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2007—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新疆2007—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因和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进行描述,Spearman秩相关分析孕产妇死亡率与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相关性,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影响因素。 结果 新疆孕产妇死亡率从2007年73.7/10万下降到2018年26.8/10万,年均下降率8.78%。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孕产妇死亡率与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呈负相关,前三位分别为住院分娩率(r=-0.945, P<0.001),产前检查率(r=-0.933, P<0.001),产后访视率(r=-0.901, P<0.001)。住院分娩率是孕产妇死亡率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是产前检查率。 结论 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提高产科系统管理服务质量,加强孕产妇高危预警和分级管理,提高基层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00-2016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方法 收集2000-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系统管理高危产妇比重、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等数据。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Spearman秩相关分析孕产期保健指标与孕产妇死亡率的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探究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结果 2000-2016年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Z=-7.75,P<0.01),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年均下降速度为7.50%,城市地区为2.51%;孕产妇保健指标呈上升趋势,且与孕产妇死亡率为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系统管理高危产妇比重和新法接生率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结论 2000-2016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年均下降速度高于城市,城乡差距缩小;孕产妇保健工作对孕产妇健康有重大意义,尤其要确保各地区的系统管理高危产妇及新法接生的实施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2003-2012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并对保健服务利用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卫生年报资料,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并使用χ2检验和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2003-2012年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6.76/10万,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产科出血是兰州市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孕妇产检率、产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逐年上升,2012年较2003年分别上升了12.87%、12.56%、46.35%;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到了100%。结论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在低水平波动,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兰州市妇幼保健服务利用度逐年提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产前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银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方法:对2003~2008年白银市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产妇管理率、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市2003~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53.62/10万。孕产妇保健服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和内科合并症,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相关性最大。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尤其是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和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进行描述,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8年乌鲁木齐市死亡孕产妇39例,孕产妇死亡率从2011年15.9/10万下降到2018年6.6/10万,死亡原因前三位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和产前检查率呈负相关,住院分娩率是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加强孕产妇高危预警和分级管理、提高基层人员技术水平、保证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市2003-2012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并对保健服务利用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卫生年报资料,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并使用χ2检验和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2003-2012年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6.76/10万,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产科出血是兰州市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孕妇产检率、产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逐年上升,2012年较2003年分别上升了12.87%、12.56%、46.35%;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到了100%。结论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在低水平波动,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兰州市妇幼保健服务利用度逐年提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产前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6年兰州市城关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和保健服务指标,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孕产妇死亡和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孕产妇保健工作方针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01-2016年兰州市城关区《孕产妇保健和健康年度报表》,对孕产妇死亡和保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6年兰州市城关区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28. 32/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3. 33/10万,降幅为52. 91%,平均下降速度为4. 90%;孕产妇死因居首位的是产科出血(45. 00%),其次为内科合并症和羊水栓塞(30. 00%、15. 00%);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均呈增加趋势,而系统管理率较低,且变化不明显,波动较大,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P<0. 05)。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度逐年提高,产科出血和妊娠合病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今后加强孕产妇保健宣传,做好围生期保健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兰州市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推进兰州市妇幼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绩效的对策.方法 收集兰州市2003-2010年妇幼卫生年报数据,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等保健指标,以及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核心指标.采用单因素线性相关、卡方趋势性检验等统计推断.结果 2003-2012年期间,兰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经卡方趋势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即随年度增加而增加的线性趋势,且城乡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孕产妇系统管理与母乳喂养之间呈正相关,即随着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的逐年增加,母乳喂养率也随之上升;孕早期检查率与新生儿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孕早期检查率的增加,新生儿死亡率随之下降.结论 兰州市近10年的妇女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逐渐完善,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今后应拓宽保健服务内涵,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马琼  焦嘉慧  王宝珠  甘露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10-1313
