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辐射对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株SHG-44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辐射抗性产生的机制.方法 使用胶质瘤细胞株SHG-44及经单次照射10 Gy后连续培养15代的辐射后细胞株SHG-4410 Gy,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评估辐射对两种细胞株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株的辐射前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及凋亡率,并用RT-PCR法检测cyclin B1 mRNA和miR-2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比较D0、SF2,SHG-44细胞(D0 =2.35、SF2=0.62),低于SHG-4410 Gy细胞(D0=3.22,SF2=0.74).与SHG-44细胞相比,SHG-4410 Gy细胞G2/M期比例减少,S期比例增多(F =22.21,P<0.05).照射前后SHG-4410 Gy cyclinB1 mRNA相对量大于SHG-44细胞株(t=3.1、4.1,P<0.05).照射前后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SHG-44 (17.60±0.26)%和(28.00±0.36)%,SHG-4410 Gy(4.20±0.30)%和(5.17±0.65)%,SHG-4410 Gy细胞与SHG-44细胞相比,早期凋亡率明显下降(t=58.0,P<0.01).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HG-4410 Gy细胞的miR-21表达及Stat3蛋白表达均较SHG-44升高.结论 照射后SHG-44细胞辐射抗性增加,可能与辐射上调细胞周期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靶基因cyclinB1导致的G2/M期细胞比例减少有关;同时,辐射导致细胞miR-21表达增高,降低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60Co γ射线诱导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中CPT1A和CPT1B蛋白表达变化, 并进一步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变化对受照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IEC-6细胞经棕榈酸、血清饥饿以及血清饥饿联合棕榈酸处理后, 给予0、5、10或15 Gy60Co γ射线照射, 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并提取蛋白, 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PT1A和CPT1B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ETO是CPT1的小分子抑制剂, 利用克隆形成率实验和CCK-8实验分析ETO抑制CPT1对60Co γ射线照射IEC-6细胞存活及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 Gy60Co γ射线照射ETO处理IEC-6细胞48 h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棕榈酸处理组中, CPT1A蛋白在15 Gy γ射线照射后表达量显著增加(t=-2.82, P<0.05)。血清饥饿处理组中, CPT1A蛋白在5、10和15 Gy γ射线照射后表达量明显升高(t=-3.28、-8.72、-8.6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6Gy全身一次 60Coγ线照射对大鼠小肠吸收酪氨酸的影响。方法 :用在体实验方法研究 6Gy全身一次60 Coγ线照射后第 1、3、5、7天大鼠小肠对酪氨酸的吸收率的变化 ,并进行相应的小肠上皮细胞计数。结果 :6Gy全身一次60 Coγ线照射后第 3天出现小肠对酪氨酸的吸收率下降 (P <0 .0 5 ) ,第 5天已恢复正常水平。小肠上皮细胞计数在照射后第 1天即出现明显下降 (P <0 .0 5 ) ,第 3天达最低 (P <0 .0 5 ) ,第 5天即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6Gy全身一次 60 Coγ线照射后大鼠小肠对酪氨酸吸收率的变化与小肠上皮的损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辐射对于原代成骨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表达的影响,进而研究辐射导致骨损伤的分子机理。 方法 采用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经0、2、4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后,采用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辐射对M-CS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2 Gy和4 Gy γ射线照射均能引起成骨细胞M-CSF mRNA(t=-17.329, P < 0.01;t=-3.841, P < 0.05)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4 Gy照射后则会导致成骨前体细胞M-CSF mRNA表达水平上调(t=-4.478, P <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两者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差异。 结论 2 Gy和4 Gy γ射线照射后,成骨细胞M-CSF表达水平上调能增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鼠经6Gy、15Gy和100Gy全身一次γ线照射后用荧光法测定小肠组织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小肠组织胺含量因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不同而变化:6Gy照后每克小肠组织胺含量轻度下降;15Gy和100Gy照后小肠组织胺含量逐渐增加;在照后第三天各组小肠组织胺含量分别为正常的84.0%、149.7%和151.9%.实验同时观察到15Gy照前用WR-2721预防与单纯同剂量照射组相比小肠组织胺增加程度明显缓和.文章中对上述小肠组织胺含量改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Jurkat细胞P21蛋白和ICR小鼠胸腺细胞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0、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0、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4和24 hd'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12和24 h,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在0.5~4.0 Gy范围内均随剂量的增大而升高(t=-24.23~-3.96,P<0.05),6 Gy时均出现表达下降(t=-11.19、-14.50,P<0.05);与假照射组相比,在0~6.0 Gy照射后4和24 h,小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随剂量增大逐渐增加(t=-29.96~8.80,P<0.05);并于6.0 Gy时达最高(t=-11.84~-3.42,P<0.05),仅胸腺细胞1 Gy照射后4 h除外(t=-3.42,P>0.05).