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固定功能矫治器因其对患者发音和咀嚼功能影响较小、可以24 h产生矫形力以及依从性要求低等诸多优点正越来越成品化、商品化,并被正畸临床广泛应用.目前,流行的固定功能矫治器较多,本文以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历史发展为线,对固定功能矫治器的构造、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研究味觉刺激时的脑功能状态及脑激活模式。方法:对11例正常受试者,依照事件相关(event-related)设计,给予咸味和无味对照的味觉刺激,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BOLD)的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成味刺激及无味对照刺激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在成味刺激下最大范围的激活信号出现在左右两侧扣带回(24区),其次为双侧顶上小叶(5/7区)、豆状核、左侧脑岛和岛盖(22区)、双侧顶叶中央后回(2区)、右颞中回(21区)等脑区。结论:成味觉引起兴奋的脑区,除传统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学研究已证明为味觉各级中枢的脑岛、岛盖等,还包括扣带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豆状核及顶叶中央后回等,反映味觉刺激时脑功能状态及其激活模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7,他引:30  
本提出探讨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的关系的思路,结合我们在临床开展的口腔功能包括咀嚼,感觉、味觉等与脑功能的关系研究,对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脑功能的研究方法如功能核磁共振(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PET)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口腔功能与脑功能密切相关,口腔的咀嚼运动,味觉与感觉在脑的特定功能区可发生血流的影像及代谢的改变,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研究应成为脑功能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口腔味觉在脑功能区代谢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静态时味觉在脑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应用PET对1例全身及口腔解剖正常在安静状态和含糖50分钟后分别进行检查。观察含糖50分钟时味觉的脑相应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的改变。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图像处理分析,含糖和正常静止时对比,在大脑直回,扣带回后部和额顶部相当于中央前回侧有较明显的代谢集中亮点。结论:通过处理的PET影像观察甜味觉在脑部的葡萄糖代谢的增强,说明味觉与大脑多部位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甜味觉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使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研究甜味觉刺激时的脑功能状态及脑激活模式。方法:对11例正常受试,依照事件相关结构(event-related structure)设计,给予甜味及无味对照的味觉刺激,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BOLD)的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甜味刺激及无味对照刺激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在甜味刺激下最大范围的激活信号出现在左扣带回(24区),其次为左侧脑岛、双侧顶上小叶(5/7区)、左丘脑腹后内侧核及左顶下小叶(40区)、左豆状核、额中回(6/9区)、前额皮质(10区)等脑区。结论:甜味觉引起兴奋的脑区,除传统的神经解剖及神经生理学研究已证明为味觉各级中枢的丘脑、脑岛、前额皮质等,还包括扣带回顶上二小叶、顶下小叶、豆状核、额中回等,反映味觉刺激时脑功能状态及其激活模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影像检查方法,它能够反映人体做各种功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影像改变.口腔的功能运动如咀嚼、味觉及吞咽等与大脑皮层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fMRI进行了多项口腔功能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对临床工作和研究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提示有更多的临床疾病可以通过fMRI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就fMRI在口腔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功能康复训练对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利用自行研制的张口训练器,借鉴国外的功能训练方法 ,对接受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的27例患者进行被动张口训练和有阻力的肌肉耐力训练,在颌间牵引拆除后2~3 d,使用张口训练器插入牙列间锻炼张口度,5 min/次,3~4次/d.在张口度达到20~25 mm后进行肌肉耐力训练.患者用后牙咬合施加阻力后的张口器并维持5 s后,松弛5 s再咬合,反复进行,5 min/次,3~4次/d,持续3~4周.27例康复训练结果 与20例接受同类手术未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对比.结果 接受肌功能训练的患者术后4周时张口度[(34.72±3.75)mm]已接近术前水平,8周时(牙合)力[(231.08±62.52)N]达到术前水平.未接受肌功能训练的患者在术后4、8周时张口度[(28.42±4.11)mm]和(牙合)力[(210.90±73.40)N]均值仍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和规范的肌功能康复训练,并配合使用新型张口训练器,能加速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患者口颌系统功能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8.
PET在咀嚼功能对中枢的影响研究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在咀嚼运动对中枢影响的研究中的应用,即应用PET观察口腔行使咀嚼功能时脑功能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应用PET对1例口腔解剖正常在行使咀嚼50分钟进行检查。观察咀嚼50分钟时脑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研究 正常咀嚼状况和静止时对比,咀嚼肌特别是颞肌的血流改变对脑PET的影像有较大的影响,脑PET影像并未有明显的改变。在经过图像处理后对比分析,则可邮在咀嚼运动时,大脑扣带回的前、后部和额顶部相当于中央后回部位图像的改变。结论:通过处理的PET影像可观察到咀嚼运动时在脑部相应功能区出现的葡萄糖代谢的变化,这些改变的意义有待在更多的病例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颌外科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牙颌面畸形,恢复其正常的咀嚼功能.因手术引起的颌骨和牙齿位置的变化;肌肉长度的改变;颌间栓结所致的肌肉萎缩、肌纤维变性;以及髁状突的移位等原因,对患者原有的口颌系统生理功能造成很大影响,而且移动后的骨块由于受到肌肉、皮肤等软组织的牵拉有重新复位的趋势[1~5].  相似文献   

