例. A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少于B组;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 P〈0.05).结论 不同学习曲线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具有明显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者腹腔镜操作技术及腹腔镜器械使用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6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34例经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28例常规开腹行溃疡修补术(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比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70.1±4.2)min)与开腹组((64.6±3.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5.7±6.8)h)、住院时间((8.4±0.7)d)短于开腹组((69.9±6.4)h、(14.8±1.6)d)(P〈0.01);腹腔镜组镇痛药物使用比例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无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of a reduced‐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as an advanced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Twelve selected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1–2 and N0 rectal cancer (clinical stage I) underwent low anterio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 The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with one port plus a multiple‐instrument access port with three channels. The multiple‐instrument access port was placed at the umbilicus or the site of diverting stoma, and another port was placed in the right abdomen or in the opposite abdomen of ostomy. The median operativ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ere 280 min and 15 mL,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number of harvested lymph nodes was 20. No major perioperative morbidities occurred in this series. The medi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0 days. Low anterior resection performed by reduced‐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feasible as multi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it is a reliable surgical option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降低膀胱功能障碍并发症作用以及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1A2—182期宫颈癌患者42例实施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NSRH组),42例实施腹腔镜下子宫根治术而未保留盆腔自主神经(LRH组)。观察2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RH组仅1例患者术中发生膀胱损伤并在腹腔镜下完成了修补。LNSRH组的手术时间为(240±34)min,明显长于LRH组的(186±35)min(P〈O.05);2组术中出血量、切除盆腔淋巴结的数目、切除宫旁组织长度、阴道长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O.05);LNSRH组的术后尿管拔除时间为(7.4±2.5)d,明显短于LRH组的(17.6±7.6)d(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能够降低手术对膀胱功能的损伤,促进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手辅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老年肥胖患者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辅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肥胖患者20例,并与同期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肥胖患者25例进行对照,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以及应激反应的指标。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均行一期吻合,手辅式腹腔镜组(A组)无一例中转开腹;A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体温恢复快、排气快、下床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手术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总数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与B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反应蛋白、白介素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浓度两组手术后均明显升高,但B组升高比A组明显(P〈0.05)。结论运用手辅式腹腔镜技术能集中开放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完成复杂的手术,手辅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肥胖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术后恢复和机体应激反应有明显的改善,能体现出微创的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