结论 x射线能诱导P21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Jurkat细胞P21蛋白和ICR小鼠胸腺细胞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0、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0、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4和24 hd'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12和24 h,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在0.5~4.0 Gy范围内均随剂量的增大而升高(t=-24.23~-3.96,P<0.05),6 Gy时均出现表达下降(t=-11.19、-14.50,P<0.05);与假照射组相比,在0~6.0 Gy照射后4和24 h,小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随剂量增大逐渐增加(t=-29.96~8.80,P<0.05);并于6.0 Gy时达最高(t=-11.84~-3.42,P<0.05),仅胸腺细胞1 Gy照射后4 h除外(t=-3.42,P>0.05).结论 x射线能诱导P21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P21 protein in Jurkat cell line and p21 gene in thymocytes and splenocytes of mice.Methods Flow cytometry (FCM)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P21 protein in Jurkat cells at 12 and 24 h after irradiation to 0,0.5,1.0,2.0,4.0,and 6.0 Gy.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21 gene in thymocytes and splenocytes of mice at4 and 24 h after irradiation to 0,0.5,1.0,2.0,4.0,and 6.0 Gy.Multi-stain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nucleus rates of Rct in bone marrow.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P21 protein were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during 0.5-4.0 Gy(t=-24.23--3.96,P<0.05),but decreased at 6.0 Gy at 12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t=-11.19,-14.50,P<0.05).The expressions of p2 1 gene in both thymocytes and splenocytes of mice were increased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the range of 0-6.0 Gy(including 6.0 Gy)(t=-29.96-8.80,P<0.05),and reached to the peak at 6.0 Gy at 4 and 24 h post-irradiation(t=-11.84--3.42,P<0.05),except thymocytes at 4 h and 1.0 Gy post-irradiation(t=-3.42,P>0.05).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s of P21 protein and p21 gene could be increased by X-ray irradiation.which shows good dosedependent manners in certain range of dose.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辐射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HR21^sp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分别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UV或γ辐射后不同时间提取细胞总RNA,通过RT-PCR与hHR21^sp基因特异引物杂交,以β-actin为内参照射像密度扫描检测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单核细胞DNA修复基因表达,结果:UV-辐射、γ-辐射后早期(3-6h),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和淋巴细胞hHR21^sp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照射后6hhHR21^sp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最多且UV辐射更明显,在晚期(9h)降低。比较人细胞系CEM和淋巴细胞两者hHR21^sp基因的表达水平,γ辐射(3Gy)后淋巴细胞对hHR21^sp基因表达高于人细胞系CEM,且表达增加时间较长,达9h;而人细胞系CEM受到γ辐射后早期表达增加,在6-9h后表达降低,结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和人淋巴细胞的DNA修复基因hHR21^sp基因在一定剂量辐射(UV、γ辐射)范围内其表达水平随辐射剂量增加而诱导表达水平增高,且对UV辐射更敏感,提示hHR21^sp基因在人细胞系CEM细胞和人单核细胞在照射损后表达增加,可能是促进单核细胞损伤修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液体闪烁测量法测3H-TdR掺入百分率来观察^60Co γ射线照射对AT5BIVA(AT)和GM0639(GM)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于照射后0、24、48和72 h,用细胞流式术动态检测AT和GM细胞的自发凋亡率及^60Co γ射线照射诱发的凋亡率。结果 ^60Co γ射线0~6 Gy照射后,AT和GM两种细胞3H-TdR掺入百分率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且AT细胞降低得比GM细胞快,两种细胞3H-TdR掺入百分率与受照射剂量间可拟合成指数方程:SAT=0.9718e^-0.6855D(R^2=0.9950)、SGM=1.0928e^-0.3731D(R^2=0.9777);AT细胞的自发凋亡率高于GM细胞;2~6 Gy照后24 h,两种细胞由辐射诱发的凋亡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升高,且在同一剂量点,前者凋亡率高于后者;2 Gy照射后0~72 h,AT和GM细胞的凋亡率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且随照后时间延长两者间差异逐步增大,在72 h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与其较高的自发及辐射诱发的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鼠受到全身照射后血浆脂质代谢特征, 为辐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非靶向脂质组学研究中, 将50只SD大鼠分为6组, 用0、1、2、3、5、8 Gy钴60 γ射线进行全身照射;靶向脂质组学研究中, 将25只大鼠分为5组, 用0、0.5、2.5、4、6 Gy射线进行照射。