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广州市2006-2010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81927例,年均发病率为334.03/10万,高于广东省及全国平均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4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和淋病,占每年甲乙类报告总数的90%。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中心商业区与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地区,发病率较高的职业为家务待业、民工、工人和农民。结论广州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降低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的流行强度,同时应防范部分输入性传染病引起本地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2006年南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阳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了解应用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监测工作的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阳市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共29247例,死亡165例,报告发病率为295.88/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共1863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居前二位的分别为肺结核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8.96%和38.03%。结论应用网络直报后南阳市加大对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力度,防治措施得到落实,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病毒性肝炎、疟疾、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发生的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应引起关注。必须加大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力度,遏制疫情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0754例,年均发病率79.02/10万,死亡35例,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乙肝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44%.年均发病率为63.78/10万。丙型肝炎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为4.03%,至2007年已升至10.67%。南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结论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形势严峻。在做好新生儿和低年龄组儿童甲、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病毒性肝炎预防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金常俭 《医学信息》2019,(5):130-132
目的 通过对辽阳市文圣区2015~201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数据和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为调整传染病防制策略和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回顾性描述性辽阳市文圣区2015~2017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概况、流行特征。结果 2015~2017年辽阳市文圣区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共1146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27.92/10万,死亡率为0.10/10万,死亡病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35%。发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等。结论 文圣区传染病总体发病率较低,目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传播疾病及肠道传染病是全区主要传染病,威胁着辖区内人民健康,应针对重点疾病流行特点,调整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发病主要情况,为博罗县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0年~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主要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 近5年来博罗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是法定的乙类和丙类,其中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死亡病例主要是狂犬病,提示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方面加强呼吸道、血液及性病传染病等的预防控制;另一方面加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5-2020年南充市高坪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20年南充市高坪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05-2020年南充市高坪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9种24376例,年均发病率为274.75/10万,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x2趋势=89.96,P<0.001),死亡168例,年均死亡率为1.89/10万.乙类传染病20种165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6.28/10万,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x2趋势=77.07,P<0.001),报告病例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丙类传染病9种78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8.47/10万,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x2趋势=866.23,P<0.001),报告病例以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为主.发病时间以春夏季为主,4-7月为1个大高峰,10-11月、1月为2个小高峰.高发地区为白塔街道、清溪街道、龙门街道、东观镇和小龙街道.男女性别比为1.70∶1;报告发病年龄分布以20~60岁和0~5岁年龄组为主;人群分类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为主.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是乙肝、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和梅毒;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乙肝和乙脑.由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占95.83%.结论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及场所,制定完善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病率,降低传染病的死亡率,减少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发病主要情况,为博罗县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主要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近5年来博罗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是法定的乙类和丙类,其中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死亡病例主要是狂犬病.提示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方面加强呼吸道、血液及性病传染病等的预防控制;另一方面加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清新县2003—2008年狂犬病的发病情况,了解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运用EpiInfo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3—2008年清新县共报告30例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0/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高达2.31/10万,病死率为100%;全县9个镇均有发病,以龙颈镇最多(共7例),占总发病数的23.33%;发病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3.33%;传染源以犬为主,占86.67%;全部病例均无接种疫苗。结论防病意识薄弱,伤口处理不规范,狂犬疫苗接种率不高,是清新县人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犬伤者免疫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溪县病毒性肝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流行和变化趋势。结果 1963-2011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7155例,年均发病率为67.10/10万;死亡31例,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流行具有周期性,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例为2.48:1;年龄以15~44岁为主,占64.1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0.63%。结论提高甲、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是防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同时要注重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传染病患者的构成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 153例传染病患者中,乙类传染病2 540例,占报告总数的61.16%,丙类传染病1 579例,占38.02%;主要的传染病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31.30%)、手足口病(30.58%)、肺结核(21.65%)、流行性感冒(4.19%)、梅毒(2.94%)等;从传播途径看,肠道传染病居第一位(1 452例,占34.96%),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居第二位(1 335例,占32.15%),呼吸道传染病居第三位(1 236例,占29.76%)。结论 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是本院的三大主要传染病,应将这几种疾病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深圳市龙岗区近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系统描述。结果 2005-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传染病29种,共530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1.97/10万,死亡6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46/10万,总病死率为0.12%。从发病率顺位来看,以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梅毒、淋病、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麻疹为主。结论 2005-2009年龙岗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总的趋势下降,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因此应根据本地传染病发病趋势及时调整防制策略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近6年来高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高州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 近6年来高州市法定传染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47.5472/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染病以乙类为主,其中又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发展势态;肺结核和乙肝发病率位列首位并居高不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老年人和20-29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发病率高。结论 今后高州传染病防治工作应在完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同时加强人员知识培训,要重点做好肺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以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现状,为制订肝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2005-2010年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病例,结合同期人口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病毒性肝炎2005-2010年的发病率从120.31/10万增加到145.71/10万,其中超过85%的肝炎病例是乙型肝炎;甲肝发病逐年减少,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逐年增加,甲、乙、丙和戊肝发病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3.00%、4.23%、28.78%和11.28%;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0年间显著降低。结论预防乙肝是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疫苗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密切关注甲肝的发病,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和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越边境的宁明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目前总人口数为43万多,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2802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人群发病率为96.51/10万,其中淋病206例,梅毒1649例,艾滋病571例(死亡197例),HIV阳性376例(死亡44例)。以上4种疾病高发病例数在15~岁年龄组至45~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1.0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59.67%。梅毒、AIDS/HIV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平行上升的趋势。AIDS/HIV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病死率为25.45%。结论该县近七年来淋病患者数量未能反映当地真实流行状况,而梅毒、AIDS/HIV阳性总病例不断增多,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其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清远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情况,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参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每年通过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清远市法定传染病漏报及及时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查出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种5622例,漏报1 114例,平均漏报率为19.82%。其中,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之间漏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15.51%、31.93%,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P〈0.001);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越低;2007年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均高于2006年。结论清远市传染病漏报率仍然较高,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清远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云南省保山市疟疾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保山市2003—2008年共有确诊的疟疾病例15762例。发病率为108.63/10万,占总报告传染病的36.95%,位居报告传染病之首;死亡31例,死亡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1.97%。其中间日疟11128例,占总发病数的70.60%;恶性疟3675例,占23.32%;混合感染93例,占0.59%:未分型866例,占5.49%。发病以外源性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4.87%。发病最高的是腾冲县,共发9021例,占全市发病数的57.23%,发病最低的是昌宁县,共发37例,占0.23%。2005年发病最高,共发3940例,占各年份发病总数的44.58%。通过认真完成“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疟疾项目”和常规疟疾防治的各项工作内容.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发病从2003年的2585例下降到2008年的1116例,下降率为56.83%。结论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自2005年回升以后每年都有所下降,说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继续按照目前这种主要围绕血检、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根治、流动人口管理、主动病例侦察、内源性疫点处理、重点人群发放预防药和进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防治,以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海市2005-2010年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北海市网络直报的肺结核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北海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26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4.20/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64.50/10万、154.42/10万、154.92/10万、146.27/10万、100.38/10万、90.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总体分布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各年龄组人群肺结核发病以青壮年组(15~54岁)例数最多,儿童组(0~14岁)最少;不同性别发病比较,男性多于女性;农民是发病的主体,为7137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6.51%;发病地区分布不均衡,年平均报告率以海城区最高,为175.49/10万,铁山港区最低,为79.96/10万。结论北海市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了DOTS管理措施,肺结核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后应重点加强海城区人口和青壮年人群尤其是男性青壮年农民的肺结核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