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能够诱导淋巴管的生成,被称为淋巴管生成因子.恶性肿瘤中的淋巴管生成因子不但能够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而且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现就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的生物学特性、调节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能够诱导淋巴管的生成,被称为淋巴管生成因子。恶性肿瘤中的淋巴管生成因子不但能够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而且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现就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的生物学特性、调节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开辟了肿瘤淋巴管形成及淋巴道转移研究的新领域.研究发现肿瘤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扩散等密切相关.目前常用于肿瘤淋巴管形成研究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肾小球足细胞表面蛋白(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D2-40、podoplanin相关的同源基因-1(Prox-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和唾液酸粘蛋白(CD34)等.  相似文献   

4.
淋巴管生成与胃肠道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系统是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但是人们对淋巴管生成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知之甚少。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调节淋巴管生成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这些细胞因子包括:VEGF-C,VEGF-D,VEGFR-3,VEGF-A,FGF-2,Prox-1,Ang2和NP-2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种淋巴管内皮标志,如podoplanin、LYVE-1、Prox-1、VEGFR-3和LVEF等,为研究淋巴管生成在肿瘤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研究发现胃肠道肿瘤的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的周边区和正常区,肿瘤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淋巴管密度;最近的研究还表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淋巴管生成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和总生存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邓恋  刘陶文 《实用癌症杂志》2013,28(1):95-97,100
转移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经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既往的研究由于缺乏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很难区分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和淋巴管[1]。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如VEGFR-3、LYVE-1、Prox-1、podoplanin以及D2-40等的发现,关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过程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2,3]。  相似文献   

6.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内部也存在微淋巴管,只是处于萎缩状态,肿瘤内淋巴管生成显著影响未发生肿瘤转移患者的存活率。肿瘤内淋巴管的存在与否有赖于特异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近年来发现并被认可的主要有VEGFR-3、Podoplanin、Prox-1、LYVE-1等。研究证实VEGF-C及VEGF-D通过活化VEGFR-3对肿瘤淋巴管生成进行调控。VEGF-C的表达可促进瘤周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多数人认为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VEGF-D不但可诱导肿瘤内的淋巴管生成,而且可导致肿瘤细胞向附近淋巴道播散,其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及低生存率相关。针对VEGFR-3信号转导系统的抗淋巴管生成治疗,有望成为抗淋巴转移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治疗肿瘤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录最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在肿瘤血管生长、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HIF-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转录调控作用与其本身的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实体肿瘤淋巴结微转移是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Prox-1是胚胎发育中最早出现的淋巴标志,在淋巴囊、淋巴管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血管淋巴表型的关键基因程序,在成人机体组织中持续表达。近年来,国内外逐步开展了Prox-1与实体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过程的必要环节,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对抗研究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现综述肿瘤淋巴管生物学特性、淋巴管生成机制、抗淋巴转移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0.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过程的必要环节,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对抗研究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现综述肿瘤淋巴管生物学特性、淋巴管生成机制、抗淋巴转移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刘可舒  熊斌 《现代肿瘤医学》2021,(10):1798-180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作为与免疫细胞活化有关的可溶性细胞因子,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近期,MIF被证明可通过介导下游多条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通过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转移、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等方式加快肿瘤的发展。MIF有望成为 CRC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侵袭和迁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近几十年的研究显示,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迁移息息相关.肿瘤的淋巴管迁移过程涉及多基因调控、多蛋白因子参与.文章从淋巴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及生理特征出发,对淋巴管生成相关因子、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迁移的联系以及肿瘤淋巴管的主要迁移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BMI-1(B-cell 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BMI-1)于1991年在荷兰癌症中心首次发现,是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第一个多梳基因家族成员。其作为一种原癌基因,参与小鼠 T、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多梳基因(ploycomb group genes,PCG)家族是以转录调控因子为主并且与发育相关的一组重要基因族,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BMI-1基因与肿瘤关系之间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早期研究发现,BMI-1可参与调节肿瘤干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的过程,BMI-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且与肿瘤病理类型、临床期别、侵袭、转移、预后相关。最新研究表明,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或沉默BMI-1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增强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及放疗的敏感性。这为今后寻找新的生物治疗靶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就BMI-1基因的表达与各类型肿瘤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可能参与的信号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Hippo通路最先在果蝇体内被发现,在哺乳动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器官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ippo通路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总结了Hippo通路在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转移、肿瘤干细胞特性以及肿瘤免疫抑制等方面的作用,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人类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对维持心血管内稳态和水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显示RAS与肿瘤发生发展、血管的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RAS主要通过经典的ACE-AngⅡ-AT1轴以及ACE2-Ang(1-7)-Mas替代轴发挥作用,ACE-AngⅡ-AT1轴与导致肿瘤的生物学过程相关,ACE2-Ang(1-7)-Mas轴是ACE-AngⅡ-AT1轴的反向调节轴,ACE2-Ang(1-7)-Mas轴的激活对大多数肿瘤增殖和转移起抑制作用,本文现就这两条轴与肿瘤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Lymphatic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 represents a series of extremely complex and sequential processes that include dissemination and invasion into surrounding stromal tissues from primary tumors, penetration into lymphatic walls and implantation in regional lymph nodes, and extravasation or proliferation in parenchyma of target organ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lymphatic biology and research,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unique molecular markers specific for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LECs), LYVE-1, Prox-1 and podoplanin have provided excit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LEC–tumor cell interface. To date, established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the behavior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tumors have been emphasized morphologic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i.e., lymphatic impairment and vessel density, dysfunction of lymphatic valves, 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 as well as a series of lymphangiogenic growth factors including VEGF-C/-D, and other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the tumor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lymphatics within the tumors (intratumoral lymphatics, ITLs) and at the tumor periphery (peritumoral lymphatics, PTLs) has greatly promoted understanding of tumor access into the lymphatic system by inducing lymphangiogenesis or by co-opting preexisting lymphatics. Therefore, the targeting PTLs and ITLs, which have been proposed as an important route for antimetastatic approach, are deemed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in various animal tumor models and human tumors.  相似文献   

18.
TOB1基因编码蛋白是TOB/BTG抗增殖蛋白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TOB1表达下调、磷酸化积累和亚细胞分布异常。诸多研究表明TOB1基因的表达既受多种上游转录因子的调控,又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凋亡等,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讨肿瘤中TOB1基因表达调控及相关功能改变在临床中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阐述TOB1基因及其相关功能的调控机制在临床肿瘤诊疗和预后评估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9.
RNA结合蛋白(RBPs)是基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与rRNA、ncRNA、snRNA、miRNA、mRNA和tRNA等各种类型RNA的相互作用。其表达失调可能会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凋亡,在多种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对肾癌分子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RBPs的异常表达与肾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这些研究对肾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本文就RNA结合蛋白在肾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激活的cdc42相关酪氨酸激酶1(activated cdc42-associated tyrosine kinase 1,ACK1)作为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与许多肿瘤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均高表达,并与转移、浸润和预后等相关。本文拟就ACK1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各种肿瘤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