照射后4 h, 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浆, 筛选辐射敏感脂质并测定其浓度, 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非靶向脂质组学研究中, 共筛选出15个辐射差异脂质;经靶向脂质组学验证, 其中7个可作为辐射敏感脂质。辐射敏感脂质ROC区分0 Gy组与> 0 Gy组、< 2 Gy组与≥ 2 Gy组样本曲线下面积(AUC)均> 0.75;将其组合后进行ROC分析, AUC值提高为0.96和0.94。在0~6 Gy范围内, LysoPC(18:2)、LysoPC(22:0)、PC(18:0/18:2)、PE(18:2/16:0)和PE(18:2/18:0)浓度随照射剂量的上升而下降。结论大鼠受照后4 h, 共筛选出7个血浆辐射敏感脂质, 其组合可用于特定照射剂量分类, 其中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γ射线照射后唾液腺组织NB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唾液腺上皮细胞放射性损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8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各40只.照射组大鼠以60Co γ射线分次照射,每次3 Gy,隔天1次,共5次,累积剂量为3、6、9、12和15 Gy.应用电镜观察唾液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分别检测照射后2~4h的腮腺、颌下腺NB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照射组腮腺组织萎缩和损伤程度重于颌下腺.腮腺组织吸收剂量为9.12和15 Gy时、颌下腺组织吸收剂量为9和12 Gy时,NBSl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7.10、17.93、20.86,P <0.05;t=3.13和7.53,P <0.05).照射组腮腺浆液细胞吸收剂量为9.12和15 Gy时、导管上皮细胞剂量为12和15 Gy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17.91、91.29,P<0.05;t =3.09和5.62,P<0.05).颌下腺浆液细胞在12 Gy时,NBS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t=4.61和11.84,P <0.05).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及黏液细胞其NBSI蛋白表达在整个照射过程中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γ射线照射后大鼠唾液腺组织NB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推测NBS1可能参与唾液腺放射损伤和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A549和H460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的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在其中的调节机制。 方法 将培养的NSCLC细胞A549和H460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采用4种方式进行分组。(1)分别将NSCLC细胞A549和H460分为6组:0、15、30、60、120和240 μmol/L姜黄素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2)分别将NSCLC细胞A549和H460分为8组:0、2、4、6 Gy γ射线照射组及其与30 μmol/L姜黄素联合组,采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3)将NSCLC细胞A549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 μmol/L姜黄素组、4 Gy γ射线照射组和30 μmol/L姜黄素+4 Gy γ射线照射联合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5种促癌lncRNA和5种抑癌lncRNA的表达情况;(4)将NSCLC细胞A549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30 μmol/L姜黄素组、30 μmol/L姜黄素+lncRNA HOTAIR过表达组、4 Gy γ射线照射组、4 Gy γ射线照射+30 μmol/L姜黄素联合组和4 Gy γ射线照射+30 μmol/L姜黄素+lncRNA HOTAIR过表达组,采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学生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可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NSCLC细胞A549和H460的增殖活力,且除了15 μmol/L姜黄素作用24 h之外,其余浓度和时间的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5.731,P=0.000~0.043)。(2)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30 μmol/L姜黄素+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联合处理可使γ射线照射单独处理下的NSCLC细胞A549和H460的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3~12.418,P=0.000~0.044)。(3)q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ncRNA HOTAIR在γ射线单独处理后表达升高(t=3.317,P=0.040),而30 μmol/L姜黄素单独处理和30 μmol/L姜黄素+4 Gy γ射线联合处理均可下调A549细胞中促癌lncRNA HOTAIR的表达(t=3.205、5.916,P=0.038、0.000)。(4)对HOTAIR进行过表达处理,可消除姜黄素对NSCLC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并增强其放射敏感性(t=3.584~5.802,P=0.000~0.004)。 结论 姜黄素可以通过下调促癌lncRNA HOTAIR的表达从而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增强其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工业某厂放射工作人员与非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敏感基因表达的差异。 