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通过Rac1-ADF/cofilin1通路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的作用。  方法  划痕愈合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DADS对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DADS对SW480细胞Rac1-ADF/cofilin1信号分子表达的作用。  结果  40与50 mg/L DADS处理SW480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分别减少57.12%与64.59%(P < 0.05)。处理48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23.23%与12.87%,较对照组75.86%明显降低(P < 0.05)。RT-PCR显示,45 mg/LDADS处理SW480细胞24、48h后,与对照组比较Rac1、Rock1、PAK1、LIMK1和destrin mRNA分别显著下调(P < 0.01);而cofilin1 mRNA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45 mg/L DADS处理SW480细胞6、12、24、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Rac1、Rock1、PAK1、LIMK1和destrin蛋白分别呈时间依赖性下调(P < 0.05),但cofilin1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LIMK1和p-cofilin1表达分别呈时间依赖性下调(P < 0.05)。  结论   DADS可通过Rac1-ADF/cofilin1通路下调Rac1、Rock1、PAK1、LIMK1、p-LIMK1、destrin与p-cofilin1抑制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2.
陈勇  姜泳 《肿瘤学杂志》2019,25(10):882-886
摘 要:[目的] 探讨SPON1表达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骨肉瘤细胞株KHOS分为对照组、空白转染组和si-SPON1组,其中空白转染组转染siRNA,si-SPON1组转染siRNA-SPON1,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well细胞侵袭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PON1蛋白以及FAK/Src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si-SPON1组SPO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12±0.087,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转染组(P<0.05);对照组、空白转染组和si-SPON1组转染12h、24h、48h和72h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SPON1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4.08%±3.11%和75.64±24.20个,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转染组(P<0.05);si-SPON1组p-FAK和p-Src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4±0.100和0.310±0.101,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转染组(P<0.05);对照组、空白转染组和si-SPON1组FAK和Sr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SPON1蛋白表达,可降低骨肉瘤KHOS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FAK/Sr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是否通过巨噬细胞抑制食管癌TE-1细胞的侵袭迁移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0 ng/mL 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取对数生长期TE-1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别用最终浓度为0.5 mmol/L、1 mmol/L和2 mmol/L二甲双胍处理,Western blot检测MMP9、VEGF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TNF-α和IL-8浓度,筛选二甲双胍最佳作用浓度(2 mmol/L)。分别用100 ng/mL LPS、2 mmol/L二甲双胍、100 ng/mL LPS+2 mmol/L二甲双胍处理巨噬细胞制备条件培养基。将TE-1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LPS-条件培养基组(LPS组)、二甲双胍-条件培养基组(Met组)和LPS+二甲双胍-条件培养基组(LPS+Met组)。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VEGF、E-cad、Vimentin和NEDD9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TNF-α和IL-8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TE-1细胞和巨噬细胞中MMP9、VEGF、TNF-α和IL-8水平(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TE-1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显著抑制VEGF、Vimentin和NEDD9蛋白表达(P<0.05),促进E-cad蛋白表达(P<0.05);显著降低TE-1细胞中TNF-α和IL-8水平(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巨噬细胞降低食管癌TE-1细胞NEDD9的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LASP1基因表达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构建LASP1过表达质粒和LASP1干扰质粒转染LOVO细胞,qRT-PCR验证LASP1mRNA转染结果。MTT法、Tunel染色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测定细胞LASP1、p-FAK/FAK、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 质粒转染成功。LASP1过表达的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中LASP1、p-FAK/FAK、p-AKT/AKT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敲减LOVO细胞中LASP1的表达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中LASP1、p-FAK/FAK、p-AKT/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LASP1可正向调控FAK/AKT信号通路,促进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MEG3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检测MEG3表达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cerEpic和宫颈癌细胞系C-33A、C4-1、Caski、SiHa和HeLa中MEG3的表达; MEG3过表达质粒(MEG3)、阴性对照质粒(NC组)、MEG3+Rac1过表达质粒(MEG3+Rac1组)分别转染HeL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E-cadenin、N-cadenin、Vimentin、Rac1 蛋白表达。结果 QPCR结果显示,C-33A、C4-1、Caski、SiHa和HeLa细胞中MEG3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044、0.65±0.075、0.41±0.071、0.71±0.053和0.42±0.081,均低于HcerEpic细胞的1.02±0.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结果显示MEG3组HeLa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NC组; MEG3组的迁移细胞数为385±14,显著低于NC组的594±16(P<0.05);与NC组比较,MEG3组PCNA、N-cadenin和Vimentin表达下调,E-cadenin表达上调。与MEG3组比较,MEG3+Rac1组显著上调Rac1蛋白表达,上调HeLa细胞增殖活力,增加迁移细胞数。结论 LncRNA MEG3可能通过靶向Rac1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究蒲公英萜醇通过调控α/β水解酶域11反义RNA1(ABHD11-AS1)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不做特殊处理)、蒲公英萜醇组(给予蒲公英萜醇100 μmol/L处理24 h)、蒲公英萜醇-pcDNA组(转染pcDNA 24 h给予细胞蒲公英萜醇100 μmol/L处理24 h)、蒲公英萜醇-pcDNA-ABHD11-AS1组(转染pcDNA-ABHD11-AS1 24 h后细胞给予蒲公英萜醇100 μmol/L药物处理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ABHD11-AS1水平;细胞增殖-毒性8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N-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蒲公英萜醇组EJ细胞ABHD11-AS1水平、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EJ细胞增殖抑制率、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蒲公英萜醇组、蒲公英萜醇-pcDNA组比较,蒲公英萜醇-pcDNA-ABHD11-AS1组EJ细胞ABHD11-AS1水平、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EJ细胞增殖抑制率、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 蒲公英萜醇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及迁移,可能是通过抑制ABHD11-AS1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发生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付佳  曹宇勃  刘飒 《现代肿瘤医学》2022,(11):1957-1961
