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手术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骨鹰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影响肘关节功能。从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鹰嘴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5~62岁  相似文献   

2.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远端C型骨折属关节内骨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或有限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既不能恢复关节解剖形态和关节面平整,又因外固定时间较长,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引起不同程度的肘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1,2].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累及关节面的肱骨远端骨折的处理相对困难,主要原因是其解剖特异.单纯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法已被摒弃.对这类骨折,临床上越来越提倡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的功能锻炼.具体的治疗方法依赖于术前对骨折的类型做出准确判断.目前该部位骨折分类仍以AO分型为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的固定方法有双板内固定,适合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适合关节内骨折块粉碎,单纯内固定欠牢固,需要保护下进行功能锻炼的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或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全肘关节置换适合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粉碎,难以复位和固定的高龄患者.对于小儿的肱骨远端骨折,可尝试克氏针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空螺纹钉、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严重创伤,由于其骨性阻挡,使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且固定后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最终造成肘关节活动受限,因此被认为是较难处理的骨折之一。1998~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7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赵贵能 《中国骨伤》2005,18(10):615-615
肘关节开放性骨折既涉及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特点又因存在创口和感染因素而影响手术内固定时机的选择,处理不当可致明显的功能障碍。而其治疗的难点又在于术后肘关节应具稳定性和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笔者在非洲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首都马普托中心医院工作中,曾收治肘关节开放性骨折8例,经急诊手术Ⅰ期内固定,其中5例采用张力带,3例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行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4年7月~2011年1月应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行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22例,观察术中显露效果、骨折愈合率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中可清晰显露,肱骨远端骨折及关节面均实现解剖对位,术后石膏托制动2周后逐渐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3.6个月,关节功能普遍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能够达到术中充分显露,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肱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手段,但也常常出现术后固定不稳定,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该文通过对各种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的分析,认为双侧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能提供有效持久的固定,显著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3例漂浮前臂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9月收治3例漂浮前臂损伤男性患者,均为高处坠落致伤后3 h~1 d入院。均为闭合骨折。入院后对月骨周围性脱位、肘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腕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肘关节深屈肘石膏托外固定。待肿胀消退后,对腕舟骨行骨折复位内固定。1例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并腕关节支架外固定于中立位,其余2例行术后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术后第2天行手指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行肘、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随访2个月后失访,骨折未愈合。其余2例分别随访29个月及17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Inglis等改良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为95分及97分,Sarmiento等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为3.5分及4.5分。结论漂浮前臂损伤是前臂双极关节的严重骨折-脱位,通过仔细查体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及时行关节及骨折复位、固定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建锁定钢板治疗复杂型Monteggia'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复杂型Monteggia's骨折(合并尺骨鹰嘴粉碎性孟氏骨折),采用重建锁定钢板固定尺骨近端骨折,术后肘关节于功能位石膏托固定3~4周,早期换药时行肘关节被动活动训练,2周后每天定时行肘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拆除石膏后行肘关节主动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6~10周骨折达临床愈合,平均7.6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度82°~136°,平均109.2°;旋转度94°~163°,平均142.5°.按改良HSS肘关节评分标准:优11例,良9例,一般1例,优良率95.2%.无关节僵硬、肱尺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杂型Monteggia's骨折,重建锁定钢板具有支撑固定作用,且固定坚强,允许早期活动,减少关节僵直,对骨膜血运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此类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izarov骨外固定技术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周围骨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获得完整随访39例,纳入研究。18例采用Ilizarov骨外固定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为联合固定组;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6.2岁(21~58岁)。2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为内固定组,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35.3岁(18~66岁)。术后门诊随访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对肘关节功能行Mayo评分,并记录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对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联合固定组与内固定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8.6、8.3周。Mayo评分:外固定联合组为(88.8±8.9)分,优良率88.9%;内固定组为(76.5±11.8)分,优良率为66.7%。肘关节平均活动度(ROM):联合固定组为(116.2±10.5)°;内固定组为(85.6±13.6)°。两组对比联合固定组肘关节功能明显好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Ilizarov骨外固定技术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周围骨折,能增加肘关节骨折内固定稳定性,并允许患者术后早期在铰链控制下进行功能锻炼,与单纯内固定相比,能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软组织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使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使用双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4月-2007年4月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28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9例,C2型15例,C3型4例.均取肘后正中切口,行切开复位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经肱三头肌舌形瓣15例,尺骨鹰嘴截骨13例(包括伴同侧鹰嘴骨折1例).手术先行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复位,细克氏针临时固定,使复杂粉碎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然后再行干骺端复位.内固定方式,按骨折情况选用型号大小相吻合的重建钢板固定肱骨远端桡侧柱后方,以塑形良好的1/3管型钢板固定肱骨尺侧柱的内缘,这样就在二个互成90°的平面上分别固定了肱骨髁的内外侧柱.[结果]本组随访8~33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23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有1例骨化性肌炎形成,4例关节间隙狭窄,无骨不愈合及尺神经损伤病例,优良率82.1%.[结论]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切开复位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固定强度和抗疲劳作用均强于其他固定方式,有利于肘关节的早期活动和防止粘连,能有效地恢复肘关节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按Metaizeau肘关节治疗评定方法: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 用微型钢板螺钉对桡骨头骨折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 简单,减少了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有...  相似文献   

