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临床急性脑梗死风险的检测价值.方法 超声检查122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122名健康人群(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位置,并检测两组血气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IMT患者间hs-CRP水平有差异,且不稳定斑块患者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急性脑梗死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20,(1):151-15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IMT值将患者分为3组:内膜正常组23例,内膜增厚组40例,斑块形成组49例。同时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并分析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及颈动脉IMT测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01)。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均显著增高(P <0. 01);而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又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 <0. 01)。ACI患者颈动脉IMT测量值与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 <0. 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Hcy、hs-CRP和Fib可能参与脑梗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郭强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2):175-175,178
目的:探究脑梗死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方法:课题共纳入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经颅脑CT、核磁共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参照对象,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脂指标显著异于参照组指标,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其血脂水平显著异于非斑块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高度关联,血脂水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主要风险因素,需加强血脂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DD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对观察组hs-CRP、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hs-CRP、DD水平及IMT分别为(19.01±1.48) mg/L、( 1.82±0.25) mg/L、( 1.21±0.19) 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2±1.07) mg/L、(0.21±0.06)mg/L、( 1.02±0.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r=0.426,P=0.006);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0.035,P=0.772).结论 hs-CRP、DD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D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与颈动脉斑块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09例,根据CAG结果确诊冠心病84例,非冠心病25例。冠心病组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CK、CK-MB、TNT等资料,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三亚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IMT和所形成斑块稳定性;以及测定血清hs-CRP。结果①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与急性心肌梗死亚组比较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亚组(P〈0.05)。②冠心病组hs-CRP平均值高于非冠心病组平均值(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与急性心肌梗死亚组hs-CRP平均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hs-CRP平均值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亚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血清hs-CRP的升高与冠心病有明显正相关性。通过高频超声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结合血清hs-CRP的升高,可初步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1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8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89例,检出率75.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判断类型,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彩虹 《现代保健》2011,(21):113-1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科的住院病人264例,分为132例脑梗死组和132例其他病人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有无颈动脉斑块.结果 132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1%,CIMT增厚发生率为79%,其他病人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30.3% CIMT增厚发生率为39 %,脑梗死组C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C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对45岁以上健康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施岩 《现代保健》2010,(13):41-4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彩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殿虎  杨恺 《现代医院》2010,10(6):92-9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组患者及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分布、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中,粥样斑块形成124例(77.5%),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9例(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梗死侧与粥样斑块具有同侧相关性(p〈0.01);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基本相似,但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颈动脉超声对于ACI患者各种斑块的检出情况,对比颈动脉超声与DSA对100例ACI患者的诊断效能。另选取100名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检者血清hs-CRP表达水平,最终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工作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hs-CRP对ACI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共检出斑块者76例(76%);DSA诊断轻、中、重度狭窄以及闭塞总确诊率高于颈动脉超声诊断,且DSA诊断轻度狭窄确诊率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P<0.05);颈动脉超声对于ACI的漏诊率、误诊率明显高于DSA,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低于DSA(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hs-CRP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32,高于单一诊断结果,其联合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也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探讨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13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了解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性质,同时与107例体检者做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P<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吸烟、饮酒方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与斑块形成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吸烟史、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Chemer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hemerin水平与LDL、hs-CRP、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观察组中检出无斑块16例(20%,无斑块亚组)、稳定斑块43例(53.8%,稳定斑块亚组)、不稳定斑块21例(26.3%,不稳定斑块亚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斑块亚组血清hs-CRP(2.11±0.45mg/L)、IL-6(38.34±6.56 pg/ml)、TNF-α(9.84±2.13 pg/ml)、Chemerin水平(207.12±11.21 ng/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hs-CRP、IL-6、TNF-α、Chemeri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hs-CRP、IL-6、TNF-α、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程度呈正相关(r=0.15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Chemerin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检测了68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和56例非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结果多普勒超声显示心血管病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MT与血压,颈动脉斑块总积分与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IMT与UA、TC和hs—CRP呈正相关;UA与TC和hs—CRP亦呈正相关。结论心血管病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应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测,及早地积极治疗动脉硬化和斑块,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 12 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 72h内抽取血清测定CRP水平 ,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CNFDS)进行评分 ,所有患者进行CT/MRI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CRP异常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为 ( 8 0 6± 5 47)mg/L ,白细胞数为 ( 10± 4)× 10 9/L ,明显高于CRP正常组的 ( 6 43± 2 78)mg/L和 ( 9± 3)× 10 9/L ;脑梗死发生率 ( 42例 )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 ( 2 3例 )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也较CRP正常组高 ( 32例 ,17例 )。CRP的异常组患者CNFDS评分较高 ,中位数为 18( 6~ 35 ) ,且预后不良。结论 CRP水平是反映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