目的:探究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LSD1抑制剂组,在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向实验组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LSD1抑制剂,培养24 h。CCK-8法用于细胞增殖检测,划痕实验用于细胞迁移检测,Transwell小室法用于细胞侵袭检测,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后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A549细胞中上皮细胞标志物E型钙黏蛋白(E-cadherin)、间充质细胞标志物N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SD1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穿膜细胞数和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P<0.05);LSD1抑制剂组相较于对照组,E-cadherin表达量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LSD1抑制剂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毛蕊异黄酮(CA)是否可诱导人甲状腺癌细胞系FTC-133细胞铁死亡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RPMI 1640培养液培养FTC-133细胞,分为对照和CA、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血红素氧合酶-1(HO-1)激动剂CoPP、CA+ferrostatin-1和CA+CoPP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铁和二价铁离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50、100和150 μmol/L)处理在24 h、48 h和72 h三个时间点均降低细胞存活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A(50、100和150 μmol/L)处理48 h降低细胞中GSH的浓度(均P<0.05),增加了FTC-133细胞中ROS、MDA、总铁和二价铁离子浓度(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A(50、100和150 μmol/L)处理48 h显著降低细胞中GPX4(P<0.05)和FTH1(P<0.05)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Ferrostatin-1部分逆转了CA诱导FTC-133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A(50、100和150 μmol/L)处理均降低Nrf2在细胞核中的表达及Nrf2在细胞核中表达与Nrf2总蛋白表达的比值(均P<0.05),而没有影响Nrf2总蛋白表达(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A(50、100和150 μmol/L)处理均降低细胞中HO-1的蛋白表达(均P<0.05)。CoPP部分逆转了CA诱导FTC-133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均P<0.05)。结论:CA诱导了人甲状腺癌细胞系FTC-133细胞发生铁死亡,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JNK JNK和PPAR γ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食管正常鳞状上皮(15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8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组织中p-JNK JNK和PPAR 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JNK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7.6%和55.0%,而p-JN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5.3%和73.3%,JNK和p-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高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中JNK、p-JN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低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PPAR γ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5.9%和45.0%,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PAR γ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JNK、p-JNK和PPAR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JNK、p-JNK和PPAR3,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P〈0.05)。JNK、P—JNK和PPAR γ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结论:在食管癌变过程中,JNK、p-JNK的表达呈增高趋势而PPAR γ的表达呈下降的趋势。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JNK/p—JNK和PPAR γ,的表达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提示JNK、p-JNK和PPAR γ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和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其机制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4例EC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ADAM10 mRNA表达水平。以人EC细胞株HEC-1B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DAM10过表达慢病毒感染HEC-1B细胞,并联合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进行干预,再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慢病毒阴性对照组(Lv-NC)、ADAM10过表达慢病毒组(Lv-ADAM10)和Lv-ADAM10+XAV939组。采用qRT-PCR检测感染后各组细胞中ADAM10 mRNA表达水平;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分析各组细胞中ADAM10及EMT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C患者癌组织中ADAM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blank组或Lv-NC组比较,Lv-ADAM10组细胞中ADAM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Snail、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均P<0.05)。与Lv-ADAM10组比较,Lv-ADAM10+XAV939组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Snail、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ADAM10在EC组织中高表达,其过表达可促进HEC-1B细胞的EMT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R-590在胆管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正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以及人胆管癌细胞系HUCCT1、HCCC-9810、RBE中miR-590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评价miR-590对SIP1的靶向调控作用。向HUCCT1细胞转染miR-590 mimics(转染组)和无义核苷酸序列(NC组),Western blotting 检测两组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向HUCCT1细胞转染SIP1 siRNA,Western blotting 检测干扰SIP1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UCCT1、HCCC-9810、RBE细胞系中miR-590水平分别为0.37±0.084、0.31±0.071和0.53±0.089,显著低于人正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的1.12±0.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90可抑制野生型SIP1 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对突变型SIP1 3’UTR-MUT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转染miR-590 mimics可以下调HUCCT1细胞中Vimentin、N-cadherin、ZEB1、ETS1、SNAIL1及TWIST1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SIP1沉默能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并下调间充质蛋白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 miR-590通过靶向SIP13’-UTR阻断其翻译,最终抑制胆管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Rac1)通路蛋白表达与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2月至2018年02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手术时留存前列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GF-β1、Rac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阳性表达率。另统计根治术后随访3年期间患者生化复发情况并据此将其归为生化复发组与未生化复发组,对比生化复发组与未生化复发组前列腺癌组织中TGF-β1、Rac1、Vimentin、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TGF-β1、Rac1、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TGF-β1、Rac1、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随访3年,生化复发率为14.50%(29/200),生化复发组前列腺癌组织中TGF-β1、Rac1、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未生化复发组(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生化复发组(P<0.05);经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PSA水平、标本Gleason评分、包膜侵犯、精囊侵犯、神经周围侵犯、血管侵犯、手术切缘阳性、TGF-β1蛋白阳性、Rac1蛋白阳性、Vimentin蛋白阳性均是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HR=3.350、3.117、4.702、5.618、6.328、5.114、6.007、3.019、3.077、2.740,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是其保护因素(HR=0.471,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TGF-β1、Rac1、Vimentin蛋白均高表达,而E-cadherin蛋白低表达,其表达情况均与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存在一定的关系,TGF-β1、Rac1、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可增加术后生化复发的概率,而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可降低术后生化复发的风险,此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HDAC6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正常肝细胞系LO2和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 HDAC6的表达。