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介入早期康复训练。评价2组患者肌力、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后患者肌力、ESS以及ADL较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在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③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记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行肢体功能康复能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岩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19-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每例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脑血流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康复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TCD各项指标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体位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早期体位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96例急性偏瘫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做常规治疗、神经内科整体护理和功能康复锻炼,实验组入院后第1天在此基础上进行体位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体位护理能减轻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邱雁飞  梁妙玲  滕金蓉 《全科护理》2016,(14):1405-1407
[目的]观察序贯化运动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序贯化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肌力恢复情况及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肌力恢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化运动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病人的肌力,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视频播放健康教育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实行神经内科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运动视频播放来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指导.采用MMT肌力分级、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MMT分级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改善幅度均较常规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结合运动视频播放指导康复训练,具有显著的康复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肌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于抗凝、改善脑供血、保护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治疗.实验组采用早期(入院后3d内)系统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按传统护理常规(一般在入院后3~5d开始)进行功能训练.分别于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各进行患侧肢体肌力评定.结果 实验组患侧肢体肌力评定级别(或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患者患侧肢体肌力,对改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鑫  徐格林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983-1985
目的探讨与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急性期体位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肌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上、下肢肌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的SS—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肌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是因脑部血管供血、供氧、供养的情况突然中断,并引发一侧上、下肢体,上、下半身或全身无力,呈现麻痹的现象(偏瘫),如不及时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将使患者造成终身残障。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脑梗塞患者制订了一系列早期康复训练程序,并作了临床应用对比观察。以常规护理作对照(74例),观察组(83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分别对比患者入院,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饭、语言、行走及肢体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行持匙进餐(P<0.01)、语言恢复(P<0.01)、单独扶拐行走(P<0.01)、肢体肌力恢复(P<0.01),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认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使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机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并可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能更好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残障程度,为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40例患者在病情稳定48h后就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在提高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及教育,试验组采用"5E"康复干预,应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E"康复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函询构建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包括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和评价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12月在新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时长2个月。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干预2个月,采用徒手肌力检查、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和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各42例完成研究。两组患者的肌力、运动功能和焦虑抑郁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和2个月,试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床上康复操对偏瘫病人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床上康复操的临床介入对中轻度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中轻度脑梗死病人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一般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并在3天内将病人肢体进行功能位置摆放,以防关节强直。实验组在7天内生命体征平稳后同时接受床上康复操训练,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训练2个月后进行下肢步行能力评价,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床上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明显改善脑梗死病人下肢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康复护理在临床早期应用的价值并使之成为常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制定了一整套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程序,并作了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以常规护理作对照(n = 24) ,实验组(n= 24) 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分别观察患者入院、出院和发病后1 个月 H A D( 医院焦虑抑郁) 和 M A S( 运动评定量表)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院和发病后1 个月 M A S评分显著提高( P< 0 .01) , A( 焦虑测定)与 D( 抑郁测定) 有反应者明显减少( P< 0 .01) ,无表现者显著增加( P< 0 .01) 。因此,认为有针对性地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均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提高,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运动机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6月~2008年7月首次发病在2d内的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早期同时实施康复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功能独立性测评的比较,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但实验组在运动功能方面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认知分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继发障碍中足内翻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方面有一定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脑梗死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传统护理组(对照组),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住院5周时,观察组上、下肢肌力与入院时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入院时(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