目的 分析2010—; 2019年陕西省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变化趋势,孕期保健指标与孕产妇死亡的相关性,并对未来几年的MMR进行预测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 2019年陕西省MMR、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孕期保健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χ2趋势检验用于分析MMR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变化趋势,Spearman秩相关用于分析孕期保健指标与孕产妇死亡的相关性,建立GM(1,1)灰色模型进行MMR预测。结果 2010—; 2019年陕西省全省、城市、农村MMR均呈下降趋势(均P<0.01)。孕产妇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MMR与住院分娩率呈负相关关系(rs=-0.98,P<0.01),但与产检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测2020—; 2022年陕西省MMR呈下降趋势。结论 2010—; 2019年陕西省MMR下降明显,进一步降低MMR的重点应该是重视内科合并症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兰州市2000-2018年5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疾病患病情况,探讨可能影响因素,对未来制定儿童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18年兰州市妇幼卫生年报资料,通过SPSS 20.0软件经χ2检验、趋势χ2检验、Spearman相关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动态数列描述结果。结果 2000-2018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平均患病率为2.57%,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59.200,P<0.05),城区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05)。2014-2018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平均低体重率(1.65%)、生长迟缓率(0.69%)、超重率(2.21%)和肥胖率(0.05%)均呈下降趋势(P<0.05)。新生儿访视、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以及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都与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呈负相关(r=-0.712,-0.663,-0.784,-0.750,-0.909,P<0.05)。结论 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率呈下降趋势,城区县区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目前兰州市出现城区儿童以超重肥胖为主、县区儿童以低体重、生长迟缓的营养性疾病的双重负担,但其患病率在全国范围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010-2018年兰州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为兰州市妇幼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8年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上报的行政报表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其增长速度。结果兰州市妇幼保健机构各类资源总体呈增长趋势。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卫生总费用的定基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18.10%、169.71%和524.07%,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56%、13.20%和25.72%;卫技人员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每名医生的门诊诊疗人次和承担的入院病人数的定基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56.37%、242.68%、23.80%和65.47%,年均增速分别为12.49%、16.64%、2.70%和6.50%;每万人口床位数和卫技人员数9年间增长了149.26%、124.41%,年均增长12.96%、10.63%。结论 2010-2018年兰州市妇幼保健工作成绩显著,但仍需增加保健部技术人员,培养和引进高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3—2018年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开展交通安全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对2003—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潜在减寿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山区2003—2018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为19.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3/10万。16年间交通伤害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6%、-7.99%,P<0.001);以摩托车交通伤害死亡为主,占死亡总数的43.69%;交通伤害死亡PYLL为28414人年,PYLL率为3.41‰,PYLL标化率为3.59‰,AYLL为17.41年/人。结论2003—2018年金山区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应着重关注摩托车交通伤害,采取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2010—2018年兰州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为兰州市妇幼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8年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上报的行政报表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其增长速度。结果 兰州市妇幼保健机构各类资源总体呈增长趋势。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卫生总费用的定基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18.10%、169.71%和524.07%,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56%、13.20%和25.72%;卫技人员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每名医生的门诊诊疗人次和承担的入院病人数的定基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56.37%、242.68%、23.80%和65.47%,年均增速分别为12.49%、16.64%、2.70%、6.50%;每万人口床位数和卫技人员数9年间增长了149.26%、124.41%,年均增长12.96%、10.63%。结论 2010—2018年兰州市妇幼保健工作成绩显著,但仍需增加保健部技术人员,培养和引进高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趋势与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根本原因及其风险因素,以改善应对措施,确保母婴安全.方法 对西安市2000~2008年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死亡的孕产妇资料,使用Excel数据库进行资料录入,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常住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为36.06/10万,2008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显著下降了57.28%(χ2=5.205,P=0.030<0.05);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13.45/10万,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χ2=60.814,P=0.000<0.05);孕产妇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胎盘早剥;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死亡孕产妇中高危年龄占到17.24%,88.28%居住在农村地区;孕期仅有37.24%产前检查达到5次;死亡孕产妇的孕期系统保健管理率(χ2=410.648,P=0.000<0.05 )与住院分娩率(χ2=56.485,P=0.000<0.05)显著低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与孕期系统保健管理率(r =-0.719,P<0.05)、住院分娩率(r=-0.799,P<0.01)呈显著负相关;评审结果显示死亡孕产妇中有85.90%是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死亡.结论 西安市常住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已经达到<西安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但85.9%是可以避免的死亡.应不断提高孕产妇的早孕检查率、系统保健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监管,将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9年孕产妇死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医疗保健服务情况,总结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9年度孕产妇死亡报告表、核实调查报告、病历摘要及死亡评审资料。结果 (1)在研究的20年共发生孕产妇死亡83例,前10年广州市户籍和全人口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3.41/10万活产、54.42/10万活产;后10年分别为10.56/10万活产、15.00/10万活产。孕产妇死亡率呈"先快速后平稳"的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年均降幅大于户籍人口。(2)前后10年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期保健状况、死因分类有明显变化。前10年主要死因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和心血管疾病,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环节是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后10年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产后出血和恶性肿瘤,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环节为医疗保健系统。前后20年的第一位影响方面均是知识技能。结论孕产妇死亡受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医疗保健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对妊娠合并基础疾病的识别、监测和多学科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