应用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抑制HepG2细胞中HDAC6的表达,运用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epG2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的表达;用TGF-β1抑制剂SB431542刺激HepG2细胞后,检测HepG2细胞中 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应用TGF-β1刺激HepG2细胞后观察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过表达HDAC6的质粒P3-HDAC6、P3-HDAC6+TGF-β1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应用划痕及Transwell技术检测HepG2细胞处理前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内HDAC6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系LO2(P<0.05)。 HepG2细胞Tubastatin A组中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SB431542组中EMT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 TGF-β1刺激HepG2细胞后细胞变得分散且狭长。同时发现P3-HDAC6+TGF-β1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在48 h后明显强于P3-HDAC6组且弱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HDAC6可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HepG2细胞的EMT进而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R-590在胆管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正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以及人胆管癌细胞系HUCCT1、HCCC-9810、RBE中miR-590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评价miR-590对SIP1的靶向调控作用。向HUCCT1细胞转染miR-590 mimics(转染组)和无义核苷酸序列(NC组),Western blotting 检测两组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向HUCCT1细胞转染SIP1 siRNA,Western blotting 检测干扰SIP1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UCCT1、HCCC-9810、RBE细胞系中miR-590水平分别为0.37±0.084、0.31±0.071和0.53±0.089,显著低于人正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的1.12±0.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90可抑制野生型SIP1 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对突变型SIP1 3’UTR-MUT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转染miR-590 mimics可以下调HUCCT1细胞中Vimentin、N-cadherin、ZEB1、ETS1、SNAIL1及TWIST1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SIP1沉默能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并下调间充质蛋白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 miR-590通过靶向SIP13’-UTR阻断其翻译,最终抑制胆管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病毒沉默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PRDX4)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敲低肺癌细胞系A549中PRDX4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验证转染效果;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析p-ERK1/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沉默PRDX4的肺癌细胞系;慢病毒感染后A549细胞PRDX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BC组和NC组相比,Sh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BC组和NC组相比,Sh组细胞p-ERK1/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沉默PRDX4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张键  康敏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445-445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肝细胞受体B1(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B1,EphB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法分析40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EphB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在EC-9706细胞中分别转染si-EphB1 RNA和oe-EphB1 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染效率;CCK-8实验分析EphB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明确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phB1蛋白、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aspase 3 及剪切型-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侵袭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Eph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P均<0.05),EphB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通过细胞转染技术沉默EphB1和过表达EphB1使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或增强,并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P均<0.05)。在蛋白水平上,si-EphB1和oe-EphB1处理EC-9706细胞48 h后,增殖相关蛋白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降低或增加(P均<0.05),并分别增加或降低促凋亡相关蛋白Bad、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P均<0.05),下调或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Caspase 3的蛋白表达(P均<0.05),抑制或促进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9、MMP-2、Snail、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活性,但却上调或下调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均<0.05)。同时,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还证实EphB1可诱导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中通路蛋白PI3K、p-AKT的活性增强(P均<0.05)。结论:EphB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芒柄花黄素(Form)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终浓度为0.1、1、10、100 μmol/L Form处理A549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对照组(不加药物)及不同浓度Form处理24、48、72和96 h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联合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浓度Form处理48 h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处理48 h后的EMT相关分子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各组处理24、48、72及96 h的细胞上清液中纤连蛋白(FN)水平。结果 Form在1~100 μmol/L的范围内对A549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除24~48 h 0.1 μmol/L外,其余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Form处理48 h后的早期、晚期凋亡率及Bax、Bak的mRNA水平均升高,而Bcl-2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Form处理48 h后的N-cadherin和Vimentin水平及上清液FN水平均降低,而E-cadherin水平升高,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rm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有毒性作用,不仅抑制其增殖还诱导凋亡,可能与抑制其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