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经肝复康干预后分别以赖氏法、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血清转氨酶及白蛋白、球蛋白活性 ,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Ⅳ型胶原 (C -Ⅳ )、Ⅲ型前胶原 (PC -Ⅲ )。结果 :肝复康治疗后血清转氨酶、球蛋白活性降低 ,白蛋白活性升高 ,血清HA、LN、C -Ⅳ、PC -Ⅲ均有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肝复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同时有效减轻肝细胞损伤 ,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 用于诊断肝硬化的临床评价. 用自行研制的PCⅠ、PCⅢ放免试剂盒, 同时测定100名健康献血员和162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PCⅠ、PCⅢ的含量. 结果显示, 肝硬化组与肝硬化合并肝癌组血清PCⅠ显著升高, 而其他各组不升高.PCⅢ在急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组升高, 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组升高最显著, 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其他肝病组不升高. 并且, 血清PCⅠ与PCⅢ水平不相关(r=0.145, P>0.05).结论: 测定血清PCⅢ对提示早期肝纤维化及其发展有意义, 而PCⅠ对判断肝硬化有重要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血清PCⅠ和PCⅢ联合测定, 对诊断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变是有临床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报道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在诊断肝纤维化方面的临床价值,以后Galambos等报道放免法直接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它与血清PⅢ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一致,也可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我们应用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在国内研制成功的人胎皮Ⅲ型前胶原味放免试剂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学、肝内Ⅳ型胶原(CIV)免疫组化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104例CHB患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肝内CIV免疫组化检测及病理图像定量分析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IV、PC Ⅲ及HA)的同步检测。结果慢性乙肝肝内CIV及血清CIV、PC Ⅲ和HA检测值均随肝病理损害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经相关分析,其r值分别为0.995、0.985、0.980,P均〈0.01。结论①肝内CIV与血清CIV、PCⅢ、HA检测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重要指标:②CHB患者肝窦内CIV的检出,为血清CIV的检测提供了病理学的证据;③CHB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对10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放免和固相酶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LN、IV-C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IV-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逐渐升高明显递增,血清HA、PCⅢ、LN、IV-C水平也显著增加,二者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防治内毒素血症有利于缓减肝纤维化进程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 采用RIA对52例慢性肝病患者, 42名健康对照者, 38例慢性肝病患者经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后血清中的PCⅢ、HA、C-Ⅳ和LN进行检测, 同时与对照组和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CⅢ、HA、C-Ⅳ和LN有不同程度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8例慢性肝病治疗后血清PCⅢ、HA、C-Ⅳ和LN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PCⅢ、HA、C-Ⅳ和LN的测定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透明质酸 (HA)、甘胆酸 (CG)及层粘连蛋白 (LN)联检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 1 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 31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PCⅢ、Ⅳ -C、HA、CG及LN和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TBA。结果 :肝纤维化组血清TBA及肝纤维化五项指标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各组间随肝病组织炎症程度增加 ,检测指标水平也相应增高。结论 :血清TBA与肝纤维化五项指标的联检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Ⅳ-C和LN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清HA、PC—III、IV-C及LN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关系,用RIA法检测57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III、IV-C和LN水平。结果表明,血清HA、PC—III、IV—C和LN水平与慢性肝病的发展呈正相关,且在肝纤维化阶段处于最高水平(P〈0.05)。结论:血清HA、PC—III、IV—C和LN水平可反映慢性肝病的病情轻重,动态观察其变化可掌握病情演变,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脯氨酸肽酶(PLD)、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本文对103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这几个指标的代谢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其中23例肝活检患者中这些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慢活肝(CAH)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PCⅢ、CN、HA和PLD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慢迁肝(CPH)和急性肝炎(AH)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血清PCⅢ、LN、HA和PLD的异常高值趋向性地向LC和CAH集中,其升高的方向及程度与肝损害和肝纤维化发展的方向及程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相关分析亦发现肝活检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其血清PCⅢ、LN、HA和PLD水平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清PCⅢ、LN、HA和PLD等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肝病的慢性化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程度,且较少受肝细胞损伤性因素影响。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方面,HA和LN似更优于PCⅢ和PLD。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探讨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过程的临床指标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Galatubas、Brosset、万谟彬等分别对血清PCⅢ、PLD、HA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报道。本文通过检测血清中三项指标,讨论了PLD/PCⅢ与肝一纤维化的关系,旨在综合研究肝病患者体内胶原的合成降解及沉积动态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可逆性.方便、快速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检测128例乙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及部分肝病理活检,确定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可逆性.方便、快速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检测128例乙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及部分肝病理活检,确定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各型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联合检测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 IV)、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43例肝病患者的LN、C IV、HA、PCⅢ,同时与41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组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中表达最高,以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结论:血清LN、C IV、HA、PCⅢ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于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m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血清HA、PCⅢ水平随着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PCⅢ水平是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发展迅速,据国内外报道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血清指标。我们采用国产血清Ⅱ型前胶原(PCⅢ)试剂盒检测各种慢性肝病147例,以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清Ⅲ型前胶原(简称PC Ⅲ)和血清前胶原肽(简称PⅢP)是目前临床用来观察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对123例肝病患者作了PC Ⅲ和PⅢP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Ⅳ型胶原 (Ⅳ -C)、层粘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对 36 1例肝病患者、5 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Ⅳ -C、LN、HA、PCⅢ进行检测 ,同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慢性迁延型肝炎 (CPH)、慢性活动型肝炎 (CAH)、肝炎后肝硬化 (LC)血清中Ⅳ -C、LN、HA、PC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p <0 0 1或p<0 0 0 1 ) ,且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升高 ,肝硬化时升幅最大 ,其中以HA升高幅度最为明显。结论 :血清Ⅳ -C、LN、HA、PCⅢ测定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在肝硬化诊断中以HA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对180例慢性肝病患者分别采用RIA测定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 结果表明, 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是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四项联合检测是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无创伤性的、相对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蓝莓对肝纤维化模型中抗纤维化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11(KLF11)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同周龄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蓝莓对照组、模型组和蓝莓预防组,每组10只,使用四氯化碳制作肝纤维化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水平;Masson和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中KLF11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KLF11和Ⅰ型胶原(ColⅠ)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KLF1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预防组KLF11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olⅠ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它各组大鼠血清ALT、AST、HA和PC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蓝莓预防组大鼠肝纤维化分级显著降低(P<0.01)。结论:蓝莓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KLF1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CCl4所致实验性肝纤维化疗效和对IL-1、IL-6、TNF-α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腹腔注射3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同时德都红花-7味散低、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德都红花-7味散每日0.62 g/kg、1.04 g/kg和秋水仙碱0.4 mg/kg;于第7周末,采集血清和肝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和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用HE、Gomori、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和《肝纤维化分期半定量评估系统Ishak》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和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量组血清和肝组织HA、LN、PCⅢ、ⅣC、Hyp含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半定量值,血清TNF-α、IL-1、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血清HA、ⅣC,肝组织LN、ⅣC含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半定量值,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秋水仙碱组肝组织HA含量升高、ⅣC含量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半定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NF-α、IL-1、IL-6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量组血清HA、PCⅢ、ⅣC,肝组织LN、PCⅢ、ⅣC,德都红花-7味散高剂量组血清PCⅢ、ⅣC,肝组织Ⅳ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德都红花-7味散能够明显改善CCl4所诱导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变化,降低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和血清IL-1、IL-6、TNF-α含量,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