10.
11.
头颈部癌放疗中常见的口干症源于射线对涎腺功能的损害,我们对此类患者放疗后6个月内涎腺功能指标进行连续观测,并随访口干症的变化,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舌鳞癌(OSCCo T)患者术后语言功能评价和预测尚缺乏客观指标。该文作者在手术前、后采用基于词汇认知(WR)功能的语言评价系统对OSCCo T患者的语言清晰度进行检测。结果在实验组25例患者与对照组40例健康患者比较中,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言语功能差异显著(P≤0.002)。患者的言语功能在术后14~20 d下降显著(P<0.001),但术后12个月与术  相似文献   

13.
人类大脑功能的成像研究技术是一类无创的神经功能活动的成像技术,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T,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等。这类技术除了能很好地表现大脑的解剖及形态结构细节外,还可用于研究与行为相关的解剖结构变化。PET和fMRI是目前在研究人脑功能活动中最常用的两种成像技术。咀嚼运动是口腔特有的复杂功能运动,它受中枢调控同时又促进了脑功能活动,开展口腔咀嚼功能和脑功能的研究必将为口腔医学开辟重要的全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固定功能矫治器固定在患者口中,矫治安氏Ⅱ类错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其具有不需要患者配合、持续发挥作用、疗程短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发展历史、优缺点、适应证、矫治原理、复发和保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TCD技术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组成部分和研究脑血流生理学与病理生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将其应用于备受关注的咀嚼功能与脑功能关系的研究,探讨应用TCD技术研究咀嚼功能与脑功能的可行性及前景,为防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口腔疾病对脑功能的不利影响提供初步研究依据。本文就TCD技术在咀嚼功能对脑血流影响研究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6.
软腭缺损整复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腭或硬腭后缘的肿瘤术后所致软腭部分或全部缺损。常导致局部畸形和语言、吞咽功能障碍。软腭缺损整复即应用邻近带蒂组织瓣的移位或远位游离组织瓣的移植来恢复软腭的外形和功能。随着显微外科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以及整复学的介入。软腭缺损整复呈现出一种精细化趋势。作者就软腭缺损整复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7.
功能调节器     
功能调节器重庆市口腔医院(邮630015)敬万年功能调节器(FR)是德国RolfFrinkel于60年代首创的功能矫治器。他从1966年起,陆续撰文著书系统阐述功能矫形的原理、概念及功能调节器的作用方式、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并以富有成果的实践展示矫...  相似文献   

18.
30多年前Moss首次提出了功能基质假说,认为功能基质是颅颌面生长的决定因素,颅面的骨缝和软骨均不是生长中心,而是生长区,该假说是对生长过程的定性描述,近年来,Moss将有限元法与功能基质假说相结合,定量地描述了生长发育,本文对这一学说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123例先天性腭裂患儿免疫功能测定发现,先天性腭裂患儿的细胞免疫缺乏,血液和唾液内补体含量降低,而唾液和血清内IgA和IgG含量升高。所得结果可作为腭裂患儿术前和术后免疫功能检测的一种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20.
牙本质磷蛋白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尤其是牙本质磷蛋白在牙本质生物矿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被认为是启动和调节羟磷灰石晶体的沉积和生长。本文着重阐述牙本质磷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