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扭曲蛋白(Twist)、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ERα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ERα阳性率分别为56.7%、42.5%、5%和53.3%、62.5%、90%。Twist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wist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ERα呈负相关(r=-0.279,P=0.008)。结论:Twist高表达、ERα低表达及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它们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和血管内皮生长子(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rsican和VEGF的表达。结果:Versica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8.0%、57.5%和5.0%;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6.0%、55.0%和10.0%。Versican和VEGF分别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rsican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肿瘤分级、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rsica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间质中富于Versican和VEGF,其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增殖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mi-1、C-myc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C-myc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 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Bmi-1、C-myc阳性率分别为83.3%和55%,78.9%和72.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Bmi-1和C-myc均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血管浸润、雌激素和孕激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和C-myc呈正相关(r=0.029,P=0.006)。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Bmi-1和C-myc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Bmi-1和C-myc对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和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TM二步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3/18)、40.00%(12/30)、68.66%(46/6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17,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期、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结论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高表达,但随着肿瘤的发展其表达水平下调,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转录因子Twist、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 1α)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表型分子E-钙粘素(E-cadherin)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2010-03-01 2013-10-31收治的5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和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wist、HIF-1α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55.2%,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3%,HIF-1α分别为60.3%和17.4%,E-cadherin分别为39.7%和100.0%,三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wist和HIF-1α表达增加及E-cadherin降低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wist和HIF-1α表达增加与组织学分级和FIGO分期有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Twist和HIF-1α蛋白表达均与E cadherin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687,P<0.001;r=-0.496,P<0.001),Twist和HIF 1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4,P<0.001.结论 Twist和HIF-1α表达增加及E-cadherin表达降低均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Twist、HIF-1α和E-cadherin检测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和早期诊断及评判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30例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子宫内膜腺癌与除不典型增生外的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p16 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与增生症子宫内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 增生症子宫内膜各组间p16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 P16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有关(P<0.05).PTEN、p16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978,P<0.05).结论: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LUT1的表达.结果:GLUT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或少量表达,而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腺癌中均有表达,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GLUT1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FIGO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浸润有一定关系,三者阳性表达强度有随着FIGO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GLUT1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再发展到子宫内膜腺癌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增高,并具有相关性.推测GLUT1可能在子宫内膜病变由良性到恶性过程中,以及恶性肿瘤的进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LI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LIC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0%,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22.0%(P<0.05);CLIC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是否绝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CLIC1蛋白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病理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EGFR检测.结果 EGF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异质性表达.其阳性率(50.6%),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EGFR的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患者预后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EGF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细胞增殖状态、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Myc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Myc、cyclin E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E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在子宫内膜不同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Myc蛋白在正常子宫增生期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E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15)、73.3%(22/30)和81.0%(47/58),cyclin 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56.7%(17/30)和84.5%(49/58)。EC中c-Myc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cyclin E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EC中c-Myc蛋白与cyclin E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00,P=0.002)。c-Myc、cyclin E蛋白在轻度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2)。结论c-Myc 和cyclin E在激素依赖型的EC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c-Myc和 cyclin E蛋白在重度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EC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癌前病变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别检测Galectin-1及Galectin-9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两者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0 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51例,所有标本均在同一条件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Galectin-1及Galectin-9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0.0%、90.2%;Galectin-9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75.0%、78.4%。Galectin-1及Galectin-9在子宫内膜腺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子宫内膜腺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1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间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Galectin-9 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是否伴淋巴结转移与肌层浸润程度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lectin-1及Galectin-9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过程相关,相对于Galectin-1,子宫内膜组织中Galectin-9的表达变化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更密切,可作为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指标之一,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蛋白磷酸酶2A(CIP2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及同期行门诊刮宫术获取的4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NE)组织标本。应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EAC和NE组织中CIP2A mRNA及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IP2A阳性表达情况。分析CIP2A在EAC和NE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IP2A不同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通过COX分析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IP2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高表达,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EAC组织中CIP2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E组织(P<0.01)。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AC组织中CIP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E组织(P<0.01)。CIP2A表达与EAC的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宫颈管受累情况、p53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有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EA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92.0%、总生存率为88.0%;CIP2A表达、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附件转移、脉管内癌栓及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及脉管内癌栓是影响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P2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下降相关,并非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基质溶解素2(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变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的关系,探讨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子宫内膜腺癌、12例非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32/42)、33.3%(4/12)、0%(0/12)。MMP-10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每两组的统计学检验显示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1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结论:MMP-10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UC1和E-ca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36例单纯性增生内膜、5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UC1和E-cad蛋白表达。结果:从增生期子宫内膜→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MUC1和E-cad的正常表达率逐渐降低,异质表达率逐渐升高(P=0.000)。MUC1和E-cad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r=0.290,P=0.032)。结论:MUC1和E-cad蛋白异质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关。MUC1和E-ca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mi-1、hTERT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阳性率分别为86.7%、55%和25%,94.3%、72.5%和5%。Bmi-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Bmi-1与浸润深度、血管浸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相关(P<0.05)。Bmi-1和hTERT呈正相关(P<0.01)。结论:Bmi-1和hTERT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病变的恶性转化,联合检测Bmi-1和hTERT对早期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