方法 采集了3名健康人外周血进行60Co γ射线照射,建立辐照后鼠双微体基因2(MDM2)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抽取核工业某厂96名工作人员(49名放射工作人员、47名非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中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0~2 Gy剂量范围内,MDM2的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上升。某厂96名工作人员外周血MDM2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非放射工作人员年龄因素对外周血MDM2基因表达无影响(F=2.11,P>0.05);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MDM2基因表达与非放射工作人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8,P<0.05)。 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离体外周血MDM2基因表达改变,且基因表达与照射剂量存在一定的剂量相关性,MDM2有望成为核工业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调查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X射线辐射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并筛选适应性反应相关的微RNA(miRNA)。 方法 将NSCLC A549细胞分为6组,包括 50 mGy+20 Gy、200 mGy+20 Gy、20 Gy、50 mGy、200 mGy照射组及对照组(0 Gy),前2组细胞分别用50、200 mGy初始剂量进行照射,培养6 h后用20 Gy的效应剂量进行照射,20 Gy、50 mGy、200 mGy照射组同时进行照射。培养24 h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小RNA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mi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功能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2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Welch t检验。 结果 50 mGy+20 Gy照射组和200 mGy+20 Gy照射组的A549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81±0.11)%和(2.17±0.19)%,低于20 Gy照射组的(4.54±0.2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80、8.006,均P<0.01)。与20 Gy照射组相比,50 mGy+20 Gy照射组和200 mGy+20 Gy照射组共同差异表达趋势miRNA有1个上调(miR-3662)、15个下调(miR-185-3p、miR-1908-5p、miR-1307-5p、miR-182-3p、miR-92a-3p、miR-582-5p、miR-501-3p、miR-138-5P、miR-1260b、miR-484、miR-378d、miR-193b-3P、miR-127-3p、miR-1303及miR-654-5p)。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调控靶基因功能显著富集于细胞通讯调节、代谢过程的正向调节、代谢信号的调节、酶结合及催化活性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相关信号通路显著富集于溶酶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和内吞作用等信号通路。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NA表达情况与基因芯片结果趋势一致(10个miRNA表达水平得到验证)。 结论 X射线50、200 mGy照射剂量均能诱导NSCLC A549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并筛选到一组共同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在X射线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调节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SD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探寻实验中纤维化蛋白、细胞因子等作为组织纤维化程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选取体重为180~200 g的SD雄性大鼠37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照射组(32只)。照射组采用X射线行右肺单次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13 Gy(10只)、15 Gy(10只)和17 Gy(12只),分别于照后4个月和6个月,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价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纤维黏连蛋白1(FN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评价肺组织中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4~6个月后均出现肺纤维化,纤维化程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大和照射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照射组大鼠肺组织中FN1、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6个月照射组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从(514.19 ±282.20)μg/mg 增加至(886.13 ±145.01)、(1188.70 ±273.84)、(1700.70 ±590.95)μg/m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1、3.609、4.004,均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白细胞介素6、TNF-α分泌量较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0~12.780,均P<0.05),IFN-γ较对照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4.303,均P<0.05)。 结论 SD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大鼠肺组织纤维蛋白含量未能反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在重度纤维化时可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FL(fit3 ligand)是一种作用于早期造血细胞的生长因子,为进一步研究FL水平与辐射所致造血损伤的相关性,观察了小鼠受γ射线全身照射后FL的表达变化。