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腔镜外科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2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高低,将患者分为BMI27.5 kg/m~2、BMI 27.5~32.5 kg/m~2和BMI32.5 kg/m~2组。BMI27.5 kg/m~2组4例,男1例,女3例;年龄(48±18)岁。BMI 27.5~32.5 kg/m~2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48±14)岁。BMI32.5 kg/m~2组7例,男2例,女5例;年龄(44±1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比术后6个月与术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情况。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截至术后6个月,29例患者的平均FPG水平为(6.3±1.2)mmol/L,明显低于术前的(10.3±3.8)mmol/L(t=2.732,P0.05);Hb A1c水平为(6.4±1.0)%,明显低于术前的(8.8±1.8)%(t=2.506,P0.05);总胆固醇水平为(3.9±0.5)mmol/L,明显低于术前的(5.2±1.4)mmol/L(t=2.355,P0.05);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术前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T2DM临床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加强术前评估,规范术中操作、重视术后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将有利于术后降糖脂疗效的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监测BMI、FPG、HbAic、血脂、C-P等指标及T2DM相关并发症情况.运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分析术后生活质量. 结果 68例中,46例(67.6%)术后仅用生活方式治疗HbA1c≤6.5%,FPG≤7.0mmol/L,2hPG≤10.0 mmol/L; 18例(26.5%)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量较术前减少,血糖控制良好,FPG降幅>1.39 mmol/L,HbA1c降幅>1%.术后1年糖尿病并发症改善2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4例(53.8%)、高脂血症15例(71.4%)、视力减退或合并DR 3例(21.4%)、尿蛋白阳性7例(41.2%)、糖尿病足(DF)或DPN 3例(27.3%).SF-36量表对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的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术后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较术前改善(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 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趋势作初步探索性研究,观察治疗期间β细胞功能受抑制的程度是否与治疗后β细胞功能的改善程度相关.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5日至3月2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9~13d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中、后空腹C肽(FCP)和精氨酸刺激后C肽水平的变化趋势,使用Pearson或Spearman法分析治疗期间FCP下降幅度(△FCP%)和精氨酸刺激后C肽增加值(CPi=C肽峰值-FCP)的下降幅度(△CPi%)与血糖、治疗后C肽水平的相关性.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治疗后C肽水平与年龄、体质指数(BMI)、血糖及△FCP%等的相关性.结果 强化治疗后受试者空腹血糖(FPG)较治疗前下降[(6.6±1.5)比(13.6±3.7) mmol/L,t=9.374,P<0.05],FC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71±0.30)比(0.62±0.29) pmol/L,t=2.854,P<0.05].和治疗前、后相比,治疗期间FCP显著下降[分别为(0.25±0.20)比(0.62±0.29) pmol/L,t=-9.153,P<0.05; (0.25±0.20)比(0.71±0.30) pmol/L,t=-11.021,均P<0.05];CPi较治疗前、后明显下降[分别为(0.37±0.30)比(0.58 ±0.41) pmol/L,t=-6.201;(0.37±0.30)比(0.52±0.30) pmol/L,t=-4.856,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年龄、血糖、病程、BMI以及肌酐清除率后,△FCP%与△CPi%与治疗后CPi水平独立相关(标化β系数:-0.329、-0.334,均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T2DM患者能明显改善β细胞功能,治疗期间β细胞分泌功能受到抑制,治疗后可即刻恢复;治疗期间β细胞功能受抑制的幅度与治疗后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时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10月住院的体质指数(BMI)>2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40例)和西格列汀治疗组(46例),于用药前、用药4周、12周和24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记录用药期间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血糖和HbA1c在治疗后均出现下降,但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体重较用药前下降[(80±7)比(85 ±8)kg,t=2.9,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用药24周后体重较用药前下降[(82±7)比(84±7) kg,t =2.78,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80±7)比(82 ±7) kg,t=-3.5,P<0.05].(3)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腰围下降[分别为(101±7)比(106±8)cm,t =13.35,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腰围较用药前减少[分别为(102 ±6)比(105 ±6) cm,t =3.3,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1±7)比(102±6)cm,t=-3.1,P<0.05].(4)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收缩压较用药前下降[(138±7)比(143±6) mmHg,1 mmHg=0.133 kPa,=3.69,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收缩压下降[(139±4)比(141 ±5) mmHg,t=2.8,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7)比(139 ±4) mm Hg,t=-3.0,P<0.05];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4周后较用药前舒张压下降[(89±2)比(93±2)mmHg,t=2.6,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舒张压下降[(89±3)比(92±3)mmHg,t=3.5,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利拉鲁肽组患者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多于西格列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0%比4.3%,t=2.86,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降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血糖和HbA1c的能力相同,利拉鲁肽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体重、腰围和血压,西格列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效果并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胃转流术的非肥胖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观察手术前后血糖、体质量指数(BMI)、饮食量的变化情况及术后6个月糖尿病的转归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术后BMI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个月后饮食量恢复如常,且空腹血糖(FPG)出现明显下降(P〈0.05)。