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IBS,在术前、术中、术后加强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结果]45例支架植入成功42例,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术后1周~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胆道梗阻解除,肝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术后胆道感染8例,胰腺炎3例,胆漏2例,胆道出血2例,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术后随访平均生存时间11.8个月。[结论]PTIBS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赵婧 《全科护理》2012,10(25):2357-2358
[目的]总结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4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CD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出院指导。[结果]34例病人均成功实施PTCD及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病人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明显下降,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中并发胆心反射6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并发出血8例,引流管堵塞2例。[结论]加强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CD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朱国玲  王妮妮 《全科护理》2013,11(7):591-592
[目的]总结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舍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对6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同时加强术后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淀粉酶升高14例,较严重的电解质紊乱9例,急性胆管炎表现2例,胆漏1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管支架治疗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实施ERCP术置入胆管支架,观察插管成功率、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68例患者成功置入胆管支架,成功率为95.8%。其中41例置入金属支架,27例置入塑料支架。术后患者黄疸、纳差、乏力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5.88%。随访患者3个月、6个月、1 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12%、70.59%、39.71%。金属支架患者3个月、6个月支架阻塞率明显低于塑料支架患者(P0.01)。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引流效果好,可作为姑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成形术(经皮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DSA下对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以及胆道内支架置入,观察临床症状和黄疸的改善情况.结果 80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术均置管成功,其中60例单支架置入,20例双支架置入.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00.67±48)μmol/L,术后1周、2周及3周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40.2 ± 42.8)μmol/L、(90.3±26.5)μmol/L及(60.6±36.5)μmol/L.其中32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后行化疗以及放射治疗.结论 胆道成形术可明显改善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1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共成功置入支架20枚,术后梗阻胆道的通畅率100%,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部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4月~2004年4月行ERCP后,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支架置入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黄疸明显减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生存6个月,最长16个月.总有效率9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疗法操作简便,微创高效安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改良法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优越性.方法 6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通过EKCP放置胆道支架,ERCP不成功则通过改良法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68例患者中58例通过ERCP成功置入内支架,8例行PTCD经窦道放入金属支架,2例均未能成功,成功率97.1%;所有患者术后瘙瘁、腹痛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各项转氨酶指标及胆红素水平迅速下降;7例患者支架再次阻塞,1例患者反复发作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塑料支架通畅期平均为112 d;金属支架通畅期平均为212 d;患者生存期最短为68d,最长为540d,平均为238d.结论 ERCP及改良法PTCD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胆道内射频消融及支架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治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为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内支架置入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诊治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天,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天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继续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年内支架通畅29例(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1例(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道内射频消融及支架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8例患者经影像学和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3岁。所有患者行PTCD和内支架置入术。结果:内支架置入21例23个,其中2例患者左右胆管各置入支架1个, 11例置入支架同时行外引流或内外引流,4例外引流患者经介入化疗后再次置入支架成功。17例为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均明显好转,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其中胆道感染1例,一过性胆道出血2例,一过性胆汁外渗1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PTCD术和内支架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并发症少。[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1.
粟建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2034-2035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支架留置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内支架置留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10d,64例患者血清胆红素、皮肤黄染、瘙痒及恶心等症状基本上消失,术后随访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ERCP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很好的姑息治疗手段,主要用于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且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徐亮  周栋  李建国 《临床医学》2011,31(12):33-34
目的探讨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ERCP将导丝插入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然后用推送导管将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狭窄部位,其两端均超过狭窄段1 cm以上,从而解除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结果 33例患者中插管成功29例,不成功4例,成功率为87.88%(29/33)。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术后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均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均退至40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ERCP内镜下胆道内置放支架,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胆道支架经皮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本身恶性疾病及周围浸润性原因所致恶性梗阻患者,行经皮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对1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引流术,或先行经皮肝穿刺置入引流管外引流后再行支架置入;128例共置入支架154枚,其中24例置入2枚,2例置入3枚支架.[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治疗2周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引流通畅中位时间9~11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2.5个月.[结论]介入性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虽对肿瘤无治疗作用,但去除了梗阻性黄疸导致的生存时间缩短这一因素,且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一种疗效肯定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且因微创,无手术开刀痛苦等优势让临床及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 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观察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包括术前、中、后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的评估。结果:158例患者治疗时皮肤巩膜重度黄染、骚痒、伴腹胀,纳差,肝功能严重损伤,经采用一系列治疗7~10天后皮肤巩膜黄染、瘙痒明显消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PTCD 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后,给予对症护理,患者可明显改善黄疸及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3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B超定位及X线引导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做好术前访视、介入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病情观察.结果:本组支架置入成功325例,成功率为96.4%;12例导丝不能通过狭窄段,留置外引流管.术后1~2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术后随访6个月,胆道造影示支架扩张良好,通畅无移位.发生并发症74例,其中3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其余经积极治疗均缓解.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满意,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晓宁 《全科护理》2010,8(31):2832-283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的护理。[方法]对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12例病人均穿刺引流成功,症状改善,4周内8例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3例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1例轻度好转。[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可明显缓解症状,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内镜下置放金属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姑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病例为恶性疾病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不能外科手术者。自2000年5月-2003年11月共有21例患者接受了胆道金属支架放置术及随访观察。结果放置成功率与临床有效率分别是100%和95%,没有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7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70.8%,60d内的病死率为4.7%。支架置入后存活时间最短32d。有3例(14.3%)分别于术后90、168、850d发生支架阻塞,经ERCP确定为支架阻塞的3例患者均行塑料支架置入术,最长存活者已超过3年。结论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置入金属胆道支架较经皮经肝和外科手术引流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持久引流胆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胆道金属支架(EMBE)或塑料支架(ERBD)置入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52例行ERCP及EMBE或ERBD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ERCP成功并置入胆道支架146例(成功率96.1%),其中金属支架69例,塑料支架77例,胆管癌95例,胰腺癌3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胆囊癌5例,胃癌6例。术后1周及4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有并发症12例,其中出血1例,轻型胰腺炎8例,胆管炎3例。结论内镜下EMBE及ERBD治疗80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经皮肝穿刺置入胆道支架,后经口置入十二指肠支架的方法,评价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胆道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作用.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病例16例经ERCP方法先置入胆道金属支架11例,经皮肝穿刺置入胆道金属支架4例,后经口置入16个十二指肠金属支架,单纯置入胆道外引流1例.结果 14例患者一次同时成功放置胆道和十二指肠金属支架,其中4例胆道支架是经皮肝胆管造影(PTC)方法置入,1例放置胆道支架后2个月因十二指肠梗阻,再置入十二指肠金属支架.1例导丝不能通过胆道阻塞段,仅放置胆道外引流管.随访期间,除1例仅能进流质外其余患者能正常饮食或进半流质,黄疸基本消退,疗效满意,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运用内镜或介入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时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无法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并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42例患者放置胆道金属支架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0%(42/42);术后2周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30例(71.4%),明显减退12例(28.6%);2例(4.8%)发生胆管炎,3例(7.1%)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9.6个月;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27/42)和19.0%(8/42)。结论: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