13.
肱骨髁间骨折是较难处理的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均损伤,对肘关节功能影响大,非手术疗法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该类骨折的现代治疗包括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应用双钢板治疗肱骨  相似文献   

14.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讨论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5 6例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随访 1~ 5年 ,平均 2 .5年。结果 :5 6例病人全部随访 ,均获骨性愈合 ,除 2例轻度肘内翻 (<5°) (3.6 % )外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达 96 .4 %。结论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具有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无需外固定 ,早期功能锻炼 ,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8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从2002年8月~2004年4月,本院共87例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骨折87例最长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其中髋臼骨折6例,根据Cham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7.3%。胫骨髁间嵴骨折15例,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平均88.5分,优良率86.2%。[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疔内固定可靠,免除了2次手术再损伤,并发症少,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最大限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在髋关节较应用于四肢骨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研究Herbert钉、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微型皮质骨螺钉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34例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7例行Herbert钉内固定术(1组),10例行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2组),9例行微型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3组), 8例行克氏针内固定术(4组).通过随访对4组患者肘关节的疼痛、功能评分以及运动、肌力、X线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术后随访2~6年,平均4.5年,4组平均肘关节痛觉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为 24.2、23.7、21.5和19.7分(P< 0.01),平均Brod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3.3、94.1、91.4和86.3分(P< 0.01);4组患者肘关节伸、屈以及前臂旋前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伸肘、屈肘肌力以及旋前和旋后肌力差异无显著性(P> 0.01),均正常.[结论] 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Herbert钉、微型空心松质骨螺钉以及微型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较好的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如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近10年来,由于手术显露和内固定方法的改进,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这一原则治疗,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得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肱骨髁间骨折Y型钢板内固定术后康复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丽心 《护理学杂志》2004,19(12):49-50
对19例肱骨髁间骨折病人行Y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肘关节功能康复器(CPM)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在不同时期的锻炼方法,并与主动训练相结合.结果13个月后随访,肢体功能评定优14例,良4例,一般1例(陈旧性骨折并有肘关节周围广泛性瘢痕增生),提示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结合CPM功能锻炼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损伤,因肘关节解剖的复杂性使冶疗十分棘手,我院自1989年至1998年共收治脓骨髁间骨折3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随访优良率达81.3%.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尺骨鹰嘴骨折,小块撕脱骨折除外,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会影响关节功能,故治疗时要求解剖复位,牢靠固定,并尽早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功能的重要措施〔1、2〕。我科自1989年研制了自动加压外固定钩(以下简称外固定钩)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