术后6个月糖尿病的治愈率为55.6%(20/36)。结论胃转流术能明显降低非肥胖型T2DM的血糖水平,其对血糖的控制不依赖于体质量及饮食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和双时相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化分为2组,分别应用门冬胰岛素50(A组,25例)和人胰岛素50R(B组,25例)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患者2周和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日胰岛素(INS)用量、低血糖发生及体质指数(BMI)变化的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糖都明显下降,其中A组在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3.393、2.504,均P<0.05);而B组在晚餐前、睡前下降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32、3.066,均P<0.05).治疗12周后,A组在HbA1c及2 hPG方面较B组下降更明显,A组HbA1c由治疗前的(10.6±1.9)%降至治疗后的(6.7±0.5)%,B组HbA1c由治疗前的(10.5±1.5)%降至治疗后的(7.1±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8,P<0.05),A组2 hPG由治疗前的(21±5)mmol/L降至治疗后的(7.1 ±0.9) mmol/L,B组2 hPG由治疗前的(21±5)mmol/L降至治疗后的(8.4±1.6)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5),而在空腹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胰岛素用量方面,12周后两组胰岛素用量都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胰岛素停用,其中A组较B组减少更明显,A组胰岛素用量由治疗2周时的(50±13) U/d降至治疗12周时的(32±12) U/d,B组胰岛素用量由治疗2周时的(59±10) U/d降至治疗12周时的(39±6) U/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9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均P<0.05);在低血糖发生方面,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4.500,P<0.05).结论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能更平稳地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特别是控制餐后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及日胰岛素的用量,体重增加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比较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早发初诊2型糖尿病(T2DM)肥胖与非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年龄18 ~40岁的早发T2DM肥胖患者63例(男41例,女22例),非肥胖患者37例(男24例,女13例).予利拉鲁肽1.2mg每日单药治疗,分别于2、6、12周随访,比较用药前后血糖、血脂各指标变化.两样本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1)与基线值相比,治疗12周后,肥胖组体重由(89±13)下降至(84±12) kg,非肥胖组体重由(66±9)下降至(64 ±8) kg;肥胖组空腹血糖(FPG)由(10.3±1.8)下降至(6.6±0.8)mmol/L,非肥胖组FPG由(10.1±1.9)下降至(7.7±0.8)mmol/L.(2)肥胖组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7.810,均P<0.05).非肥胖组也好转,但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5 ~1.870,均P>0.05).(3)与基线时相比,Ⅱ度肥胖组利拉鲁肽单药治疗后体重、2 hPG、HbA1c改善更明显[分别为(92±13)比(98±14) kg、(8.2±1.9)比(15.0±2.6) mmol/L、(6.4±1.0)%比(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9、7.886、5.081,均P <0.05).其余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早发初诊T2DM肥胖组患者可明显改善体重、血糖、血脂、胰岛功能,且初诊肥胖程度重的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二肽基肽酶4(DPP-Ⅳ)水平与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11月入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法测定DPP-Ⅳ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DEXA)测定体脂及瘦肉组织含量.将所有患者分为:体重正常组(NC组)14例(BMI 18.5~24.0 kg/m^2),超重/肥胖组(OB组)26例(BMI≥24.0 kg/m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 与NC组比较,OB组血清DPP-Ⅳ水平显著升高[(765±72)比(706±91) μg/L,t=2.2480,P<0.05].血清DPP-Ⅳ水平与全身脂肪含量(FAT)之间呈正相关(r=0.498,P<0.05).血清DPP-Ⅳ水平与T2DM患者躯干脂肪含量、上肢脂肪含量及下肢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567、0.391、0.344,均P<0.05),与全身及各部位瘦肉组织含量无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DPP-Ⅳ水平可能与T2DM患者体脂含量及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的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75例T2DM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7例,接受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pro-Ins)等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2 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HOMA-β由(37.10±22.70)升至(48.60±26.30),pro-Ins/Ins由(0.43±0.20)降至(0.36±0.19),BMI由(26.70±6.80) kg/m2降至(25.80±5.90)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OMA-β、pro-Ins/Ins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格列汀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不增加体重,且对胰岛β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其与体质指数(BMI)、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新诊断T2DM组(DM组,136例),糖耐量受损组(IGR组,4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2名为对照组(NDM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上述人群的血浆FGF-21水平,并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BMI、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等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 初诊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9.2±2.5比223.1± 1.4,t=2.804,P<0.05).