方法以^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均匀照射所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小鼠为模型,应用ELISA、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前后小鼠外周血、骨髓、胸腺与脾脏中FL的表达变化。结果 小鼠受2~10Gyγ射线照射后24h,血清中FL浓度即有增加,并且随时间推移FL水平逐渐升高;吸收剂量在2~6Gy之间时,FL的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加。6Gyγ射线照射后24h,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增加,但24h后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没有升高。6Gyγ射线照射后24h,骨髓、胸腺和脾脏有核细胞膜表面FL的表达明显升高,总蛋白中FL的水平亦明显增加。结论 辐射后早期小鼠FL可溶性与膜结合型蛋白的水平都有升高,而且辐射后血清中FL的水平与受照剂量及照射后时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天葡圣航片对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天葡圣航片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20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Ⅱ(骨髓有核细胞计数)、Ⅲ(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检测),Ⅳ(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Ⅴ(血清溶血素测定)5大组(每组n=40),每大组又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和辐射对照组(每小组n=10).低、中、高剂量按0.12 g/kg、0.24 g/kg、0.72 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21 d;辐射对照组给等量蒸馏水.各组根据不同指标选择不同的照射剂量,各实验项目剂量组与相应的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给药至实验结束.分别对每大组中各药物剂量组间进行相应检测指标的比较. 结果 以3 Gy剂量照射实验后第3天,中、高剂量药物组及第14天中剂量药物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1或P<0.05);照射后第3天,中、高剂量药物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药物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低于辐射对照组(χ~2=6.301,P<0.05);以6 Gy剂量照射后第7天,高剂量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 Gy剂量照射后第14天,各剂量药物组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与辐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天葡圣航片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够通过调节Akt/mTOR通路改善辐射诱导小肠损伤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8只)。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小鼠接受9.0 Gy剂量的6MV-X射线全身照射,照射给药组小鼠在照射前3 d至照射后3 d每日腹腔注射白藜芦醇(50 mg·kg~(-1)·d~(-1)),对照组、单纯照射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3.5 d获取小肠组织并制作石蜡块后切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组织学分析;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p-Akt/Akt、p-S6RP/S6RP、LC3-Ⅱ、Beclin-1表达。采用ANOVA方差分析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照射给药组小鼠小肠绒毛长度、小肠横断面隐窝数、单个小肠隐窝细胞总数、隐窝细胞Ki67阳性率均高于照射组(均P0.05);照射给药组较照射组小肠组织p-Akt/Akt、p-S6RP/S6RP蛋白表达下降(均P0.001),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促进受辐射小鼠小肠隐窝细胞自噬从而改善辐射诱导小肠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在辐射致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设计合成并筛选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BR2)的小干扰RNA(siRNA),用于细胞TGFBR2干涉;将体外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及其TGFBR2干涉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5 ng/ml TGF-β3处理组(TGF-β3组)、6 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组(6 Gy组)、6 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5 ng/ml TGF-β3处理组(6 Gy+TGF-β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胶原蛋白和TGFBR2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1)TGF-β3对辐射诱发的细胞胶原蛋白表达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降低辐射所致细胞EMT相关标志物α-SMA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异常高表达,有效保护辐射所致肺组织细胞纤维化改变;(2)TGF-β3可抑制...  相似文献   

20.
电离辐射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电离辐射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X射线照射对P21蛋白表达的时程和量效变化的影响。结果时程实验结果显示,离体培养的EL-4细胞经4.0Gy X射线照射后,P21蛋白表达在2.72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和8—72h(流式细胞术检测)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01)。量效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24h,P21蛋白表达在0.5—6.0Gy(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和1.0~4.0Gy(流式细胞术检测)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01)。结论X射线能诱导P21蛋白表达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