初诊T2DM患者、健康对照组血浆FGF-21水平均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26、0.38,均P<0.05);在IGR组,血浆FGF-21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33,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OMA-ISI是影响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改变与甘油三酯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在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老年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中,对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1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A)组与诺和锐30治疗(B)组,每组各80例.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 h血糖监测,观察平均血糖(MGB)、日内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4.1~11.1 mmol/L时间占日内时间百分比(GTT%). 结果 (1)2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2组间FPG、2 hPG和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MI低于B组(P<0.05);(2) CGMS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日内血糖最高值、LAGE低于B组[(9.8±2.0) vs (12.5±2.4) mmol/L;(5.2±1.2) vs (8.7±1.8)mmol/L,P<0.01],日内血糖最低值高于B组[(4.4±0.5)vs(4.0±0.7) mmol/L,P<0.05].A组GTT%高于B组[(86.6±5.4)%vs(75.1±7.3)%,P<0.01];(3)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7.80%vs21.79%,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预混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患者更安全、有效,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无明显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后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3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手术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FGLP-1)、餐后2h胰高血糖素样肽-1(2 h GLP-1),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PG×FIns.结果 37例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29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9%.与术前比较,术后FPG、2 h PG、及HbA1c呈显著下降,FGLP-1、2 h GLP-1及ISI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FGLP-1、2 h GLP-1与ISI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0.58,P<0.01或<0.05).结论 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术后患者肠源性GLP-1的分泌增加进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早中期疗效及手术后疗效预判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因2型糖尿病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26例。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胃旁路术。术后观察体重、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比较术后不同时期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及初步探讨术后疗效的预测指标。结果 78例患者术后2型糖尿病完全缓解34例,44例胰岛素或药物使用量明显下降。BMI、腰臀比、胆固醇脂、空腹血糖、2小时血糖、空腹C肽(FCp)、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BMI、甘油三酯、餐后2h胰岛素分泌量、FCp、2hCp、HOMA-IR对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有相关性。结论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确切,BMI、胰岛分泌功能、HOMA-IR可推荐作为手术疗效预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产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系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GDM患者19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孕妇261例作为对照组.并于妊娠24~2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Lp-PLA2等.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进行随访,其中GDM患者172例,健康孕妇249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Lp-PLA2与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1)GDM患者产后2型糖尿病(T2DM) [4.65%(8/172)比0(0/249)]、糖尿病前期[39.53% (68/172)比12.45%(31/249)]发生率比健康孕妇高.(2)与健康孕妇相比,GDM患者产后空腹血糖(FBG)[(4.5±0.7)比(4.2±0.3) mmol/L; t=5.6,P<0.01],空腹胰岛素(FINS)[(9.7±4.9)比(8.7±4.2) mmol/L;t=2.3,P<0.05],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0±1.3)比(1.7±1.1);t=2.6,P<0.05]均明显升高(P<0.05).(3)GDM患者产前血清Lp-PLA2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孕妇[(33±1 1)比(24±8) nmol·min^-1·ml^-1;t=9.4,P<0.05].(4)Lp-PLA2活性与GDM产后糖代谢异常显著正相关(OR=1.35,95%CI 1.07~1.66,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p-PLA2活性27.96 nmol· min^-1·ml^-1为产后糖代谢异常诊断切值,其灵敏度为71.3%,特异度为82.1%.结论 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风险显著升高,Lp-PLA2是GDM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的独立风险因子,对预测GDM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肠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02/2012-05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40例T2DM患者接受LRYGB治疗,术后停止降糖药物治疗1年,检测患者术前围手术期以及术后1、3、6、12、18、24 mo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C肽胰岛素、血脂水平并从中分析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完成24 mo的术后随访,术后2例患者(5%)出现早期并发症为腹胀.术后24 mo,T2DM完全缓解为27例(67.5%),部分缓解7例(17.5%),临床改善6例(15%),无复发病例,40例治疗全部有效.与术后血糖部分缓解或改善组患者相比,T2DM完全缓解组患者术前的BMI较高(P<0.05)、糖尿病病程较短(P<0.05),而与年龄、性别、家族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胰岛素、血脂水平无关.结论:LRYGB治疗T2DM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明显.患病时间较短、BMI较高的T2DM患者宜早期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T2DM患者(T2DM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测量其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内脂素与BMI、WHR、血糖、血脂、HOMA-IR的关系.结果 T2DM组肥胖者(A1组)与非肥胖者(A2组)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1组高于A2组(P<0.05);内脂素水平与BMI、WHR、HbA1c、HOMA-IR、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升高,并与肥胖相关;内脂素可能参与T2DM和肥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联用艾塞那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40例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且BMI>23 kg/m2的T2DM患者加用艾塞那肽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结果 加用艾塞那肽治疗12周后,FPG、2 hPG、HbA1 c、HOMA-IR、BMI、TG较治疗后下降[FPG(8.77±1.92)vs (7.49±1.14) mmol/L;2 hPG(16.55±3.24)vs(14.69±1.50) mmol/L;HbA1 c(8.91±1.37)%vs(7.94±0.90)%;HOMA-IR (1.44±0.41)vs(1.24±0.25);BMI (30.34±2.91)vs(29.41±2.59) kg/m2;TG(2.21±1.34)vs(1.59±0.51)mmol/L] (P<0.01);2 hIns及HO-MA-β较治疗前增加[(5.96±0.65)vs(6.10±0.46)pmol/L;(3.81±0.54)vs(4.01±0.32)](P<0.05或P<0.01).所有病例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结论 使用OADs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可降低血糖、BMI及TG,同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相关合并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LRYGB治疗的7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3、6、12、24个月定期随访并检测人体质量指数(BMI)、腹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及血脂等指标。术前和术后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6岁(25~69岁),平均BMI为29.3 kg/m2(22.2~44.6 kg/m2),T2DM病程为4.8年(1月~16年)。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3例(4.3%)吻合口溃疡经保守治疗后治愈。随访1~24个月,术后BMI、腹围、空腹血糖及Hb A1c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70例患者中,T2DM完全缓解45例(64.3%),血糖控制18例(25.7%),好转7例(10%),无效0例。34例合并高血压病和32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LRYGB对治疗T2DM及伴发的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胃囊容积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对BMI35kg/m2的T2DM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 60例T2DM患者分别行保留大部分胃囊的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下称"大胃囊LRYGB")和缩小胃囊容积的改良LRYGB(下称"小胃囊LRYGB",胃囊容积控制约50ml)。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BMI、WC、体脂率、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降低FPG、2hPG、HbA1c水平,改善IR;小胃囊LRYGB对于BMI、体脂率、WC、术后吻合口溃疡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及IR的改善优于大胃囊LRYGB。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缓解BMI35kg/m2的T2DM患者糖代谢异常。相比大胃囊LRYGB,小胃囊LRYGB更能改善腹型肥胖,且对糖代谢异常、IR的治疗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选取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30例,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15d,第10天后不再调整胰岛素剂量,第13天晨起开始口服沙格列汀,第11~15天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比较第11~12天和第14~15天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10.0 mmol/L的时间百分率(PT10.0)、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率(PT3.9)的变化. 结果 与口服沙格列汀前相比,口服沙格列汀后MAGE [(5.28±1.44)vs(3.27±0.76)mmol/L,P<0.01]、SDBG[(2.43±0.50)vs(1.79±0.45) mmol/L,P<0.01]、MBG[(8.05±1.01) vs (6.94±0.72) mmol/L,P<0.01]、LAGE[(8.91±1.57) vs(6.77±1.13)mmol/L,P<0.01]、PT10.0[(11.69±4.18)%vs (4.03±2.50)%,P<0.01]下降,PT3.9[(4.07±3.00)%vs (4.72±2.66)%,P>0.05]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改善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且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